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155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出生开始,养育爱笑好宝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6 08:3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宝宝天生就有一种“天真快乐反应”。
  宝宝情绪好的时候,妈妈面对着宝宝逗笑,宝宝会紧盯着妈妈的眼睛,手舞足蹈,呼吸急促,甚至咿咿呀呀地发出声音,表现出快乐的神情。 从出生到1 岁,是宝宝情绪萌发的时期,也是情绪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会让宝宝食欲旺盛、睡得安稳,更招人喜爱。相反,情绪不好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以后人格的发展。宝宝在欢乐的气氛中能够发挥最大的潜能,长大后的乐观开朗、勇敢自信、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就是从这里开始形成的。

   满足宝宝的需要
  宝宝需要充足的睡眠、足够的营养和周到的照顾。宝宝大哭大闹,大多数时候是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只有睡够了、吃饱了、小屁屁舒服了, 宝宝才会开心满意地笑。宝宝还需要丰富的刺激和有趣的玩具。游戏是让宝宝快乐的最佳方式,妈妈每天都要和宝宝玩一些适合他月龄的亲子游戏,充实宝宝的生活。 宝宝也需要适当的交往。可以带宝宝外出与一些态度亲切友好的陌生人接触。为宝宝找到年龄相近的小伙伴。如果能和邻居家的孩子经常来往,让宝宝们共同成长,会让宝宝感受到兄弟姐妹般的交往的快乐。
   
  母爱是最好的快乐素
  妈妈温暖的怀抱、香甜的乳汁、迷人的微笑和爱抚的动作,让宝宝感到舒适、满足。妈妈高兴地逗引宝宝,很快宝宝就会报以微笑,这种愉快的情绪会使宝宝和妈妈逐渐形成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让宝宝感到安全快乐。好的亲子关系是宝宝发展愉快情绪的起点。 宝宝很小就能感受到妈妈的情绪,所以你要小心对待宝宝的哭闹。不要对宝宝发脾气,那样会使宝宝受惊。不要放任宝宝大哭而不抱他,对宝宝的母爱渴求置之不理的做法是不对的。如果宝宝真的让妈妈很生气、很失望,你可以暂时把宝宝交给其他家人,平复自己的情绪后再回来照看宝宝。
  和谐的家庭关系传递美好情感
  宝宝的情绪发展是由内而外逐步展开的。宝宝最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家人,美满和谐的家庭生活能使宝宝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良好的情感传递可以为宝宝将来的人际关系打下好的基础。 虽然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矛盾、带宝宝的辛苦都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要把压力传递给宝宝,更不能把怨愤发泄到宝宝身上。以乐观、幽默的方式来处理成人的压力和矛盾,做快乐的父母,彼此尊重、理解,不仅能让宝宝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还能让他学会如何面对压力。
   
  借用音乐的力量
  研究发现,常听音乐的宝宝表情更快乐,动作更活泼,音乐甚至可以改变宝宝的神态或容貌。你合着音乐的节拍抱着宝宝一起跳舞,让宝宝躺在摇篮里静静地听一首优美的乐章,或者只是为宝宝轻唱一首童谣,都会让宝宝体验到爱与美好。神奇的音乐可以帮助你培养出一个善解人意、善于观察世界、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宝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08:32:15 | 只看该作者
两岁的宝宝为什么不在一起玩?
3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08:32:2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为啥他们总是各玩各的,融不到一起?
  “有时撮合他们一起玩,也不过是握握手、抱一抱,又各顾各地玩去了,也只有分东西吃的时候,才能把小朋友们聚在一起。”上小小班的孩子,即便经过了长时间相处,但除了老师引导的集体游戏,多数人仍然没有相对固定的、信赖的玩伴。即便是有两三个小朋友聚在一起玩,也很快会因为争抢玩具、推打等不愉快行为发生而悻悻分开。
  相仿的年纪,不同的时代背景,如今的年轻父母多了陪孩子的时间,孩子之间似乎也多出了一层屏障。妞妈有些担心,自己对宝贝女儿太过呵护了,以至于束缚了她对外交流的欲望和能力……
  孩子之间为啥疏于交往,是因为他们没有交往的欲望还是缺乏交往技巧?是孩子发展到不同阶段的正常现象还是父母过于心急了?家长又该如何引导?……迷茫中的家长,多半是因为对孩子的不了解。看完本期这三位业内人士的细心解答,同样可以让您充电学习,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

  
  理解孩子

  时代环境大变样 社交更困难
  现代中国社会的高速变化、普遍的独生子女家庭、狭隘而封闭的生活空间都给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带来相当大的挑战。
  过去生活节奏较慢,相互之间的关系较稳定,人与人之间的防范相对较弱,而今,相互防范的心理,加大了人与人交流的难度。
  过去普遍都有兄弟姐妹,孩子间的互动、交流、游戏都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学习和培养的。而今独生子女的玩伴成了一大问题。
  过去兄弟姐妹多,许多家庭采取“放养式”,而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个个是宝贝,是掌上明珠,碰不得,摔不得,许多家庭采取“圈养式”。
  过去大院邻里之间开放式的较多,孩子们经常能聚在一起玩耍、嬉戏,而今独门独户的封闭式“蜗居”成了城市居住环境的主体……
  种种外界环境的改变,给今天的孩子们的社交带来了困难。

  影响城市宝宝社交的四大因素:

  一、与同伴交往的时间太少,也许有家长会辩解,“我每天都带宝宝出去玩”,但出去玩不等于与同伴交往;
  二、家长往往担心孩子在玩乐中被“欺负”,总是给予过多干预;
  三、孩子几乎没有比较固定的、熟悉的玩伴;
  四、“不会分享”,导致宝宝不能融入群体。
4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08:32:32 | 只看该作者
了解孩子
  2岁孩子对玩具的兴趣超过同伴

  孩子并不是不会交往,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交往。“2岁左右的孩子,玩得更多的是平行游戏,他们喜欢自己玩自己的,像平行线没有交点,孩子在进入3岁后才会逐渐学会简单的合作游戏,才会懂得基本交往用语。”1岁前的宝宝看到旁边的婴儿时,能发出微笑及“咿呀”的声音。虽然这种接触是短暂而单向的,却是向同伴交往迈出的第一步。2岁前的宝宝能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孩子之间出现模仿性或互补性交往行为,但他们虽然一起玩却互不干扰,熟悉以后会相互观察、模仿。2岁后的宝宝同伴交往的回合越来越长,但主要是各自对物体的摆弄和拟作,他们是对玩具或其他物体感兴趣,而不是对同伴感兴趣,所以这个阶段还是以物体为中介的同伴交往关系。
  “对于该阶段孩子,家长不要急于或强迫孩子与他人交往,也切忌包办孩子的语言及行动,而是侧面引导提示。”家长教孩子一些常用的社交用语,如“谢谢”、“对不起”、“我们一起玩好吗”等,还可选择“过家家”、“玩沙”、“玩水”类游戏促进孩子间的交流欲望和合作意识。

  引导孩子

  从生活细节做起 帮助孩子学社交
  这个阶段宝宝的活动应以家庭为中心逐渐向更大的范围扩展,让宝宝多参与小伙伴共同的游戏,接触更多的人和事。
  孩子社交上的问题,大致受到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生理的成长和性格原因;二是心理方面的障碍;三是环境的局限。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原因,家长都可以针对性地选择下列方法来改善。

  NO.1 宝宝玩时,大人请走开
  宝宝社交行为中有“强势”必然有“弱势”。孩子可以在一分钟前打架,一分钟后拥抱欢笑。父母尽可以以一颗豁达之心看待这一现象,不要以眼前“吃亏”与否来衡量宝宝结交朋友的价值。只要没有伤害身体,父母都可以做个理性的观众。

  NO.2 积极暗示孩子与同伴合作
  家长需要通过游戏积极暗示宝宝与同伴进行合作,如:宝宝与小伙伴在活动之前,妈妈可以告诉他们“你们只有一起搭个漂亮的房子,才能得到表扬”,而不是对他们说“你们谁先搭好一个小房子,我就奖励谁”。

  NO.3 多为孩子创设社交环境
  学习分享是宝宝尽快融入群体并与之和谐相处的法宝。傍晚带宝宝一同散步,周末带宝宝去郊外或游乐场所玩,让年龄相近的孩子互相串门,或带宝宝上亲子课等,都是改善环境的一些举措。

  当然,要想让宝宝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家长自己要树立好形象,你的言传身教都在影响着宝宝
5
发表于 2010-2-7 10:55:3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6
发表于 2010-2-7 10:55:3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