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不要吓唬孩子!
得出以上的结论,是缘于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孩子特别怕猫。
厨房有个垃圾桶,瑶瑶经常会自己去扔垃圾到里面。白天还好,小家伙自己去扔,到了晚上,厨房有时没开灯,她走到厨房门口,会害怕地退回来,拉着我的手,要我陪她一起进去。我有时就鼓励她:宝贝,这是咱们家里,不怕,你可以自己去的。
她拽着我的手不放,说:妈妈,里面有猫猫。然后硬拉着我,一定要我和她一起进去,我可以感觉得到孩子一个人面对黑暗的恐惧。
我说,哪里有猫猫啊,没有的,奶奶是骗你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记得孩子很小的时候,奶奶有时为了不让她一个人摸去厨房,(厨房有饮水机,奶奶是怕她去玩水,把手给烫了),就说:不要去!里面有猫猫!有时也吓唬她:嘿,你看,猫来了!
也许是这样吓唬的次数多了,孩子就有了条件反射般的对猫的害怕和恐惧。有时在外面逛,看到可爱的猫躺在地上睡觉,或者是由我们身旁窜过去,我们都会指给她看:宝宝你看!好可爱的一只猫猫!瑶瑶也会感到欣喜,还兴奋地说:好可爱的猫猫!但是只要我们抱着她或者牵着她要靠近猫,她就不肯了。小家伙说:妈妈,我怕猫猫。
看来因为奶奶的先入为主的理念:猫猫是可怕的,是吓人的,孩子已经对猫产生了本能的抗拒。这,真的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另一件事就是孩子对穿制服的保安的害怕。小区门口,公交站台附近,公园里面,经常会见到巡逻的保安人员。瑶瑶对这些保安是敬而远之,常常跟着我走的好好的,看到这些保安,她就往我身上贴,一定要我抱着她。我说:宝贝,你怎么了?她说:妈妈,警察叔叔。
哦,我明白了,她把所有穿制服的人都当作警察了。而孩子的爸爸,每天晚上,在孩子不愿意睡觉的时候,总习惯走到窗子附近,指着窗外说:你还不睡,小心警察叔叔来抓你。孩子自然害怕的不得了,只好乖乖躺下来,不再大声说话和吵闹。而这,也在孩子小小的心里,埋下了阴影。孩子对警察是害怕的,认为警察会抓小孩子。有次去公园,她也是害怕巡逻的保安,一直要我抱,我只好告诉她:宝贝,这是宝安,不是警察。宝安和警察叔叔都是抓坏人,抓小偷的,不会抓小孩子的,你放心好了。
这样说的次数多了,小孩子慢慢就好像好点了,不再那么怕穿制服的“警察”,有时爸爸或者奶奶说:你看,这是警察叔叔,小家伙还会否认:这不是警察,这是保安,保安是抓坏人和小偷的。
但是我也深深地感觉到,吓唬到孩子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要纠正孩子不正确的认知,却是要花不少时间和耐心。因为先入为主的影响太大了,孩子是一张白纸,输入什么,就是什么,孩子小,根本没有正确的是非判断观念,大人说什么,孩子就信以为真,从不怀疑。
大人不恰当的吓唬和恐吓,也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不易觉察到的伤害。瑶瑶晚上很不喜欢和奶奶睡,我问她,为什么不愿意跟奶奶睡呀?她的回答让我深思:奶奶“啊呜”。什么是“啊呜”呢?“啊呜”是奶奶经常和瑶做的游戏,就是奶奶把双手捏着自己的脸,扮成魔鬼的样子逗孩子乐。虽然孩子被吓的到处逃窜,笑声看似很开心,很欢乐,但是估计奶奶变形的嘴巴和脸庞,还是给孩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她不愿意跟奶奶睡,也反应了孩子内心对这个游戏的真实感觉:害怕魔鬼。
孩子是个弱小的群体,他们天生需要安全感,需要父母的精心呵护。在孩子两岁多的时候,出现了叛逆期,大人有时真的是管不住孩子,所以这个时候,经常会无意识地采用吓唬,威胁的方式来“制”住孩子,这样的方式可取吗?通过在孩子身上的反应,我认为是非常不可取的。多次的吓唬,会让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然后晚上睡觉不踏实,易惊醒,胆小怕事。
孩子只有在一个感觉安全的环境下,感觉完全放松、舒适的环境里,才能安心睡觉,身体才能健康成长,智力才能更好的发育。
所以,在平常,我总是跟孩子的爸爸和奶奶好言相劝,请他们不要再吓唬孩子了!
孩子不是吓唬大的,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还是需要我们一些细心的引导和耐心的讲解,还有,好好的学习。我这个做妈妈的,更需要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好好为孩子保驾护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