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标题: ]四十为师 ,开始我的教育人生 (日志) [打印本页]

作者: 薄荷糖    时间: 2011-8-29 10:15
标题: ]四十为师 ,开始我的教育人生 (日志)
2011-02-03 星期四 晴
  
  打算从新年的第一天开始,对今后的人生做一些记录,因为往后就基本上脱离程序员生涯,开始新的事业。 工作近二十年来,就像流水帐一样,回想过去,感觉只是一天天地重复过去,就如写程序,代码copy来,copy去,一年与二十年没有什么区别。
  
  记录日志,希望每天都有一些思考,有一些反省,有一些进步。 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携手前进
作者: 薄荷糖    时间: 2011-8-29 10:15
 2011-02-04 星期五 晴
  
  高中时,因为不喜欢语文课,从高一到高三,一直把语文定为“瞌睡课”。 整个高个的语文课就在梦中度过。就在那时,心里就有一种想法“如果我当老师,一定不会这样让人枯燥”。
  
  一进大学后,带着高中时的稚嫩的想法,看了一些教育相关的书籍。直到看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后,原来心中“要成为一名老师”的星星点火成了燎原之势。 大学几个假期都没有回家,借了同学们的图书证(因为一个证一次只能借五本书),基本上看完了学校图书馆所有教育及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其实不多,一学校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二学校图书馆藏书太一般--估计中国的二本类大学就是这种情况)。
  
  大学毕业时,曾打算过去广东中山市教书,但最终还是没有去,而是回到了张家界。 因为专业问题,在张家界并没有成为一名老师,就这样作为一名“程序员”一晃过去了近二十年。 人生四十之际,我感到已完全再也没有必要为着“生活而生活”了,是时候拾起自己的理想,张帆起航了。 于是乎,在2010年8月,“帕夫雷什幼儿园”在张家界诞生了。 没读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书的人,都对这个幼儿园的名字感到很不解。取名“帕夫雷什幼儿园”,一是我一直把苏霍姆林斯基作为自己的榜样,二是为了纪念他的教育代表作《帕夫雷什中学》把我带进了“神圣的教育事业”。
  
  如果人的一生按八十年计算,还有四十年,看似很长,但人的精力最好的时段的二十年已被我白白浪费。 这提醒了我,不得不加倍努力,否则理想就只是一场梦而已
作者: 薄荷糖    时间: 2011-8-29 10:15
 2011-02-05 星期六 晴
  
  
  一直思考作为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 没有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之前,就如人生没有理想一样,会失去方向,迷茫。“勤勉、用心、尽责” 一直被强调是工作需要的品质。 但只有明白自己正在做什么后,有了着力点,这些品质才能发挥出力量。
  
  有人说:“学校就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有人说:“学校是为进入社会做准备的地方”。学校传统的功能教书育人,被定义得太过抽象而模糊。 我更倾向于这样一种说法“学校是一个培养学生知道如何自己提升‘智慧、理性、心灵’这种能力的地方”。 如果持这种观点,那么现在的学校基本上以传授知识的模式是不合格的。
  
  当然,我并不是否认学校传授知识的重要,也不想争论“知识与能力”鸡与蛋的问题,更不是用此来否认传统教学模式。 只是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有自己对职业的认识,并为之而努力。
  
  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实践,而且这种实践不能与脱离社会(例如,不满高考,但在这种制度取消前,仍得去适应学生家长及社会对这种制度的需要),在这种意义上来说,我非常同意“学校是为进入社会做准备的地方”。
  
作者: 薄荷糖    时间: 2011-8-29 10:15
 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当然知道“知识的重要性”,知识与能力的相关性,但知识更多的获得,我认为还是学生自己的习得,而不是学校教育。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不是方向性的问题。方向性的问题是“知识如何习得?”。
作者: 薄荷糖    时间: 2011-8-29 10:15
2011-02-07 星期一 晴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教育的意义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他又说“学习的意义就是应用”。我很欣赏这种说法。那么这是否与自己对老师的职业的理解“提升‘智慧、理性、心灵’”有冲突的地方呢?
  
   既然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那么提升学生的“智慧、理性、心灵”也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进行,否则就矛盾了。因此,我想,作为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传授过程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老师们以身作则比道德布道更有效。 举一简单的例子,语文教学传统标准的段落大意及中心思想的归纳,就是毫无意义的,而是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讨论,得出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进而了解更多的看法。 数学传统例题的讲解时间,应该给“学生来编写习题及教材”留出更多的机会。 否则,教会学生学习,又从何谈起呢?
作者: 薄荷糖    时间: 2011-8-29 10:15
  抛开传统教学“知识学习”对启迪智慧效率的争议,传统教学在学生“理性与心灵”方面,是没有做多少工作的。是因为难度大还是没有时间计划? 这一方面,没有实践没有发言权,但我还是认为传统观念对“心灵”有着误解,把它看作了道德层面上观念。实际上,现在学校教育重道德而没有什么成果,就是因为没有重视学生“心灵”的培育。这一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是典范。“心灵”与“道德”虽不同,但学校及老师承担的责任一样,不能“讲”,也不能“教”,更不能“灌”,应该是让学生自己悟。 道德一旦搬上讲坛,其实就有些虚伪了,人们只是为着因为大家说好而去模仿,而不是因为对自己有益产生内心的需求去实践。
  
   有了理想,进而对自己的理想有了自己的简单的认识,剩下的事就是行动与坚持了。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反省,不断提高自己对从事职业的认识。
  
   希望这样的方向,没有太大的问题
4#回复
作者: 薄荷糖    时间: 2011-8-29 10:16
2011-02-08 星期二 晴
  
   多元智能与学习兴趣
  
   最近看了几篇王晓春关于“多元智能”的文章,越觉得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多花点时间思考,也有必要把加德纳关于“多元智能”的著作再细读几遍。
   在美国,已经有了许多“多元智能”学校,而且办得很好。多元智能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自尊自信等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当然,一所多元智能学校比一般传统学校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学生教师比要比传统学校低,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投入的精力更多。但我认为这些代价是值得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最大化地发展。
  
   我观察到,在中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习成绩分数中下的学生已成了考高的牺牲品,他们越学越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越学越没了自信与自尊。如果在一所多元智能学校中,这些学生的状况就可以得到最大化的改变。 即使,我们办学最终还是必须迎合家长与社会满足应付高考的需要,多元智能学校,既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因此,仍然是可以在现在教育体制下有一翻作为。
5#回复
作者: 薄荷糖    时间: 2011-8-29 10:16
在遇到你之前,我对人世间是否有真正的圣人是怀疑的;而现在,我终于相信了!我曾经忘情于两汉的歌赋,我曾经惊讶于李杜的诗才,我曾经流连于宋元的词曲。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楼主,你的高尚情操太让人感动了。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竟然还能见到楼主这样的性情中人,无疑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楼主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只有楼主这样具备广阔胸怀和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能作为这真理的惟一引言者。看了楼主的帖子,我陷入了严肃的思考中。我认为,如果不把楼主的帖子顶上去,就是对真理的一种背叛,就是对谬论的极大妥协。因此,我决定义无返顾地顶了!
作者: 薄荷糖    时间: 2011-8-29 10:16
precom.你好:
  
  在这个慵懒的坛子里,一直很关注您的言语和举动,也从心底里佩服您的决定,在您的这个年纪,能做这些事情,让我心生感动。
  
  下面,说点儿意见,您别往心里去,不用认真对待:
  
  1.“帕夫雷什幼儿园”,这个名称如果不是从商业的角度设定的,就有些造作了。对于苏霍姆林斯基这个“伟大的”教育家而言,我们居然看不到任何质疑,那么就足可以怀疑。这个教育家培养的是“劳动者”,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劳动者,他老人家所试图建立的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发现与创造的乐趣,而当代教育观念下应是发现与创造下劳动的乐趣。这两个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独立性还是工具化的个人定位就在这简单的话语之间,这是教育理念上的本质差异,苏霍姆林斯基不值得人们去盲从,虽然他有许多不错的教学方法。
  
作者: 薄荷糖    时间: 2011-8-29 10:16
2.教育的成功在于学校的毕业生对于人类的贡献。帕夫雷什的毕业生在战前的147位里,有42人血染疆场。这是学校的成功,是学校的优异教育的呈现。但我们也希望看到的是,除此之外,有多少人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运动员、艺术家、小说家、记者、演员、歌手,有多少人为跨民族的全人类的和平、苦难地区的贫穷状态做出过卓越贡献,有多少人经其平凡而善良的一生为邻人所怀念。
  
  3.教育是要讲道德培育,但这道德不是狭隘的和小圈子的道德。教育不是使孩子们成为道德传播的棋子或工具,而是要使他们树立起独立的自主的自律的自由的意志。他们可以并应该为卫国而战,但他们在战斗中必须是清醒的。他们在以后也应该为自由而战,如果他们认为民众权益被侵害的话。
  
作者: 薄荷糖    时间: 2011-8-29 10:16
4.中国不是苏联,也不是美国,更不是欧洲。我们的孩子有我们的特殊性和特殊的生存境遇。幼儿园是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孩童性格养成的开始。没有什么权威的教育理念是值得绝对信奉的。帕夫雷什中学是个封闭的教育系统,而你现在就这一点也肯定做不到。你也做不到小学到高中的一贯制,所以,给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您所做的也必须从现状出发,您要寻求的是precom kindergarten模式,而非“帕夫雷什”或其它。
  
  5.时代瞬息万变,这已经成为了当代的主要特征。作为教育者,应切实把握的是个人信念支撑之下的当代教育理念,这些是实在的而绝不是虚妄的。不要总是回头去寻求信念上的支持,不管那信念是权威的还是古已有之的,这信念只能是您自己的。
  
  Schwung妄言,得罪了。
作者: 自由探戈    时间: 2011-8-29 10:17
多谢Schwung的提醒。
  我当然不会盲目模仿,特别在道德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处于前苏,必然受当时的政治体制的局限。 在道德方面,我更倾向于一种“我有自己的原则并奉行不悖”。 因此,我特别希望在孩子独立思考及自主能力方面的培养多做一些尝试。
  
  正如我自己说明的,取名“帕夫雷什”,最主要学习的是苏霍姆林斯的职业精神,当然不是他那一套完全的理念,当然也有纪念自己看了他的书《帕夫雷什中学》后,自己目标的确定
作者: 自由探戈    时间: 2011-8-29 10:17
2011-02-09 星期三 晴
  
   不妨尝试你一直拒绝的事情
  
   我已很久没有做过家务活了,不仅仅是懒惰的原因,也有自己不好动的因素。两年前患了腰椎和颈椎骨持增生后,不做家务就有更好的理由了。
  
   但从前天,这种情况有了改变。晚上坐在火炉边看书良久,感觉应该动一动,要不然对腰椎和颈椎不利。原来看书间的放松方式就是跳绳,想着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放松方式,总是跳绳也太单调了。 看看几间房似乎都在对我叫喊了“该给我打扮打扮了!” 好象是大脑中突然灵光一现“也许搞搞卫生”是一个不错的放松方式。
  
   接着的15分钟房间整理,果然印证了原来的预想--这种休息方式很棒,一举两得:既让房间干净整洁了,又让自己的骨头得到了舒松。
  
   我属于比较固执的类型的人,这次发现新的松驰自己的身体的方法,让我想到:自己一直做着许多的傻事---有许多事,自己没有尝试,就先入为主地拒绝了,真是要改变这种处事方式了。
作者: 自由探戈    时间: 2011-8-29 10:17
正如楼主所言:记录日志,希望每天都有一些思考,有一些反省,有一些进步。 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携手前进!
  
  来这里,敲打几字,与天涯朋友一起陪伴,一起成长!
  
  喜欢这句“不妨尝试你一直拒绝的事情”,人生如果总是退缩和回避,那将碌碌无为。
作者: 自由探戈    时间: 2011-8-29 10:17
2011-02-10 星期四 雨夹雪
  
  
   打骂、溺爱、真爱 与 挫折教育
  
  
  
   今天读“丹江春晓教师”的贴子“不妨对孩子“狠”一点”中,转载的一个故事,觉得很有意思:
  
  “
  大意是这样的: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深坑,孩子好奇,下到坑里,玩了一会儿后,发现坑底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自己出不去了,怎么办?他想到了父亲,于是,孩子喊道:“爸爸,我上不去了,帮帮我!”父亲没有回应。其实,他知道父亲在距他不远的地方钓鱼,只是他没有想到父亲对他的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第一个反应是愤怒,并直呼父亲的名字,但父亲依然置之不理。这时,天色暗了下来,他有点害怕,感到一丝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但得到的依然是沉默。看着天色快要黑了,而父亲又不来救自己,小孩只得自己想办法。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爬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有几棵小树可以攀爬,他终于艰难地爬了上来。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钓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爸爸,我是自己上来的!”
  ”
作者: 自由探戈    时间: 2011-8-29 10:17
现在有许多家长搞不清什么是对孩子的真爱,什么是溺爱。一字之差,但对孩子的影响却千里之别。这则故事中爸爸的做法,不管他是否学过心理学,但的确很有心理学的水平。 实际上,孩子知道父亲没来帮他,但孩子也知道父亲就在旁边。孩子的爸爸没有理孩子,但并未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打击性的影响,只是让孩子暂时的感到焦急。孩子至多是一会儿的挫折,这种挫折给他带来了思考,最后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N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溺爱随处可见,N多孩子自己可以完成的事,都给家长包办了,结果家长累了,孩子弱了。我自己幼儿园的有几个家长(还有这学期准备来的家长)一直纠结幼儿园没装空调(年前,投资人洒性易性说:“还是装装空调,钱我出”)。我告诉家长,怕冷的不是孩子,是家长自己的心理。我们虽无法学习卢梭对爱弥尔那种“冬天浴雪”的强身健体,但过分焦虑也无必要--张家界的冬天并不像北方那么寒冷。
  
   我们太关注孩子的物质环境了,而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 有一次,我摘录了阿莫什纳维利的对一名学生上课睡觉的人道主义做法,却引起几个老师批评是“讨好家长”。 更有许多人,仍然赞成“棍棒底下出好人”。
作者: 自由探戈    时间: 2011-8-29 10:17
  #2011-02-10 星期四 雨夹雪
  
  
   打骂、溺爱、真爱 与 挫折教育
  
  
  
   今天读“丹江春晓教师”的贴子“不妨对孩子“狠”一点”中,转载的一个故事,觉得很有意思:
  
  “
  大意是这样的: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深坑,孩子好奇,下到坑里,玩了一会儿后,发现坑底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自己出不去了,怎么办?他想到了父亲,于是,孩子喊道:“爸爸,我上不去了,帮帮我!”父亲没有回应。其实,他知道父亲在距他不远的地方钓鱼,只是他没有想到父亲对他的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第一个反应是愤怒,并直呼父亲的名字,但父亲依然置之不理。这时,天色暗了下来,他有点害怕,感到一丝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但得到的依然是沉默。看着天色快要黑了,而父亲又不来救自己,小孩只得自己想办法。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爬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有几棵小树可以攀爬,他终于艰难地爬了上来。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钓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爸爸,我是自己上来的!”
  ”
  
   现在有许多家长搞不清什么是对孩子的真爱,什么是溺爱。一字之差,但对孩子的影响却千里之别。这则故事中爸爸的做法,不管他是否学过心理学,但的确很有心理学的水平。 实际上,孩子知道父亲没来帮他,但孩子也知道父亲就在旁边。孩子的爸爸没有理孩子,但并未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打击性的影响,只是让孩子暂时的感到焦急。孩子至多是一会儿的挫折,这种挫折给他带来了思考,最后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N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溺爱随处可见,N多孩子自己可以完成的事,都给家长包办了,结果家长累了,孩子弱了。我自己幼儿园的有几个家长(还有这学期准备来的家长)一直纠结幼儿园没装空调(年前,投资人洒性易性说:“还是装装空调,钱我出”)。我告诉家长,怕冷的不是孩子,是家长自己的心理。我们虽无法学习卢梭对爱弥尔那种“冬天浴雪”的强身健体,但过分焦虑也无必要--张家界的冬天并不像北方那么寒冷。
  
   我们太关注孩子的物质环境了,而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 有一次,我摘录了阿莫什纳维利的对一名学生上课睡觉的人道主义做法,却引起几个老师批评是“讨好家长”。 更有许多人,仍然赞成“棍棒底下出好人”。
  
  
作者: 自由探戈    时间: 2011-8-29 10:18
中国的家长们,一方面在物体方面尽量满足孩子,其实家长是为求自己心安理得;一方面,对孩子的心灵却是喜欢给予无情的打击,稍不如家长的“标准或期望”,就冷嘲热讽。 邓小平说,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手抓,结果现在只抓了物质财富,家长们也是一样。
  
   我想,这样的家长,如果不转变观念,孩子如果成功,只能说上帝眷顾了孩子,而并非家长教育的成功。可往往却有家长还喜欢引用“某某家长,如何如何,孩子学习成绩好”。 过程好,结果未必一定就好;结果好,未必就是因为过程好。 有的人习惯这样的逻辑“邱吉尔抽烟都活了八十多岁,因此,抽烟有害是危人耸听。”
  
   教育孩子,要记住“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邱吉尔。”
作者: 自由探戈    时间: 2011-8-29 10:18
2011-02-11 星期五 阴
  
  
   离幼儿园开学的日子不足一星期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学期的学生大约会增加11人(上学期即第一学期一共只有9人)。这是第一件让人高兴的事,第二件高兴的事,就是新增了一个老师,百合老师(台湾人,曾在美留学,一家人都在张家界,老公还是复旦大学毕业生)。像我这样的一个小小幼儿园,能在开园的第二学期,有这样高素质的人才,是上帝对我的眷顾(在上学期,百合老师就给我提了许多好的建议)。
  
   我深知道,一个幼儿园的成功,不仅与我这个园长的努力和用心分不开,更与老师们的素质和进步分不开。通过上学期的情况来看,9个学生的家长比较满意每个老师的表现,但实际情况我自己清楚,幼儿园的老师们还需要有一个大的进步才跟得上幼儿园的要求(上学期因为资金和时间的问题,没有招聘到让我感到满意的老师)。 老师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创造性和自主性,很大程度上,信赖着我如何说,她们就如何做。一星期一次的总结会,也没有多少发言,说明她们还不会思考。
  
   现在幼儿园就有了6个老师(加上新加入的百合老师,有三个素质相对比较好的,有三个还需多多努力才跟得上的--问题是她们还不知道如何努力),希望在百合的帮带下,其他几个老师能有更大的进步。 同时,在这一学期中,希望物色到新的综合素质比较好一点的老师(虽说,能力与文凭没有百分之百的相关性,我还是决定今后新加入的老师,必须至少得全日制二本毕业生,宁愿代价高一些)。
  
作者: 自由探戈    时间: 2011-8-29 10:18
上学期因为是第一学期,工作有些慌乱,这学期准备就做得相对充分一些了。 另外,也希望从新的一学期开始,每学期,都应该计划和实践一两个或是两三个幼教方面的专题,例如:“家长每天为孩子朗读的意义”,“如何让胆小的孩子变得大方一些?” , 等等。




欢迎光临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http://bbs.babymozart.cc/)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