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标题:
俄罗斯钢琴家---基辛
[打印本页]
作者:
美羊羊
时间:
2012-6-20 16:42
标题:
俄罗斯钢琴家---基辛
叶普盖尼·基辛(YevgenyKissin,1971-)当代著名钢琴家,1971年10月10日生于莫斯科市南,与父母住在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里。十一个月大就会哼唱出大人弹给他听的巴赫赋格,两岁开始学琴,四岁可以凭记忆弹出整首协奏曲(基辛十岁在学校弹奏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十二岁在全莫斯科爱乐者面前演奏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五岁在格涅辛音乐学校师从他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老师安娜·帕弗洛芙娜·坎特尔,十岁首度在莫斯科与管弦乐团合作,1983年与莫斯科爱乐巡回演出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基辛从来没有参加过大型国际钢琴比赛,但是1983年却应邀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大赛开幕音乐会中演出。1986年到日本与西欧等地演出并广受好评,1989年开始在DG等唱片公司录制专辑。基辛经常应邀在世界各地举办独奏会并与知名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曲目相当广泛,包括从海顿与肖斯塔柯维奇等人的作品。他的音乐以高超的技巧及微妙的情感变化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演奏风格
基辛属于风格华丽的年轻一代俄罗斯浪漫
钢琴家
。他技艺超群,对音乐作品的演绎具有权威性,体现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传统,那是一种感受青春中体验成熟的激情。如同其他俄罗斯钢琴家一样,他也擅长演奏俄罗斯本民族作曲家的协奏曲,从柴科夫斯基到拉赫玛尼诺夫和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都是他经常演出的曲目,并且都已出版了唱片。此外,他的曲目还涵盖了德奥作曲家的大量作品,其中包括舒曼、舒伯特、莫扎特和贝多芬。他演奏的肖邦作品独具一格,在诗意中透出淡淡的忧郁,尤其为世人称道。在群星璀璨的俄罗斯钢琴家中,基辛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在国际比赛中获过奖的人之一。然而,他的影响不在同代人、甚至老一辈音乐家之下,这一方面说明他继承了良好的音乐传统,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以独特的风格开创新的演奏风格。
传记1
【前所未有的钢琴天才】 1971 年 10 月 10 日出生于莫斯科的钢琴家基辛( Evgeny Kissin ),正是一位钢琴天才!他两岁开始弹奏钢琴, 1981 年(十岁)开始到苏联专责资赋优异儿童的机构上课,同样在那一年基辛在莫斯科举行首次协奏曲演出,隔一年又举行独奏会。 这样的神童,能不称他为天才吗?基辛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俄罗斯的钢琴家,家中有位大他十岁半同时也学钢琴的姐姐,原本母亲要基辛跟父亲一样当个工程师,没想到上帝却替他选择了人生的道路。 在钢琴上的表现超乎一般儿童的基辛,被「选上」送入Gnessin 机构中,与专研资赋优异儿童教育的 Anna Pavlovna Kantor 学琴, Kantor 女士就成为基辛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位。 Kantor 在基辛成名之后依然扮演他演奏事业上重要的咨询者,她跟着基辛巡回、参与乐团彩排、并建议他钢琴音量与乐团的平衡度。 当年基辛学琴时,对一般儿童来说最困难的技巧,对他而言几乎从来不成问题,如何培养耐力长时间久坐在钢琴上,才是困难之处,毕竟小孩子的耐力不能与大人相比。 在俄罗斯钢琴学派系统化的教育下,练琴让基辛的童年时光与一般小孩大异其趣,失去不少欢乐岁月。 虽然目前他们一家人定居纽约,已成年的基辛仍然与家人同住,延续著俄罗斯重家庭的传统。 我们现在可以听到他在俄国境内的录音出自Melodiya 「俄罗斯钢琴学派」第十集, 1984/86 在莫斯科音乐院的现场录音,当时他才十三、十五岁,是被俄国人捧在手掌心的钢琴天才,其中第二十六轨还收录基辛自己创作的两创意曲。 这张录音无疑是基辛未踏出西方世界前的历史记录。
【与卡拉扬的缘份 】 十二岁的基辛已经有在同一个晚上演奏肖邦的两首协奏曲的记录,合作者是史毕瓦可夫与USSR 国立交响,地点是莫斯科音乐院。 这一场演出可以说是他音乐事业的起飞点,之後他便应邀前往到美国、德国演出, 1985/86 年更到东欧演出。之后,到德国 Gohre 博士的家里作私人演出,当晚他与 Gerhard Oppitz 合作舒伯特《钢琴二重奏幻想曲》的视谱演出,演出的录音带被寄给了卡拉扬,基辛因此被这位指挥帝王邀请到萨尔兹堡演出。 面对如此荣耀,他的老师 Anna Pavlovna Kantor 开始担心,她担心 基辛的准备不够,试图说服他还不应过早在卡拉扬面前曝光,但基辛显得信心十足、从容赴会。见了卡拉扬之后,基辛弹奏了萧邦的《幻想曲》,以及一些狂想曲之类的作品。 卡拉扬要求与他合作布拉姆斯《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但是很可惜一直到卡拉扬过世他们都没机会过录那首作品。 不过,他们却们录了更精彩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当时基辛才十七岁,但是辉煌的录音事业就此开始,西方世界开始惊讶于这颗新星的万丈光芒。 卡拉扬的「钦点」对基辛音乐事业的帮助,如同给老虎加上一对翅膀般, 1987 年柏林音乐节首演、 1992 年赢得葛莱美奖,没有参加大赛得过大奖的基辛凭借着优异的资赋平步青云。他的崛起可以说是一段活着的传奇,几乎没有一位钢琴家像他如此年轻就有这么大的成就与名气。 1989 年卡拉扬死后的纪念音乐会上,基辛弹奏当年第一次与他见面时相同的曲目,缅怀这位生命中的第二位贵人。 此后,基辛与同样被卡拉扬捧红的小提琴家慕特、竖笛家梅耶一样,必须以自己的实力找出路。
作者:
美羊羊
时间:
2012-6-20 16:42
【俄罗斯钢琴学派 】 身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一员,基辛自然对前辈们有许多想法,他认为自Felix Blumendeld 以降,到 Maria Tudina 、 Heinrich Neuhaus 等人,俄国钢琴家的情感相当丰富,俄罗斯有很好的萧邦传统。 德国钢琴家较重乐曲结构,俄国钢琴家则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强调右手的力度,从安东鲁宾斯坦以降都是如此。 另外在共产制度下,资优生的挑选以及严格的教学方法、音色训练都是西方社会无法达成的。虽然当前政治制度瓦解,但音乐体系的传统依然维系着。 相对西方松散的教育体系,老师不允许苛责批评学生,俄国钢琴界面临的问题是人才(师资、演奏者)的出走。 在谈到李希特、吉利尔斯等知名前辈的影响,基辛亲自见过李希特三次,第一次是在音乐会中场,他询问其喜欢的作曲家为何? 并得到「巴哈、萧邦」的答案。 之后李希特送给他萧邦、舒曼以及当代作曲家巴尔托克、兴德密特的乐谱。 基辛相当称许李希特每天全心投入钢琴弹奏八、九小时,既不教琴、也不指挥的态度。 他特别喜欢李希特弹的海顿、贝多芬、拉赫曼尼诺夫、普罗高飞夫。 的确,基辛的学习过程类似李希特,怪才李希特一直到二十四岁才与Heinrich Neuhaus 正式学琴。 早期基辛在 RCA 录过海顿、莫札特的钢琴协奏曲,您或许可拿来与李希特相比一番。 其实,他自认擅长的作品仍旧以浪漫作品为多,他的萧邦曾被李希特公开赞扬。 难怪基辛在卡内基音乐厅弹奏的两集萧邦作品(已经推出合辑),以及拉赫曼尼诺夫《第二、三号钢琴协奏曲》散发出一股魔力。
【大师俨然成形 】 基辛并不避讳谈其他钢琴家,说道最喜欢的,已过世的有:拉赫曼尼诺夫、鲁宾斯坦、李帕第、许纳贝尔、季雪金等人,仍活着的则有:齐玛曼、鲁普、布兰德尔、古尔达、阿格丽希。基于深厚的友谊, 基辛曾不只一次想与史毕瓦可夫、麦斯基、贝许梅等杰出的俄罗斯音乐家合作室内乐,可惜大伙都是大忙人,想要找到时间练习、录音并不是件易事。 曲目的广度不足一直是基辛为人诟病之处,但是从他近年来的新录音可以看出他逐步拓展中, 1996 年他发行舒曼《幻想曲》、李斯特《超技练习曲》 , 1998 年则发行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法朗克《前奏、圣咏、赋格》,以及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其实以他的年纪的优势来论(纪辛今年 28 岁),他有很充裕的时间来慢慢琢磨准备。 自认为幸运不必参加大赛的煎熬即可成名的他,未来要克服的问题其实也不轻松,年龄与技巧都已不再是基辛的优势,音乐深度与内涵才是关键所在,唯有褪去天才的外壳,才有迈向大师之路的能量与动力,而基辛正在这条路上迈进。
作者:
美羊羊
时间:
2012-6-20 16:42
【星光璀璨】 叶甫根尼·基辛刚27岁,但大师的光环已降临在他头上,他不象他的同龄那样沉溺于青春的梦幻,他为音乐而生,并且看来注定要与音乐相伴终生。 1971年基辛出生在莫斯科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中,这是个生来就十分安静的孩子,没有给父母带来令人烦躁的啼闹。但是身为钢琴教师的母亲很快就发现,这孩子首先学会的是歌唱而不是语言,唯有音乐能使他得到满足。母亲当然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名职业钢琴家,不过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又有多少人能顺利通过呢?最终母亲还是期望基辛能象他父亲那样,成为一名工程师。两岁多一点,基辛就把钢琴键盘当成了玩具,他那双小手几乎在琴键上生了根,津津有味地敲来敲去,那么高兴,那么专注,谁见了都会吃惊,从那以后,他的手指再也没有离开过键盘。在他看来,这是件十分有趣和容易做到的游戏,他天生能感受到很多东西,并不需要去理解什么,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已经足够了。6岁时,基辛进入当时俄罗斯著名的莫斯科格里申专科音乐学院学习,在那里,他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安娜·帕夫罗芙娜。事实证明安娜并未看错人,她把她所有的期望与梦想都投入到了这孩子身上,从那时起,就一直在他身边。1991年她随他流亡纽约,4年后与基辛一家定居伦敦。毫无疑问,帕夫罗芙娜对基辛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不是决定性的。这好比那些奥斯卡奖的得主们,在他们成功的后面,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耕耘者。除了帕夫罗芙娜,基辛还有一位比他大10岁弹钢琴的姐姐,但是基辛很少提及自己的母亲和这位弹钢琴的姐姐,他甚至认为母亲并未在钢琴上给了他多少帮助。这倒不是说基辛醉心于人们给他的神童之称,他认为他之所以坐在钢琴旁演奏,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一种不断从他心中涌出的冲动,是他的心在告诉他怎样演奏。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除了弗雷德里克·肖邦,在基辛心目中几乎没有什么偶像,这位感情细腻的钢琴家始终在基辛的心中有一种令人费解的亲合力,正是肖邦将他引向通往国际钢琴舞台的道路。13岁那年,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音乐大厅演奏了肖邦的两部钢琴协奏曲,这是自本世纪初以来这两部协奏曲在此演奏所获得的最大成功,这次演出使得基辛从此登上国际乐坛,他的名气也开始传播开来。1985年他第一次出现在东柏林,随后是日本、西德、法国和英国。1988年,年迈的卡拉扬向他伸出了双手,他被邀参加了柏林爱乐当年举行的新年音乐会。第二年春天他去了萨尔茨堡,为卡拉扬的复活节音乐节助阵。两年后,基辛横渡大西洋,成功地在纽约举办了他在美国的首场音乐会,不久便与父母、姐姐和帕夫罗芙娜移居在这块新大陆上。基辛一家在纽约并未待多长时间,他母亲和那位始终不离开他的钢琴导师很快便厌烦了那里的生活,于是这一家子又打点行装,回到大西洋的另一边,在伦敦定居下来。对于这一点,基辛似乎不以为然,他对纽约并无恶感,在伦敦也感到非常自在,按他自己的说法,他会讲英语,在这两个国家他都不会遇到语言上的麻烦。更重要的是他是他们那个小圈子与外界联系的外交大使,而他的经理能够为他和他的家人弄到工作签证。在英国,他受到前保守党艺术委员会主席高里(Gowrie)爵士的大力帮助。在伦敦,市政厅财务官基辛勋爵发现自己与基辛一家有亲缘关系后,也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在维多利亚大街为基辛一家物色了一套公寓,高大的威斯敏斯特天主教堂就座落在一旁,在它的阴影下,这个俄国小圈子对外界更是充满了神秘感。毫无疑问,基辛是这个家庭的主角,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他在全世界不停地演出,他的唱片一张接一张地被卖出,听众为他的演奏感到痴迷,每次演出结束都闹嚷嚷地吵着要他再次出场,有时这种难堪的局面多达十四五次。当然这当中主要是年轻人,他们都把他看作是自己心目中的偶像。除此之外,音乐评论界也普遍认为,基辛的演奏是独一无二的,他将钢琴技艺融合到音乐灵感之中,他使你想起本世纪那些令人敬畏的钢琴泰斗们,诸如:霍罗维兹、里赫特、米开朗杰利、波利尼等。 不过,现实中的基辛却与上面提到的形象正好相反,要是你看着他用近似僵硬的步子走进圣詹姆斯宫的拱门,你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他机械的动作,一头拖布般的卷发缺乏明星的生气,他的举止平庸而拘谨,说话慢条斯理,这与他宽广、生动自如的琴风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对肖邦、勃拉姆斯、拉赫曼尼诺夫、舒曼等浪漫派大师钢琴作品的诠释充满了激情,谁也无法理解这相互矛盾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基辛,在他漠然的外表后面,总是隐藏着神秘不可知的东西,就连他那弹钢琴的姐姐,也对她这位年轻弟弟的超人才华感到莫名其妙。 夜幕降临,各式各样的社交娱乐活动纷纷登场,而基辛却爱在这样的黄金时刻坐在圣詹姆斯宫饭店内接受采访,回答采访者们那些异想天开的提问,问题从他每天的训练时间一直到他的个人信仰,几乎无奇不有。最后还要他站在那儿,穿着他那件棕色的夹克,系着花领带,让摄影师摆弄好一阵子。这个时候的基辛看上去象个无所事事的人,一个毫无感情的人,然而在他内心却装着无边无际的音乐世界。我们还能要求他什么呢,他的音乐对公众来说已经足够了,而且对他来说也是同样如此。
作者:
快乐doremi
时间:
2012-10-8 11:42
o ~~~钢琴家的气质范体现出来了!!!
作者:
玫瑰还是月季
时间:
2016-7-8 12:21
很帅气的年轻钢琴家 很棒!多谢分享 了解了
欢迎光临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http://bbs.babymozart.cc/)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