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434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 18:5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 心理咨询师手记
  第一部分:父母伴随好孩子的成长
   孩子是上苍送给每一对父母的最好礼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有独自的轨道和责任。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遵从其天性,用心地去观察自己的孩子,细心地捕捉孩子独有的特质,了解孩子成长的普遍规律,结合个性和儿童成长的普遍性来系统地、有计划地养育孩子。这种自然教育就是根据孩子的特点,结合日常生活,通过演示、模仿、观察、浓厚的兴趣、专注、探索、通过学习自我控制和体验动手的乐趣,保护孩子内在的积极主动性,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不辜负上苍对我们父母的期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8:59:21 | 只看该作者
作为父母,给孩子撑起天的人,要养育好孩子,一是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了解孩子每一个年龄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学习应对的方法;二是要常常反省自己,领悟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感谢孩子给我们又一次自我成长的机会。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发现“我是谁”,去更好地享受生活。
   第一章 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养育风格
3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8:59:28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是由父母和孩子共同组成。有孩子就有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所需要的三大教育。我认为在孩子上中学以前,三大教育的比例:家庭教育80%,学校教育15%,社会教育5%。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它开始于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上了小学、中学,家庭教育在儿童的人格形成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同的家庭教育养育出不同的孩子,每一个孩子身上都呈现出父母教育的影子。
4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8:59:35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表现:(一)是家庭环境。‘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说孩子生下来都是好的,但到了后来,有好的、有坏的,都是因为环境的关系。家庭环境好,孩子就容易变好;家庭环境坏,孩子就容易不可理喻。一个孩子生活在吵骂、不安稳的环境里,孩子长大就粗野,具有攻击性;一个孩子生活在和睦的家庭,孩子的性格温和,和人容易相处;一个孩子生活在冷漠、无语的家庭,孩子长大会无情、内向、不善言语。这是什么原因呢?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并没有带着什么观念,但他有几种基本能力:(1)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2)超强的适应能力;(3)最大的学习特点就是模仿和重复能力。他受到每天所见所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周围的人是他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8:59:42 | 只看该作者
有一次, 一位家长找到我,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学习,作业都是写到夜里十一点以后。每天下午放学不按时回家,在小区里玩到没有一个小朋友了才回家。听说我在儿童、青少年教育上特有办法,希望给她上五年级的儿子做心理辅导。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沟通后,我告诉她要想孩子有所进步,第一步是家庭环境的改善;第二步做家庭治疗。在此基础上建立孩子成长的新模式。
6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8:59:48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是否成为真正健全的人是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受先天性因素,也就是遗传的影响;一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孟子的“人性善”说、荀子的“人性恶”说和告子的“人性无善恶”说都是在强调先天性因素。孟子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如果不教育,则可能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浸染而变坏,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荀子说人本性恶,但必须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才能“化性起伪”,合乎礼法等,这个也讲到了后天的环境及教育的影响。
7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8:59:53 | 只看该作者
对孩子的成长来讲,毫无疑问后天教育应该是更为重要。后天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环境。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语,行为模式都将在孩子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像上述的这个家长所说自己处理问题容易说过激话的习惯和自己的父亲很像。她的父亲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她和妹妹小时候很少有好脸色,说话总是恶狠狠的。她受此影响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这个习惯。现在,她的孩子不喜欢读书,喜欢在外面玩,说话比较狠,也是和孩子成长的环境密切相关。她是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在孩子六岁之前,工作比较忙,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很少,1岁半孩子就被送到了幼儿园。晚上孩子的父亲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来,到社区院中就撒手不管,自己和他人在院中打牌,有时孩子走到外面的市场了都不知道。夫妻间常常因孩子照看、以及走失的责任而发生争吵。母亲好强好胜,得理不饶人,又工作繁忙,有时怨气不免发泄到孩子身上。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造就了孩子散漫、贪玩的特点。后来,爸爸又出现了外遇,妈妈的愤恨之情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父母这种不顾孩子感受的家庭战争在孩子心理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孩子不出现行为上的偏差是不可能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9:00:00 | 只看该作者
我说:首先你要理清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想在婚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家理解是什么?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什么样的家庭环境。 环境是什么?家庭环境如何定义?其次,我们要思考如何和孩子相处。
9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9:00:09 | 只看该作者
这位家长说自己也意识到了和孩子说话的语气、方式有问题。现在一般情况下还能控制,但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孩子顶撞时就原形毕露,说出狠毒、尖刻的话,事后又后悔。有没有好的解决这种问题的建议?我说相信你不会和单位的领导轻易顶撞吧,和领导、同事、朋友说话应该是注意用词、语气和方式吧。所以,我们在内心把孩子当领导不能得罪,用对待同事、朋友的方式注意用词,语气和方式来相处。遇到让自己无法忍受的行为把它写在一个专门的日记本上,累计一周后,来见我时带上。我们分析哪些是你性格的东西、哪些是孩子成长中正常行为;哪些是孩子的坏习惯,哪些是家庭环境的问题。我们在这些基础上再探讨孩子自身的问题。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9:00:29 | 只看该作者
环境是什么,家庭环境如何定义,给孩子应该创造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为良好?环境是(1)指人以外的一切就是环境。(2)每个人都是他人环境的组成部分。家庭环境是血缘系群体,与抚养人一起生活的“家”的范围内的一切客观条件及人,称之为家庭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