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表现得比孩子还激动,别期待一入学就表现出色”
1 。用平常心态看待孩子上小学。一些父母认为,小学是孩子求学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起点,甚至表现出比孩子还激动兴奋的心态,甚至会期待孩子一入学就表现出色。一年级新生尚处于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心智水平,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不能过高。
2 。激发孩子渴望上小学的愿望。“你要上小学了,以后要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不能像现在这样,天天只知道玩”,父母出于“好心”提醒孩子要好好学习,反而让孩子觉得上学是一件不快乐的事。
3.培养孩子的社会技能。孩子上学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在班集体中与他人相处。在“厌学”的诸多案例中发现,孩子不愿上学多数原因是在学校没有好朋友,甚至被孤立。父母在孩子上小学前后,多为孩子提供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的机会,引导孩子学会友好地与人相处。
4 。帮助孩子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入学前,父母帮助孩子调整好生活作息,让孩子养成在固定的时间、场合做有计划的事情。
5 。预测孩子入小学之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适应状况并及时帮助引导调整。孩子的个性差异很大,有的孩子静不下心,有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长时间分离,有的孩子内向胆怯……父母需要站在孩子角度,预测孩子入学后会出现哪些不适应,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学会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家校关系
“别当着孩子的面斥责老师或学校”
1.新生家长对学校、老师的认可很重要。小孩从幼儿园跨入小学,面临新的环境,有些孩子可能不太适应。这时候,家长不要将孩子的不开心归咎于老师和学校。以前有家长听到孩子的“投诉”,直接当着孩子的面斥责老师或者学校,这会给孩子一种内心阴影:老师不喜欢我。这样的负面想法可能会伴随孩子整个小学阶段。所以,家长对老师、学校的认可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2 。家长应该提前注意到很多细节,注意与老师沟通。比如帮小孩购买书包、文具。学校不建议购买带拉杆的可拖书包。拉杆书包虽能减轻肩部负担,但拖着书包容易踩绊。另外,有些文具兼具玩具功能,学生会在课堂上分心玩弄文具,而不专注学习。这些都是家长要提前考虑到的。
3.家长自己不要焦虑。现在有些家长非常在乎孩子上学,总是焦虑孩子上学读书的一系列问题。其实家长首先要有阳光的心态,看待孩子的阶段性转变,即使在学习上、日常交往上出现一些问题,也不用过于焦虑,而要和老师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把问题处理好。
入学指引
孩子入学之前,家长要做哪些准备?
孩子入小学,家长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一方面要与孩子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为孩子做一些准备,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建议:
1.做好心理准备。家长给孩子讲自己童年上学的趣事,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2.熟悉学校环境。家长抽出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让孩子熟悉一下学校的校园环境。
3.做好行为准备。家长可与孩子参加一些与智力开发相关的活动,如通过看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语言表达能力,外出游玩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判断能力。
4 。调整生活作息时间。入学前,家长需要试着让孩子执行上学时的作息制度,做到早睡早起,将午睡时间减少到一小时左右。
5.做好物质准备。为孩子购买书包、铅笔盒、尺、橡皮等简单实用的文具用品。
家长与老师沟通有哪些技巧?
有些父母在新生报到的时候就围住班主任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孩子的情况。其实,一个班有好几十个小学生,刚开学,老师忙于注册,一时很难分辨每一个孩子,这种沟通自然难以取得效果。
建议:
1.刚入学时,家长应多观察学校环境和孩子的情绪,孩子不能马上适应学校生活是很正常的,家长应多鼓励孩子,然后再找机会与老师沟通。
2.入学后,从多种渠道了解有关学校的情况,如最常见的家长会,或者多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从其他家长那了解关于老师和学校的相关状况,在此基础上再与老师进行沟通。
3.入学后,家长应尽量避免为一些琐事联系老师,比如在上班的时间打电话询问孩子早餐情况、课堂表现等等。
4.入学后,孩子在学校受委屈后回到家时,家长要全面客观看待事情,让孩子尽量把情况说清楚,也可以打电话问同学,然后再联系老师。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让孩子在挫折中不断成长起来。
5 。家长与老师沟通出现问题时,不要在孩子面前去责备老师,以免影响师生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