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标题:
音乐会后瞎想了几个问题,大家一起说说吧
[打印本页]
作者:
花喜鹊
时间:
2011-3-25 11:13
标题:
音乐会后瞎想了几个问题,大家一起说说吧
1 钢琴等器乐的学习为什么没有促成对和声、曲式、音乐风格的简单理解?
学习到一定程度的学生,对简单的主、属、下属等和声功能没有认识(音响上和理论上),如果说这个要求过份的话,那么,为什么对换气,乐句的划分没有思考,对强弱、高潮等没有好的处理?音乐一团混乱。钢琴是弹了,音乐却没有打动人心,或者说,连表演者自己都没有感觉。也就是说,为什么钢琴等乐器的教学反而脱离了音乐本身,变成了对机器的熟练操作。另:当然表演没有发挥好,与上台紧张也有关系。
有没有简化的,不要过分抽象、技术性过强的和声、对位、乐理、曲式书籍让家长和孩子可以看那?
2 如果说,和声功能进行是老外的东西,中国人不好理解的话,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掌握不好中国的乐曲,比如散板的处理。音乐会上,为什么中国的乐曲比较少?
近代历史造成的原因吧,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对于自己的音乐有一些轻视,高雅的、古典的音乐就是交响乐、贝多芬、莫扎特等等,群里曾有一个上大学的钢琴专业学生说,中国的音乐不好听,都是帮啷帮啷的声音。实际上,西洋的侧重于音乐的理性、功能性,是纵向的音乐,我们的音乐侧重于感性、旋律性,是线性的音乐。是侧重点的不同(说的不是很准确),而没有优劣之分。其实,很多出去的音乐留学生,都要准备一些民族的乐曲,或者干脆回来学习民族的乐器,因为当外国人要他们表演的时候,他们只会贝多芬、莫扎特,只有民族的,才是国际的(这个问题,好像说大了)。
同志们,多选中国的乐曲吧,这才是能够更深的打动 音乐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3 音乐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仅仅是让孩子体会上台吗?仅仅是增加舞台经验?音乐会后对孩子的学习有没有促进?孩子和家长到底学到了什么?仅对舞台经验来说,孩子下一次能不能落落大方?孩子对琴凳的摆放、自己的做姿,起范、收尾等有了认识了吗?
4 为什么多人合作的形式,孩子们的表现一般好于自己独奏的形式?
5 乐器的学习分为心理(音乐感)和生理(基本功)2个训练部分(我瞎分的),音乐会上普遍存在基本功差的问题,影响音乐表达的因素之一就是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训练基功?又要注意避免过分的基功训练,技术性大于音乐性,降低孩子学琴的乐趣?
6 人的身体就是一个乐队,演奏的乐器是人这个“乐队”音响输出的手段之一,那么抽象的理论、乐谱学习为什么没有和音响、人的情感的表现相联系?怎样激发孩子的音乐感、音乐听觉、
理解和意识?
作者:
大宝尖
时间:
2011-3-25 11:16
够深奥的啊,下午再细说。
作者:
郭郭
时间:
2011-3-25 11:18
1 这个。。。赵晓生老师曾经说过钢琴匠和钢琴师的区别。前者技术精湛,但缺乏灵性和乐感。后者则是除了出众的技能,还能传达音乐的内涵,以自己的理解去诠释作曲家的作品。
我想每个喜爱钢琴的人都向往着走进钢琴师的境界,而不想做那没有内涵的钢琴机械师。可问题是,如何去实现呢?我的感想是多加强对曲子的分析理解。一首新曲拿在手里,不要急于去弹,而是花上一定的时间去分析,就像分析一篇课文一样。不同的是,这种分析不是读,而是唱,口里唱,或者心里默唱。根据分析,我们将慢慢理清乐句的划分,乐句的走向,以及其中的“潮涨潮落”。之后的练琴,基本上就是把这些理解来的东西,表现出来而已。如此日积月累,我想应该会做得更好的。
有没有简化的,不要过分抽象、技术性过强的和声、对位、乐理、曲式书籍让家长和孩子可以看那?
这书估计再简单,对家长和孩子来说还是抽象难懂的吧。只能麻烦您找找了。
作者:
郭郭
时间:
2011-3-28 14:36
近代历史造成的原因吧,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对于自己的音乐有一些轻视,高雅的、古典的音乐就是交响乐、贝多芬、莫扎特等等,群里曾有一个上大学的钢琴专业学生说,中国的音乐不好听,都是帮啷帮啷的声音。实际上,西洋的侧重于音乐的理性、功能性,是纵向的音乐,我们的音乐侧重于感性、旋律性,是线性的音乐。是侧重点的不同(说的不是很准确),而没有优劣之分。其实,很多出去的音乐留学生,都要准备一些民族的乐曲,或者干脆回来学习民族的乐器,
欢迎光临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http://bbs.babymozart.cc/)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