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11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孩子一生受用的10个好习惯——从现在开始实行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0 13:2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仪态优雅

    你也许会说:“孩子怎么坐、怎么站、怎么走路又不会影响别人,这些能有多重要呢?”事实上,孩子对他人的爱心和尊重,是要通过他的外表体现出来的。而孩子的姿态和动作,恰恰是他内心世界的反映。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高贵和尊严、自卑和好奇、聪明和机敏、傲慢和粗俗,都能从运动或静止的身体姿态中反映出来。”什么是仪态优雅?你可以让孩子自己照着镜子研究、感悟。因为身体会说话,孩子坐、走、站的样子,都会让别人看出孩子的教养态度。
 优雅地站和行
 优雅地坐
 优雅地穿
 优雅地吃

2.干净整洁

    父母都不愿意孩子因为抠鼻子、咬指甲、随地吐痰等坏习惯在身体健康或人际交往方面吃苦头。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让孩子受益无穷。

3.多微笑

    张艺谋导演在策划8分钟的奥运宣传片时,首先将笑脸定为片中的核心元素,他认为微笑是一个友好的信号,能超越语言、国界和种族,能够高效地传达积极的信息。几乎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微笑都表示“你好”。一个人的微笑常能为他带来比语言更有效的交流。事实证明宣传片中的一张张笑脸打动了奥申委,为申奥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
    微笑也是一种习惯,如果仔细观察一个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与父母的表情非常相似。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看起来像父母,并不是因为长相相似,而是神情相似。妈妈喜欢皱眉,孩子一般也经常地皱眉;爸爸喜欢微笑,孩子也一定爱微笑。父母平日里自然地和别人打招呼或者微笑,孩子也会学着那样做;父母见人时总是面无表情,孩子也会慢慢变得见人没有反应。

4.记住别人的名字

    如果一个人只见过你一次,第二次见面时脱口叫出你的名字,你是否会有一种受重视的感觉?很多成功的商业人士都练就了这种本领,能给对方留下积极的第一印象。从小培养孩子记住别人名字的习惯,还有利于让孩子更加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锻炼孩子的辨识能力,为孩子将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到促进作用。

5.不随便议论别人

    生活中信口开河的人很多,这样的人,他的诚信度要被打折扣。能够做到不随便评价不了解的人或事很不容易,这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学龄前是锻炼孩子交流能力的重要时期,父母们都热心于尽力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最大限度地鼓励孩子表达。但是,让孩子从小懂得一定的交流原则,能让孩子更好的进步成长。

6.遵守时间

    日本著名的新干线高速铁路1964年正式运营40年以来,平均晚点只有12秒。一趟列车即使只晚点几分钟,新干线铁路部门都会向公众致歉。从这个令人惊叹的纪录中我们能看到日本民族对于时间的重视,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社会的高效率。守时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存法则,需要从小培养。

7.不乱动别人的东西

    如果一个成年人乱动别人的东西,就会让人怀疑他是否具备诚信的品质。教给孩子不乱动别人东西的原则,让孩子分清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将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发展。
    几年前,有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招聘案例。北京一家待遇优厚的外资企业招聘,几个条件很好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冲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面试被安排在总经理的办公室,大家落座后,总经理接了个电话说:“很抱歉,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一会儿?”这些人都回答:“没关系,我们等您。”总经理离开了房间,几个年轻人开始东张西望。他们看到桌上有很多文件、信和资料就都走过去翻看。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一进门就宣布:“面试结束,你们可以走了。”应聘的年轻人面面相觑。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结果。很遗憾,今天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乱翻别人东西、不拘小节,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具备诚信的品质,本公司不希望招收这样的职员。”

8.遵守公共秩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老话反映出中华民族自古就十分注重规矩、秩序。德国人遵守秩序也是很有名的。比如德国人吃饭讲究各道菜之间的顺序,先吃沙拉,后吃主菜,再吃水果,不能乱。如果沙拉没端上来,他们宁肯饿着肚子等,也不会先吃主菜。听起来虽然有些夸张,但正是这些无所不在的小秩序,组成了德国民族、社会的大秩序,使这个国家具有了超常的高效率,这也正是德国为什么能在二战后从废墟上迅速重新崛起的重要原因。
    公共秩序有非常丰富的含义,决不仅仅是一个排队的简单问题,而是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否遵守秩序是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标准,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体现。

9.有一双勤快的小手

    美国儿科专家詹姆斯博士有一段对家长的著名忠告:“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一些西方国家的法律甚至明确规定了孩子有做家务的义务。比如德国的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这条法律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今天不但仍然有效,而且还规定得越来越详细:孩子们6岁前不承担家务;6~10岁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到商店买东西;10~14岁要在花园里劳动,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擦洗汽车,并在花园里翻地;16~18岁要每周进行一次房间大扫除。在中国,从小培养孩子有一双勤快的小手也同样重要。

10.不拿别人的东西

    如果说乱翻别人的东西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会引起别人的反感,那么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则会被视为“抢”或“偷”。虽然我们不能贸然给孩子贴这样的标签,孩子也不是真的“抢”或“偷”,但小时候的经历,往往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面对这些情景,家长如何冷静机智地处理,确实非常重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