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标题:
课堂效率从哪来
[打印本页]
作者:
树袋熊
时间:
2009-12-17 12:13
标题:
课堂效率从哪来
这是我近期研究过的一个课例,两位教师上一年级上册的《四季》。 这是一首儿童诗,是配图课文,共有四节:
四季
草芽尖尖
他对小鸟说:
“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
他对青蛙说:
“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
他鞠着躬说:
“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
他顽皮地说:
“我就是冬天。”
这篇课文,两位教师按常态课来上,一位教师上了三个课时,而一位教师只上了一个课时。
上了三个课时的教师是这样处理的:第一课时,教师让孩子们认识“四季”的特点。精美的图片和音乐,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四季缤纷的世界:春天,桃红柳绿,草长莺飞,泉水叮咚,万物复苏;夏天,艳阳当空,耕夫劳作,蝉鸣鸟叫,儿童戏水;秋天,瓜果成熟,桂花飘香,黄叶飘舞,雁阵惊寒;冬天,长空寂寥,动物冬眠,大雪压松,冰封大地……孩子们在一组组图片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变化。老师还让大家再补充各自对四季的感受,有的孩子说到木棉花开,春天变暖,有的孩子说夏天在树荫下乘凉,蚊子也来凑热闹,有的孩子说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月饼很香,有的孩子说冬天喜欢赖床,不喜欢早起……看得出,孩子们对四季的感受很深刻。老师让大家说完后,就话锋一转:“你们知道在作家的笔下,四季是怎样的吗?我们来读读课文吧。先来看看这四幅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四幅图,然后评议总结,引出:“作家是怎样来写这图中的景色的呢?读读课文吧。”
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后,下课铃就响了。
第二课时,教师让大家再读课文,并圈出相关的生字。接着就分析词语:“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问:“能不能说‘草芽圆圆’或‘荷叶尖尖’”,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老师问:“为什么?”只见小手如林般举起,都争着要说出自己的见解。
这节课的第二个环节是知道学生朗读,直到熟练地背诵;第三个环节是让孩子们模仿课文写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第三课时,教师先带着学生做配套的练习册,之后,指导书写课文后面的“七、儿、九、无”四个生字。指导的方式是教师在黑板上先示范,学生举手书空,然后在田字格中自己写。
第二位教师只用了一个课时就上完这篇课文,她的课件极其简单,只是将课文中的四幅图打乱顺序让学生按春-夏-秋-冬排列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有一个同学把“谷穗”和“荷叶”的顺序对调了,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纠正。接着,教师指导大家看图:“要是你是位小诗人,你会怎样来描写这四幅图呢?”
有孩子说:“春天到,小草发芽,小鸟高飞。”“夏天到了,荷叶绿绿,青蛙洗澡。”……
老师肯定大家说得好,再来看看优秀的作家跟大家说的有什么不一样——读课文两遍,引出“对话”的表达方式:你读草芽、荷叶、谷穗和雪人的话,你感觉到了什么?孩子们说:“他们自豪”、“雪人顽皮可爱。”
第二个环节,教师让孩子们给课文后的二会字注音,并认读、口头组词。第三个环节,引导孩子们划出课文中的词语:草芽、尖尖、荷叶、圆圆、小鸟、青蛙、谷穗、弯弯、雪人、肚子、顽皮、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并把每个词语读两遍。第四个环节,老师指导学生朗读,并集体背诵课文。最后,教师指导书写。
按照课时安排,这篇课文应该要上两个课时。第二位教师把第二课时用来做什么了呢?她让学生用十分钟完成了配套练习,并评讲了学生的书写。接着她带着学生诵读了八首有关四季的儿歌,大多数孩子都能当场背诵下来——
1、春
春天到,小鸟叫,
草地青青穿绿袄。
杨柳枝条随风飘,
桃花李花开得好。
2、夏
夏天到,知了叫,
火红太阳当头照。
湖里荷花香味飘,
池塘青蛙呱呱叫。
3、秋
秋天到,蟋蟀叫,
苹果梨子呵呵笑。
稻子麦子金灿灿,
丰收季节来到了。
4、冬
冬天到,冬天到,
漫天雪花随风飘,
房屋大树穿银装,
银白世界多美好。
5、冬天到
雪花飘飘,冬天来到,
松鼠回窝,小熊睡觉。
北风巡逻,雪人放哨。
6、小溪
冬天,
小溪结冰,亮晶晶。
春天,
小溪弹琴,丁丁丁。
7、春姑娘,守节气
春姑娘,守节气,按时报告春消息。
春日融融化冰雪,春风吹得满目绿。
春雷震动万物苏,春雨潇潇润大地。
春光明媚百花开,就数春天最美丽。
8、春姑娘
春姑娘,年纪小,
带着暖风慢慢跑。
她爱花和叶,又爱虫和草。
她说:“我来了,你们不要再睡觉。”
花和叶,虫和草,看见她来就醒了。
孩子们做着动作读,甚至听老师把其中的某些句子变成歌来唱读,读得不亦乐乎。这节课,就成了读书课,偶尔有几个词,教师会提问一下,只是简单的评议,没有深入讲解,只是让大家把这些儿歌背诵下来。
从这两位教师的设计思路而言,完全不同。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以时日,哪个教师带出来的学生真正具有能读会写的丰厚的母语素养呢?第二个教师的做法看似粗糙,其实是大巧若拙。她的课没有精雕细琢,没有深刻的分析讲解,却抓住了学习母语的根本:厚积薄发。在语文课时被严重挤压的今天,如果学母语还像分析外文句式一般精讲细磨,学生怎能汲取充沛的甘泉?我们一直在感慨时间不够,也把母语学习的效率太低,归因于课堂效率过低。而课堂的效率高低,其实不是课程结构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教师本身的课程素养决定的。
欢迎光临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http://bbs.babymozart.cc/)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