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一段,但是觉得值得一读,个人认为但昭义还是很有真才实学滴,属于敢说敢做敢革命的先锋,怪不得能培养出李云迪陈萨那样的钢琴家。
《鲍蕙荞倾听同行》一书摘录
……
鲍蕙荞(此后简称鲍):那你怎么给初学的学生打基础呢?
但昭义(此后简称但):……我接触过一些程度很深的学生、他们演奏时还暴露出手指支撑方面的弱点。实际上、这不仅影响到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完善、更危及到发音、声音的色彩、力度的变化,以至从根本上影响到音乐处理和表现的质量。
大家都知道、从人的活动上讲、站立是走和跑的前提、更是一切技巧运动的基石、事实上手指弹琴的“走”和“跑”、与腿同理。而手指、尤其是弱指的站立、比人腿的站立要困难得多。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手指的支撑站立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训练过程。尤其是对幼小的儿童。不夸张地说、如果从萌芽算起,少则一年、多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训练和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个阶段,我会每堂课上检查和布置这项作业。李斐岚老师编的《儿童钢琴手指练习》有相当的篇幅用于训练手指的支撑。我想,我们一定有这方面的共识。我训练孩子都用她这本教材。
我认为、如果手指的支撑站立解决得扎实牢*,就一定能够获得技术发展的稳固基础。我听说有人议论:但昭义的学生手指头都不错。如果这个说法成立,我相信这肯定与我上述认识和做法有关。
鲍:现在有些老师很反对“高抬指”的练习、你怎么看呢?
但:我不排斥“高抬指”、我认为这同运动技巧中主张的“大运动量训练”一个道理。跟舞蹈、杂技中的基本功训练原理相同。作为钢琴演奏技巧中的手指的敏捷、灵巧、速度、力量、动作频率等等都是一种肌肉运动。我相信除非少数技巧天才,没有一定动作量的肌肉训练、手指需要的各式各样的肌肉能力是难以求得的。有一句十分有益的训诫“技巧就是肌肉习惯”。所有的技巧都是从我们在千百次同一动作的重复训练中培养出的肌肉习惯而获得的,道理就是这样。当然、我们必须懂得训练等同于应用。因此不能一听别人讲运用低手指、就搞得训练也不敢抬手指了。
鲍:是的,我也是这个观点。在掌关节的机能没有训练出来的时候就强调“低手指”,一定会使手指很粘、没有爆发力。我自己弹奏和训练学生都有一个“高抬指”的过程、但这只是一个过程和方法、绝不是最后的目的。
但:非常正确。抬手指这样的机能训练还有一个于“放松”的关系问题。手指要抬起来,必须依赖肌肉的收缩、这就是一种紧张。大家都知道,“做功”的紧张是必须的。所以“放松”不是绝对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每练习一个新作品,每遇到一种新技巧,每逢一种不同的键盘组合排列,都可能引起新的紧张。由音乐表现需要的力度层次、声音变化与控制也会产生种种紧张。但是懂得弹的原理,就能够找到调整放松的路子,去除种种由于不熟练而引起的紧张。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放松”只是针对多余的紧张而言。
鲍:弹钢琴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放松”和“紧张”之间辨证结合的过程。绝对地要求“放松”,手指怎么做功呢?
------------
我的体会是,高抬指很重要,但只应该是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要的结果是用科学方法弹出美妙的音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