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11742|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北京到渥太华 - 一个“问题儿童”的游学双城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6 10:5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子成成今年9岁。06年在北京上幼儿园后,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儿童”的苗头:敏感、固执、冲动、不合群。我们四处求助,几经周折,却发现儿子的问题是“聪明”所致。08年,成成在中科院超常儿童研究中心确认为智力超常。专家告诉我们,成成的问题在超常儿童中十分常见,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理解、宽容和关爱。我们以为,了解了孩子的特殊,就可以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扬长避短,茁壮成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0:54:40 | 只看该作者
成成08年上小学后,虽然学习很好,但依然问题不断:不遵守纪律、不服从老师、不完成家庭作业,甚至闹考场、撕考卷。尽管家庭和学校的理解与容忍已超出常限,但成成仍屡屡触线,不断挨批评,受处罚。二年级,情况恶化,我们几乎每周都接到学校“报案”电话,中途把儿子接回家。成成开始自卑、焦虑,甚至出现一些怪异行为。2010年夏,眼看儿子几近“毁”掉,我们无计可施,选择逃离。我辞去工作,陪儿子来到加拿大,成为一名全职爸爸。
  
3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0:54:46 | 只看该作者
到渥太华后,成成进入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学。一年来,没有了家庭和学校的各种约束,儿子的问题奇迹般地消失。老师认为成成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经常表扬他。成成在学习、体育等各方面进步很快,渐渐变得快乐、阳光。此外,由于有大量自由时间做他喜欢的事,我们还发现一些他以前不曾展现的特长。今年四月,在当地上学仅7个月后,成成通过了严格的考试,被录取到专门的英才学校。
4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0:54:52 | 只看该作者
想起在北京的日子,恍如隔世。过去一年,我经常思考以前濒临崩溃的孩子为何在短时间内发生这样大的转变。通过近距离观察和亲身经历,我也试图从细节了解中国与西方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生态是如何影响孩子成长的。我计划用一点时间,简要记录过去几年的经历,作为儿子的成长纪念。同时,我也希望分享自己的很多失误和教训。如能帮助一些家长避免重蹈覆辙,善莫大焉。
  
5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0:55:03 | 只看该作者
 儿子成成今年9岁。06年在北京上幼儿园后,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儿童”的苗头:敏感、固执、冲动、不合群。我们四处求助,几经周折,却发现儿子的问题是“聪明”所致。08年,成成在中科院超常儿童研究中心确认为智力超常。专家告诉我们,成成的问题在超常儿童中十分常见,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理解、宽容和关爱。我们以为,了解了孩子的特殊,就可以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扬长避短,茁壮成长。
  成成08年上小学后,虽然学习很好,.....
  -----------------------------
6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0:55:31 | 只看该作者
1,入园
  
   2006年,成成4岁多,该上幼儿园了。入园是家庭与教育体制接触和碰撞的开始。
  
   家住南城,小区里有两所幼儿园。一所是普通的社区幼儿园,另一所是艺术幼儿园,相距不足两百米。两园规模差不多。从外表看,艺术幼儿园的设施要新一些。我一直认为,幼儿园和家的区别就是孩子自个儿玩还是和小朋友一起玩,所以只要离家近,安全,就够了。由于平时有爷爷奶奶看孩子,我们并不急着把成成送幼儿园。直到06年夏天,我们才着手联系孩子入园的事。
  
   一天,妻初步了解后沮丧地告诉我,我们行动太迟了,尽管要求交一万多的赞助费,但艺术幼儿园的招生名额早已报满。老师还说,“哪有你们这样当家长的,对孩子上学这么不上心”。没有选择,只能上社区幼儿园。
  
   儿子入园后,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小区幼儿园有啥不好,也不清楚那所没能进的了的艺术幼儿园有什么不同,但妻子和奶奶总觉得不对劲儿。奶奶会时不时地转告我们她听来的一些信息:据说艺术幼儿园的老师更好;听说他们组织的活动更丰富;好象他们的午餐更合小孩口味。有一次,奶奶看到一群外国人到艺术幼儿园参观。这仿佛也成了这所学校质量高的重要证据。
  
  
7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0:55:39 | 只看该作者
 
  2, 转学
  
   和多数孩子一样,成成入园后有一段时间的调适期。他早上嚷嚷着不想去上学,下午放学时会埋怨奶奶为什么不早点去接他。但适应期很快过去了,成成不再为上幼儿园哭闹。而其它一些问题露出了苗头。成成不爱参加小朋友的游戏。中午午睡时间他不睡,坐在床上自个儿玩。幼儿园的午饭他也吃得很少。奶奶总觉得这些问题都和幼儿园有关。比如,成成不好好吃饭肯定是因为饭不好吃。在爷爷奶奶不停地旁敲侧击下,我们觉得不去争取转学好象对不起孩子似的。
  
   半年后的一天,妻出差了,我休假在家,想着趁便到艺术幼儿园问一下,也算给奶奶一个交代。我刚简单地说明来意,接待我的老师就说,“不可能,没名额了”。我起身道谢要走时,老师补充了一句,“如果是女孩还可能想想办法,男孩肯定不行。”“啊?这是啥道理?”我吃惊地问。“现在男孩太多,我们也尽量争取班上男女孩的比例基本平衡。”老师回答。中国男女比例失衡屡见报端。我之前只有一些理性认识,认为其负面影响会在这些孩子成年后恋爱结婚时出现。但没想到孩子的性别居然与上幼儿园的机会也有关系。
  
   当我把艺术幼儿园老师的答复告诉家人时,妻子居然从中看到了希望,说:“老师这么讲,说明其实还有名额。男女比例的事儿,只要没有硬性指标,我们就可以去争取”。为了儿子,母亲的想象力和执行力可以被无限放大。妻很快采取行动,四处联系,几周后告诉我,“成了,下学期转学!赞助费一万五”。
  
   在家庭与教育体制的第一次接触中,我感触颇深:一,家庭在育儿问题上常常是非理性的。在为孩子争取教育资源时,父母往往不会做成本收益分析,甚至不会认真地了解有关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只是随大流的往“更贵”,或大家眼中“更好”的学校挤。二,我们的教育体制是非透明和柔性的。学校的招生时间,人数,标准等等,表面上都有具体规定,但又似是而非。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管道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不透明会加重家长的猜疑和焦虑,而柔性体制又鼓励着这些忧心忡忡的家庭去争先恐后,各显神通。非理性父母冲击柔性体制的手段无非是钱,关系和软磨硬泡。其结果不但是教育资源分布严重失衡,不同学校差距越来越大,而且社会对体制的公平性也日益失去信心
8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0:55:46 | 只看该作者
3,儿子是“问题儿童”?
  
   儿子之前的问题并没有随着转学迎刃而解。进入艺术幼儿园后,成成依然独来独往。在小朋友玩游戏时,他总是排到最后,或站在一边。午睡时间,需要老师守在床边,他才会睁着眼睛安静地躺床上,不至于坐起来影响其他小朋友。除了这些老问题外,不久,老师开始反馈了一些新动向:
  
   幼儿园的教室没设固定座位,小朋友可以自由入座,有时可以坐地上。小朋友都喜欢挤到老师跟前。而成成却总爱坐到角落里。而且常常坐不住,老挪位置。对老师的提问,多数小朋友都抢着举手回答,成成从不举手。户外活动也是让老师头痛的事儿。课间休息时,小朋友们都在开心地玩滑梯,荡秋千,他却要在老师的催促下才走出教室,也只是靠在游戏器材边,不参与。许多顽皮的小朋友在家不听话,在学校却能服从老师管教。成成则不然,不管在家里还是学校,只要自己的想法与妈妈或老师的意见不同,他总是非常固执,很难被说服。如果家长或老师失去耐心,严厉批评他,他很容易情绪失控,大喊大叫,甚至跑开。
  
   妈妈问他为什么不主动回答问题,成成说:“我已经知道答案了,为什么要说出来。”“如果不回答,老师怎么知道你已经会了呢?”妈妈想耐心地说服他。“你们不是说知识是自己的吗,老师知不知道有什么关系。”成成的回答噎得妈妈一时接上话来。从幼儿园起,我们注意到成成经常说些大人话,让人哭笑不得。
9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0:55:54 | 只看该作者
对不参与游戏的事儿,他说:“那些小孩儿尽在那儿乱跑乱跳,有什么意思。”
  
   成成在幼儿园的一年多里,我和他有效相处的时间依然很少。只是偶尔周末全家一起到郊外游玩。成成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看管,而学校的事儿则全由妈妈处理。在不断听到老师反馈的问题后,妈妈开始着急,四处询问朋友,查看书籍,还上育儿网站与其他母亲交流。我们的谈话中出现了孤独症,多动症,行为障碍等等词语。
  
   成成真是一个“问题儿童”吗?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0:56:01 | 只看该作者
4, 病急乱投医
  
   成成在幼儿园的种种问题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善。妻子越来越焦虑。我对成成的关注开始略有提高,从以前“隐形”的父亲角色转为“半隐半现”。由于我的投入更多是对家人焦虑的被动反应,所以经常起到推波助澜的坏作用。以往妻教育成成时,我要么不在家,要么不参与。而现在我常常会加入到对成成的管教中,以为靠着父亲的威严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意想不到的是,我的加入导致了问题的加剧。成成不但经常对我讲的各种道理逐条反驳,而且对我的“惩罚性”威胁毫不妥协,平时在家里情绪也越来越急躁。
  
   通过查资料,上网,与朋友交流,妻经常有新发现,新收获,但也由此常带给自己和家人新的惊吓。
  
   妻听朋友说,“感统失调”的孩子会不爱运动。“感统”是指人体各感觉器官接受到信息,经大脑统合,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如果感统失调,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书上说,剖腹产和婴儿期爬行较少的孩子容易感统失调。我们很快对号入座。奶奶不断自责小时候总是抱成成,没让他多爬。妻马上去医院报名,带成成每周末参加感统训练。
  
   由于成成在教室里总坐不住,中午从不午睡,我们也怀疑过他会不会有多动症。多动症全称是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主要症状是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妻专门到儿童医院咨询过专家。医生和成成简单交流,了解了他平时的具体情况后,很快就排除了多动症的可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