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530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永远爱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3 09:5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永远爱你》的故事围绕着一个男孩和一只狗展开。他们一起享受恬静时光,但狗的生命是短暂的,男孩看着他的狗──阿雅一天天地老去,却无法帮忙。他能做的只是忠实地陪伴在阿雅身旁,所幸的是,男孩每晚入睡前,总记得跟阿雅说一句“我永远爱你”。这句“我永远爱你”,不知道阿雅懂不懂,可是在阿雅走到生命尽头时,这一句话却是男孩在伤心之余心中最大的安慰。阿雅带着男孩的爱静静地去了,男孩也因为自己及时付出了爱,才能接受阿雅的老与死,才能勇敢地疗伤。

当孩子还小,属幼童阶段时,最常碰到的是宠物死亡。对孩子来说,宠物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失去它们的伤痛,常让孩子揪心难过,不知所措。因此,陪他们阅读有关宠物死亡的图书,了解其他小朋友的处理方式,学习依循相同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伤痛。这本《我永远爱你》在启发幼儿的“死亡教育”上是有很大特殊意义的,而且它让小朋友们懂得要及时向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意,这样当永别来临时就不会有悔意了。
给爸爸妈妈的话
文:赵映雪 儿童文学工作者

老、病、死,一直是童书作者、读者、出版社都不想去碰触的话题,尤其是幼儿的图画书。世上有那么多喜悦的感觉要教导孩子去体会,谁会想将痛苦的老、病、死那么早就让孩子去认识呢?可是,周遭的际遇,偏偏就不是这样的。身旁的爷爷、奶奶,一天天在变老;突发的灾祸,不知哪天会将熟悉的亲人或朋友带走;还有那难以预料的病痛,更是谁都躲不过的。我们既然无法给孩子一个完美的世界,就该提早让孩子明白人生并非都是快乐的,让他们知道身边的人、物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教导他们纾解情怀、做好准备,等到不愉快的事情真的来临时,他们才会有勇气去接受与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

这个观念说来简单,可是当《我永远爱你》的作者汉思•威尔罕在1985年出版这一本与孩子讨论“老”“死”的图画书时,即使是在当时已相当多元开放的美国,仍然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作者坚持这是一个必要的主题,他认为只要好好呈现这个主题,孩子们不但不会恐惧死亡,还能因为他们了解老、病、死而尽早走出悲伤,用更成熟的态度来面对世界。因此威尔罕用比平常更多的心思,经营出了《我永远爱你》。这本书画得真诚、温馨,教孩子以及时的爱来克服死亡带来的分离与悲痛,已翻译成多国文字,广为世人接受。读过这本图画书的人都会同意,他在让幼儿接受老、病、死的这个主题中,几乎是运用了最完美的方法。

《我永远爱你》的故事围绕着一个男孩和他的狗——阿雅展开,他与阿雅一起成长,男孩在与她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接受与付出:他接受阿雅儿时的调皮捣蛋,也接受阿雅逐渐病、老的事实,在接受阿雅的同时,他不断地付出自己的真情,努力让阿雅感受到他的爱。男孩每晚入睡前,总记得跟阿雅说一句“我永远爱你”。虽然不知道阿雅懂不懂,可是在阿雅走到生命尽头时,这一句话却是男孩在伤心之余心中最大的安慰。阿雅带着男孩的爱静静地去了,男孩也因为自己及时付出了爱,才能接受阿雅的老与死,才能勇敢地疗伤。

现代父母也许会发觉可以很容易跟孩子讲“我爱你”、和孩子拥抱,却很难跟自己的父母说出同样的话,做出同样的动作,这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与父母养成这样的交流习惯。然而也因为如此,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亲人、好友远去之后,不断地苛责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及时地告诉最爱的人“我爱你”呢?因此,给孩子一本教他们及时说出“我爱你”的书,在我们这个比西方更为保守的社会要重要得多了。

用及时的爱来面对、接受无可避免的老、病、死,谁说这不是我们都应该学习的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9-3 10:05:14 | 只看该作者
好书,支持
3
发表于 2010-9-17 13:40:27 | 只看该作者
很感人啊
4
发表于 2010-9-21 10:23:42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9-21 10:35:07 | 只看该作者
好绘本好图书
6
发表于 2010-9-26 12:27:25 | 只看该作者
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觉得非常不错
7
发表于 2010-10-4 09:36:34 | 只看该作者
好绘本
8
发表于 2010-10-4 09:46:54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分享了
9
发表于 2010-10-13 10:05:52 | 只看该作者
很感动啊
10
发表于 2010-10-13 12:57:49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