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226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治理孩子,试试“限时隔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1 09:4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限时隔离”在国外是非常常规的惩戒和教育方式。而中国传统中的面壁、关小黑屋也都属于这个范畴。只是父母在使用方式上要讲究技巧。

  聪聪妈妈:上周日,我的同事带儿子来家玩。能有小伙伴一起玩,4岁的儿子很高兴。但是他俩没玩多久,儿子就与2岁的弟弟为一辆赛车玩具在房间里打闹起来。我赶忙前去劝解,但是儿子就是死死地拿着那辆他非常喜爱的玩具车不肯给弟弟玩,还大哭起来。同事见状,只得带着儿子离开了我家,连准备的水果也没有吃。我当时非常生气,就把儿子关进了小房间,让他冷静一会儿。没料到,儿子还真的安静下来了,还总是试图从那房间里跑出来。大约过了七八分钟左右,我把他放出来,然后跟他讲道理,该如何对待上门的客人……他竟然听得很认真。

  分析:这种方法在国外是个非常通用的非暴力惩罚技巧,称作“限时隔离”。它指的是当宝宝“犯规”时马上被“罚出场”,在父母设定的地点和时间内,停止一切活动、游戏及违规行为,思考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惩戒和教育的效果。这与中国传统中的面壁、关小黑屋属同一范畴的,只是在使用时要讲究技巧。譬如可以让孩子在餐桌边原地不动,站立3分钟;或是坐进小椅子里,默想5分钟;也可以关进房间,10分钟后才能出来……如果在户外,可以在大树下或者电梯间里静立5分钟。但在实施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问题1:适合多大孩子

  最好根据孩子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方法。对于1岁左右的宝宝,妈妈可以通过制止和暂时忽略的态度,来变相实施限时隔离。譬如当宝宝打人或咬人的时候,要斩钉截铁地对他说:“停!不许咬人!”然后在几分钟之内故意不理睬他。

  提示:不妨掌握这样的时间标准:孩子几岁,就持续几分钟。如对一个只有3岁左右的孩子,3分钟至5分钟就已足够了。

  问题2:何地实施为好

  选择限时隔离的地点,最好掌握这样的原则,既让孩子知道父母在执行纪律,同时也不要伤害他的情感。因为父母在对孩子执行限时隔离时,都是他在发脾气的时候,譬如餐厅、客厅等。如果是2岁以下的孩子,最好选择房间的一角或者楼梯边。当然,也可以把孩子关在卧室里。

  提示:对孩子实行限时隔离时,要考虑孩子的情绪还很激动,所以要确保这个地点是安全的。其次,卧室通常被认为是让孩子感到舒适的地方,也无妨作为“限时”之地。专家认为,只要让孩子离开那个他正在调皮捣蛋的地方即可。

  问题3:孩子不在意咋办

  如果孩子在房间里大笑,并非是他不在意的表现,而只是他的一个小伎俩,他故作镇静企图让父母放弃,父母不必因此而改变方式;如果把孩子关进房间后,他在里面造反。那就给他换个环境,换到一个没有太多捣乱余地的房间里。如果孩子已经3岁多了,那就让他待在那一团混乱里,等到他平静下来之后再带他一起收拾,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开始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了。

  提示:对小宝宝而言,限时隔离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停止不被允许的行为,并且控制激烈情绪,即使父母和他在一起,也不要有目光接触;如果孩子已经3岁,父母可以告诉他,必须在房间里独处5分钟,并把房间门锁上。

  问题4:户外如何实施

  如果孩子确实在公共场所里违反了约定的纪律,那么即使当着其他人的面,也应该让他受到应有的惩戒。不过如果有可能,最好还是寻找一些变通的方式,譬如在私家车里,或是在过道等不惹眼的角落里,时间也可以适当缩短。

  提示:通常在众人眼前站1分钟,在孩子感觉中会相当于在家里的10分钟。

  问题5:能否经常使用

  严格地说,只有当孩子做了不能容忍的行为时,才需要动用限时隔离,譬如他的行为已经伤害到别人和他自己。所有的惩戒方式都不能滥用,不然就会无效。

  提示:父母要坚持标准,平静而坚定地执行制定的纪律,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永远需要被禁止的。

  限时隔离的工具:

  计时器:两三岁的孩子还没有时间长短的概念,可以用一个可爱的计时器,让他了解5分钟有多长。

  小椅子:限时隔离并非一定要关进房间,也可以让孩子坐在一把平时不用的椅子上,让他冷静下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9:48:30 | 只看该作者
爸爸,请花更多时间与孩子一起
3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9:48:37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男孩儿更像小男子汉,女孩儿长大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父亲在孩子眼里代表着无穷的力量与强大的依靠,父亲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父亲还认识不到这一点,把教育孩子的责任要么推卸给妻子,要么推卸给学校。这不仅仅是作为一名现代父亲的悲哀,更会导致不良家庭教育环境。



  父爱是一种力量



  田梅 女 32岁 女儿6岁



  孩子5岁那年,她爸被委派到西安市当分公司经理,一去就是三年,开始我没有注意到,爸爸不在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有一次,我家请了个木工师傅做家具。一向不同陌生男子说话的女儿,却缠着这位木工师傅说个没完,还可怜兮兮地对人家说:“你抱抱我好吗?”我感到十分纳闷,待人家走后,我问女儿为什么跟这位叔叔这样亲近?女儿歪着脖子说:“我觉得他长得像爸爸。”女儿是如此需要父爱,从那以后我让丈夫写信时,也给女儿单独写上几句,让女儿感受到父亲对她的关怀。可是我知道,父亲的关爱又岂是几封书信能包括的?



  鄂玉芬 女 45岁 儿子22岁



  我29岁那年,爱人因车祸去世。我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由于家里没有男人,我凡事都谨小慎微,从不让孩子抛头露面,唯恐惹是生非。忙于工作的我也很少带孩子出去玩,孩子几乎都是在我的翅膀下搂着、护着长大的。结果由于孩子从小缺乏父爱,也缺乏男人勇敢、刚毅、豁达性格的感染,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女性化的特点:胆小怕事、见到生人就躲、上课从不敢发言、也从不愿意独立外出办事。现在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交友和择业都成了问题。看来,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确实存在不可弥补的性格缺憾。



  谷琴 女 35岁 儿子11岁



  我儿子最近出现了很多问题:学习不够用功,成绩中等,对父母越来越没有礼貌,很少主动叫爸爸、妈妈,很少说话。我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儿子要求我回避,他跟心理医生说了很多很多。后来心理医生解释说,问题主要出在孩子他爸的身上。孩子说,在学校常有同学欺负他,他不知该怎么办,这种时候我怕孩子出事,往往让他忍耐,孩子很想听爸爸怎么说,可孩子他爸从来没有耐心听孩子讲学校里的事。孩子还说,我经常给他增加新作业,强迫他做好多的数学题和作文。并说:“如果是爸爸辅导我学习效果会更好,可是他老是说工作忙,老加班,星期天他也不带我出去玩,晚上他总是在电脑上工作,是不是电脑是他的儿子?工作比儿子更重要吗?我对爸妈有意见,他们又不爱听我说的话,还让我叫他们,我才不叫呢!”心理医生对我说:“父亲是成人社会的典范,应是孩子的好榜样。所以父亲不仅仅要给予孩子物质生活的保障,更要给予孩子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爱助儿健康成长



  中国儿童教育研究协会研究员 张国玉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父亲忙于工作、赚钱,或由于离婚、早逝等原因,教育孩子的重任主要由母亲承担,普遍出现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不仅有碍于良好家庭关系的建立,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首先,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伙伴,也是儿童积极情感的满足者。父亲与孩子的游戏更多的是与孩子玩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而不像母亲那样更多地做一些传统、安静、缺少变化的游戏,所以,孩子更喜欢与父亲玩。据研究表明,在自由选择游戏对象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把父亲作为第一游戏伙伴来选择。



  其次,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自主、坚毅、勇敢、果断、坚强、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富有进取心、合作、热情、外向、开朗、大方、宽厚等个性特征。孩子与父亲的不断交往中,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父爱,从中模仿、学习父亲的言谈举止;另一方面,父亲也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个性特征,尤其是对男孩要求更为严格。



  第三,正常的父爱,能促进儿童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男孩能模仿、学习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从而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认同。如果男孩缺乏“父爱”或与父亲交往过少,容易导致“女性化”倾向。



  第四,父爱更易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观察和研究证明:母爱与父爱对儿童的智力影响是有差异的。孩子从母亲那里可以更多地接受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和艺术性等方面的知识。而父亲,可能给予孩子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父亲通过与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种形式的活动、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促进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的发展。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凡与父亲在一起交往机会多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是男孩更是如此。由此可见,“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是一种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现象,应引起我们家长的警惕。父亲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多给孩子一些“父爱”,当然,对于单亲家庭来说,应尽可能地消除“没有父亲”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母亲尽可能与孩子多做一些男性常做的活动,请家庭中的其他男子,如爷爷、叔叔、外公或舅舅等尽一份“男子影响”的责任,给孩子一些“父爱”,防止教育可能出现的片面性。
4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9:48:58 | 只看该作者
让压岁钱花得有意义
如何让压岁钱花得有意义,下面几种途径供广大家长参考:设一个银行账户,以孩子名义在银行开个户头,告诉孩子集腋成裘的道理;买一套丛书,提高孩子的精神境界;向长辈表示孝心,让孩子从压岁钱中拿出一部分,再给那些需要帮助的长辈,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的品德;买一份保险,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增添一份保障;为孩子建个小账本,将压岁钱的数目记清楚,用于下学年的费用支出,比如学费、书费、购买文具费等等。



  四川省泸州市 万致英



  变压岁钱为“压岁奖”



  一位家长告诉我:他父子俩都是球迷,儿子很想要一套球衣和一个足球,但儿子的学习成绩总不尽如人意。为此,他便以每科成绩80分为条件设下了“压岁奖”。第一年下来儿子要的东西虽没到手,但离此要求已接近。第二年儿子闯过80分大关,他的“压岁奖”兑现,同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来,他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在孩子令人满意的行为发生后给予物质奖励,常常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设个“压岁奖”是可以的。



  重庆市綦江县 杨松



  我这样给孩子“压岁钱”



  我每年给孙女和外孙女的“压岁钱”是两本邮票册。从她们上小学一年级起,我年年都给,到现在外孙女已有9本、孙女已有13本邮票册了。



  每年三十晚上,孙女、外孙女给我拜完年,我就把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她们。她们兴高采烈地打开新邮册,欣赏着精美的邮票,有时还品评一番。她们增了一岁,长了知识,这是我一年里最开心的时刻。邮票既可使孩子从小能受到艺术的熏陶,又能到孩子长大需急用钱时兑现甚至增值。



  北京市 蔡雨参



  为压岁钱“瘦身”



  既要保持传统,又要解决好问题,有一个建议不妨也在此说出供大家参考:



  首先给压岁钱“瘦身”,这要求社会大众共同倡导,不管是给钱还是给礼物都要从“情”上去理解,不要随意加码。其次是要给压岁钱建立“家庭银行”,建立开支申请、协商方式,形成家长把关,孩子做主的新风俗。再次是要给压岁钱把好“年龄”关,以10岁为界,10岁以下的可以给礼物;10岁以上的可以给钱。



  四川省资阳市 罗永明



  给孩子“压岁礼”好



  近几年,我们这里时兴“压岁礼”,我赞成。“压岁礼”较“压岁钱”情更真意更切。因为“礼”与“钱”有着本质的区别:钱:币钞,过眼烟云,钱去情忘却;礼:赠品,留存于身边,礼在情义长。



  新春佳节,长辈们可给孩子备一些有现实意义的礼品,诸如一份儿童报刊,一纸赠言卡,一套新书,一本辞典,一盒文具……礼轻情重,融注长辈的眷眷之情,让孩子从中受到启迪,感受爱意。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9:49:13 | 只看该作者
给孩子一个安全健康的假期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9:49:21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的寒假开始了,门诊室里的小患者也多了。“孩子假期不吃饭了。”许多父母都这样说。仔细询问才知道,父母说的“不吃饭”是说孩子不吃主食了,整天喝爽歪歪,吃妙脆角、薯条等零食。饿倒饿不着,但孩子的营养摄取却成了问题。



  这段时间来就诊的小患者很多,以3~6岁的孩子居多。要么因为暴饮暴食,短时间内胖了不少;要么就是整日贪零食,放开了吃,这样一来,孩子小脸儿黄了、瘦了,不少孩子的肠胃还出现了问题。



  营养零食取代垃圾零食



  “孩子的小肚子就那么大,吃零食多了,饭自然就吃得少了。”现在的零食高油、高盐,吃起来还嘎嘣脆,深受孩子们欢迎。但零食多是高热量、低营养食品,天天只吃零食,不能满足孩子日常所需的各种营养,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出现生长缓慢、营养不良等症状。



  “不让孩子吃零食,主要指的是不让孩子吃那些垃圾食品。”为孩子挑选零食时,父母一定要把好关,坚决不购买垃圾食品。而坚果类的核桃、花生,干果类的葡萄干、香蕉片,小面包等可以适当吃一些。饮料最好杜绝碳酸类,同时,酸酸乳不能代替酸奶,每天尽量让孩子饮用250毫升的酸奶。



  好看,好玩,孩子就会多吃饭



  其实让孩子肯吃饭、多吃饭,一点儿都不难,关键在于父母肯不肯花心思。春节饮食多为大鱼大肉,容易让孩子觉得肥腻,因此,父母就应该在荤素搭配和饭菜的“色、香、形”上下工夫。色、香容易做到,关键如何在“形”上“骗”孩子吃饭。段主任为父母出了几个好点子。比如说胡萝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但无论是煮汤、油炒,还是生吃都很难吸引孩子。这时,父母可以用特殊的切菜工具把胡萝卜切成月牙形、波浪形,甚至小动物的形状,孩子们看到鲜艳好玩的胡萝卜,自然会食欲大增;“孩子不爱吃蔬菜”、“不吃米面”也是父母反映比较多的问题。对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比如择菜、洗菜,也可以让他们亲手做饭,把青菜包在包子、饺子中,并把包子、饺子做成小动物、小花朵的形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总会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总想尝尝自己做的食物好不好吃,这样一来,蔬菜吃了,面食也吃了,可谓一箭双雕。同时,父母还可以变主食为零食,比如可以包些菜角,做些小煎饼、小甜点等,让孩子半晌时吃,慢慢代替他手里的零食。



  假期的作息问题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平时上学起早贪黑,放假了,就该让他们好好放松一下。于是,孩子晚上看电视看到很晚,早上想睡多久随便。在段主任看来,如果孩子的生物钟突然在假期中被打乱,不但会在开学后注意力不集中,进入不了学习状态,而且还会造成假期“小胖墩”、“瘦竹竿”的出现。



  所以,父母们一定要狠下心,不能因为假期就放纵孩子。尽管孩子的作息可以不像平时那么严格,比如原来早上7点起床,现在可以8点起床,以前21点睡觉,现在可以22点睡,但依旧要有规律可循,让孩子睡够、睡好。



  谨防气管异物、烫伤和中毒



  每年假期都是孩子意外伤害的高发阶段,病因千奇百怪,有食物中毒、误服药品、烫伤等。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新告诉记者,前几天他们刚接诊一个孩子,那个孩子是在餐桌上跟其他孩子比赛吃丸子,结果吃得过快,丸子卡到气管里,差点要了命。“意外伤害每年假期都有,但气管进异物的孩子所占比例较高,卡住喉咙的有板栗、花生、瓜子、鸡骨头,其实这些完全可以避免。”刘新说。为此,专家为大家提供了几个急救方法:



  气管异物:首先要告诫孩子,餐桌上要保持安静,吃饭时不要吵闹或说笑。一旦发现有异物卡住孩子喉咙,就要让孩子用力咳嗽。如果不能咳出异物,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头朝下,拍他们的后背,以防异物进入气管更深。年龄比较大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要保持直立,大人站在孩子背后,用双手使劲箍着孩子的肚子,增加孩子的腹压。然后尽快送到医院,请医生用专门的异物钳取出异物,以免时间过长造成肺部和气管感染。



  烫伤:尽快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约半个小时,比较严重的应尽快拨打120。切不可在烫伤部位涂抹牙膏、酱油等,以免掩盖伤情,造成感染。



  中毒:无论是食物中毒还是药物中毒,都要尽快压舌根进行催吐,同时保存所吃东西和呕吐物的样本。送往医院的途中要使患者的头部尽量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途中出现窒息等情况,要尽快进行胸外按压,实施抢救。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9:49:31 | 只看该作者
男孩养志气,女孩养气质
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9:49:38 | 只看该作者
穷养儿,富养女”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可是,时代变了,流传恒久的古训是否也要变通?怎样“变脸”才能更适合现在的孩子?



  调查:



  六成家长 赞同古训



  “穷养儿,富养女”是一句育儿古训,流传至今,是否还有一定的道理?现在的家长对此又是怎样看待?日前,某门户网站针对这些问题做过一项调查,近千家长参与其中,热烈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家长认为有必要按照性别差异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此外,有17%的家长认为,现代社会,男女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样,所以在教育方面也应该采取相同的方式。



  另外,有64%的家长认同“穷养儿,富养女”的古训,但也有将近10%的家长觉得,“无所谓,现在条件好了,做不到‘穷养’。”网友沙沙妈说道:“就这么一个掌中宝,确实舍不得让他太吃苦,家里有好吃、好玩的,大人肯定先让给他。”



  家长观点对对碰



  观点一:



  古训有理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总是有一定的道理,我很赞同“穷养儿,富养女”这句话,因为我自身就有很深刻的体会。我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孩,比她弟弟大五岁。在他们小时候,家里条件比较差,所以我总是教育他们要勤俭节约,也基本上没有什么零花钱给孩子。



  可是,在生活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总会偏向小儿子一些,物质方面的满足比他姐姐要好些。等他们长大后,一些弊病就出现了,女儿虽然很听话,可也有些自私,很少将自己的东西与人分享,儿子渐渐有些贪图享受,遇事自己不愿解决,总想依靠别人,看来真是“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



  如今生活条件虽然宽裕多了,但男人作为社会和家庭的主要支柱并没有改变。作为父母更要注重培养他坚强意志及生存能力,如果太娇惯就会变得文弱,失去男儿本色。女孩要富养,长大了才不至于在荣华富贵面前栽跟头,当然也要注意引导,不要养成一味贪图享受的寄生虫。——刘阿姨 50岁 医生



  观点二:



  现代社会男女平等



  我觉得这个观念太绝对,过去提倡“穷养儿,富养女”,是由特定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男孩自出生以来就被赋予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因此需要不断磨炼,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将来才有所作为;而女孩最终是要嫁人的,“富养”的女孩才可以有更多的见识,有更优雅的气质,为钓“金龟婿”做好一切准备,而且也不至于被别人一点点好处及花言巧语所俘获。可现代社会,男女地位一致,女人照样要在社会上打拼,养家糊口,所以教育方式也不应该区别对待。



  其次,该“富养”还是“穷养”,并不完全由父母意愿决定,这还受每个家庭经济实力、个人素质等具体境况所限制,在实际操作中,父母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去做就行了。——吴女士 32岁 职员



  观点三:



  “穷养”物质“富养”精神



  在符合政策规定的情况下,我生育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从物质方面来说,我觉得都应该“穷养”。



  儿子8岁了,我几乎很少给他买零食,对于他喜欢的玩具,也并不是全部满足他的要求。女儿5岁,从小时候起我就注意培养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比如,吃东西不能浪费,外出不乱买东西等。我觉得在“穷养”孩子的基础上,更应该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长大后创造财富的能力。



  虽然物质上要“穷养”,但精神上应该“富养”,比如偶尔到高档饭店吃吃饭,或者是去听听音乐会,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有空的时候,带他们出去旅游,让孩子学会欣赏大自然的山水,尊重各地的风土人情。



  我们希望“富养”出孩子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大气的为人、得体的举止及文明高雅的生活习惯;“穷养”出孩子的坚强不息、独立自主、克制物欲、奋发图强等优良品质。——卢先生 38岁 公司老板



  专家观点



  男孩养志气,女孩养气质



  有家长说,现在生活条件好,想“穷养”孩子都不容易,果真是这样吗?



  广州市某幼儿园赖园长指出,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很多家长在无形中确实“富养”了孩子,总是倾其所有给孩子最好的,如果再去刻意追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穷养”,就有些言过其实,现在的“穷养”其实更要讲究方法。“穷养”是要从小培养他自立和受挫的能力。等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可以尝试适当地给些零花钱,但要教给他理财的方法,比如记账,知道哪些东西应该买,哪些是浪费。



  其次,要让他意识到,任何东西都是付出劳动才能得来,没有理所当然的索取。现在独生子女普遍比较自我、霸道,家长在生活细节上还要学会对孩子有所保留。孩子要“十分”,家长给个“六、七分”就好,必要的时候跟他讲讲条件。



  另外,要培养孩子有正确的心态,接受一些社会现实,别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自己不要盲目攀比,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创造这些财富。



  再者,做一个“懒妈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喜欢参与家务的,而大多数妈妈太勤快,剥夺了他们劳动的机会,才使孩子变得好吃懒做。此外,“穷养”也要注重挫折教育,让他在不断碰壁中变得更成熟。



  一般来说,男孩养志气,女孩养气质。比如对待男孩,可以多一点自强不息的教育,不服输,愿意吃苦,要对未来有大志向;对待女孩子,有条件的话学学琴棋书画,陶冶情操,在家里,有意创造环境,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相关链接: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蜗居》里有这样的情节,海萍妈妈知道自己的小女儿海藻竟然做了“小三儿”后,对大女儿海萍说了以下一番感慨。



  海萍妈叹口气,摘下眼镜说:“海萍啊,俗话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不是没道理的。现在想来,我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没钱,没为你们姐妹俩提供好点的生活。但凡你们小时候经历过富裕,都不会为眼前这些小恩小惠所迷惑,感激到把自己的一生都搭进去……”
9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9:49:50 | 只看该作者
80后齐患“生育恐惧症”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09:49:57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一个“关于80后患上生育恐惧症”的帖子引起人们热议。房价高企,消费高涨,使不少年轻人被逼当上了房奴、车奴、卡奴,而随着婚期的到来,年龄的增长,生儿育女成为80后又一个迫切而困扰人的大事。很多年轻的父母感到,自从有了孩子,压力更大了,责任更重了,生活重心围着孩子转,为孩子操碎心,有点力不从心,好像终身为“奴”。生宝宝是否就意味着要当“孩奴”?这种担心是否有必要?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和专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网友说法 生不生孩子,这是个问题 



  26岁的赵洋在南岸区一家服装厂上班,两个月前,得知意外怀孕后,她很是兴奋了一段时间,但兴奋劲一过,她突然多了一丝焦虑。“网上到处都在说孩奴,我上网一对比,觉得自己还真像,心里觉得悬吊吊的。”



  看到网友都说孩子的教育是个大问题,赵洋动了心思,开始趁着周末跑去沙坪坝看楼盘,“如果现在看好楼盘,孩子以后进名校读书也要容易很多。”但去沙坪坝跑了几次,都无功而返,“那边的房子太贵,我们的收入要负担第二套有些吃力。”



  赵洋的老公原以为这事到此就算结束了,没想到赵洋却从此落下了“病根”:没事就上网查询关于“孩奴”的报道,越对照,越觉得自己具备了“孩奴”的各项特征。看到有专家说要孩子前应该多多考虑一下,赵洋更沮丧了,“这个孩子就是意外得来的,我和老公还是应该多想想的。”



  育儿开销 没有几十万元养不大孩子 



  生儿育女本是自然和美好的事情,在时下年轻父母们的眼里好像成了不值的苦差,甚至称自己为“奴”,原因何在?



  有网友分析,从孩子出生到成年,花费主要是三方面:生产、学前花费和教育经费,没有几十上百万,根本养不大孩子。先说生产费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个孩子只要几元钱,八十年代四五十元,现在已经上涨到四五千元。在这笔开销后,孩子从0岁到6岁的学前阶段,奶粉、尿布、辅食、水果、早教、医疗、玩具、衣服、保姆、保险、旅游,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支。算下来,很多人都达到了五六万元。孩子上学后,教育的费用变成了重头戏。



  网友“庆庆妈”称,儿子小学升初中,从一个月学费上万元的冲刺考级班、口语集训班,到托关系走人情的“交际费”,到最后的择校费,为了上重点中学花了将近10万元。



  记者发现,网上发帖者交出的育儿费用五花八门,光是教育方面的支出比例就高达60%以上。但是,记者发现其中也有不少水分,比如生产费用,如果选择顺产或一般的医院,费用不可能达到4000元以上甚至上万元。



  其次生下孩子后,据说每月花费4000元以上的理由是孩子要吃上百元一袋的进口奶粉,还要请月嫂、保姆等等,但实际上,不可能所有家庭都一定会不顾自己的收入水平选择进口奶粉,或者请月嫂和保姆。








  过来人说 孩子带来的喜悦不可抗拒 



  “当他们长出第一颗牙、说出第一句话、迈出第一步,那种喜悦不为人父母是不能体会的。尤其是在孩子一岁半之后,几乎每天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刚当上妈妈的罗莉对“孩奴”的说法一笑而过。



  家住七星岗的罗莉说,生孩子之前,她也曾担心孩子出生后,家庭支出将吃紧,个人失去自我时间,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她感觉到的只是越来越多的快乐。



  “也许你会说孩子剥夺了你逛街、看电影、朋友聚会的权利,如果在工作、学习、生活的种种劳累之余,把这些和孩子相处的快乐与惊喜当成娱乐,那你就不会对生儿育女抱有抵触心理了,因为这就是所谓的天伦之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罗莉说,很多妈妈虽然也知道小孩子衣服鞋子磨损快,没必要穿名牌,但却难过心理关:别人的孩子都穿名牌,自己的孩子穿得随随便便,既让别人看不起,也委屈了孩子。



  事实上,孩子在初中之前,尤其是男孩子,根本没有打扮的心思。“不信扪心自问,自己小时候有过在穿衣打扮上获得的快乐吗?大多数人几乎没有。”罗莉说,对于孩子来说,穿得过好,反而妨碍他们随心所欲地游戏。



  专家支招 生孩子就应尽早打算 



  高级心理咨询师林浩认为,父母们千方百计地为孩子选择物质上的东西,如贵得离谱的婴儿食品、名牌的宝宝服饰,贴有各种国际标牌的昂贵的课程。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参加各种各样的早教班、特长班,正是这巨大的物质压力给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打上了“孩奴”的标签。



  “‘孩奴’一定程度上是80后追求物质的结果,是被夸张的‘孩奴’恐惧症。”林浩说,家长们把孩子标榜为自己此生负累的主人,不曾想这一切分明是父母们自己内心的真实诉求,却反过来强加在孩子身上,让自己成为可怜的孩奴。



  林浩认为,家长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考虑“该不该生”,而是理智分析养育观点。比如“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等,这些观点不能走入极端。在吃的方面,孩子必要的营养品不能省,但在孩子穿的方面,则没有必要追求名牌。孩子日长夜大,衣服鞋子买得过多,没穿多久就穿不下了,纯属浪费。孩子喜欢滚爬摸打,衣服耐磨舒适就好,家长不要盲目攀比。



  此外,为了减轻家庭支出负担,家长可以尽早为孩子建立教育基金。年轻父母可以在孩子出生后,就通过教育储蓄或者是基金定投的办法,为孩子储存未来的教育基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