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琴上按出来的声音、从琴弦上拉出来的声音不是音乐吗?确实.器乐学习和音乐学习当然应该是一回事。但只要仔细了解目前器乐学习的现实,就会感到这个问题决非像我们的第一感觉那么简单。据一位考级专家委员透露,在某一考区的一万多个学生中,真正能弹出音乐的考生仅有几名。还有许多家长们反映,不少钢琴已通过了九级或十级的孩子,进音乐厅仍然不会听音乐。看来在现实生活中器乐学习和获得音乐修养是不能得意地划等号的。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许多人在器乐训练和音乐学习概念上是混淆的。从器乐学习的过程看,它至少是由两个部分的内容构成的一一这就是技能训练和音乐学习。有些时候技能训练和音乐学习是能结合在一起的,但在多数情况下却不能。器乐学习过程中的技能训练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技能训练却决不等同于音乐学习。了解这一点,器乐学习能否真正学到音乐,不再是一个荒唐的问题,而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了。事实上,在我们的为数不少的器乐教学中,只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音乐教学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其中的原因正是将器乐训练等同于音乐学习。例如,有的大学生提出免修音乐欣赏课程,理由竟然是他的钢琴已通过八级。作为这种重技轻艺行为的结果,是许多孩子演奏乐曲时根本没有音乐。美国音乐家柯谱兰对器乐训练和音乐学习的关系,有过这么一段发人深省的论述,他说,“当然,学习一点钢琴,甚至具备中等的钢琴水平都不会有‘什么坏处,不过作为音乐入门,对此我表示怀疑”或许柯普兰的批评不无偏激,但对于我们将器乐训练等同于音乐学习,并因此导致了千篇一律的考级曲和枯燥乏味的练琴方式,确有振聋发疆的作用。
许多琴童的家长对于孩子器乐学习的目的不甚明确。从广泛调查的结果来看,那种期望孩子通过学琴而成为钢琴家、提琴家等演奏家的家长在减少,取而代之的家长心理是,希望孩子通过学习乐器学到音乐获得音乐修养,在人格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应该说这种心理需要的状态是健康的。但孩子在学琴过程中要学到什么,获得什么,作为家长,却并不清楚,而作为学琴的孩子自己也就更不清楚了。当学生和家长们对器乐学习的具体目的处于一片模糊状态时,器乐考级则成了衡量他们为此付出一切的唯一天平。但令人忧虑的是,尽管器乐考级有很多优点,在这种训练中,音乐作为艺术创造的内涵,被技术等级所取代的危险却严重存在,尽管有识之士已经注意到考级的这种不足,并增加了音乐素养的内容,但这种内容也仍然是技能性和知识性的,并没有和真正的音乐作品挂上钩。
器乐学习的性质和目的的模糊,进一步使许多家长忽略了对孩子来讲相当重要的学习质量的重视,而仅仅看中了考级的结果。因此,在那被堂而皇之的“考级通过”所掩盖的背后,无数父子母女,或父女母子,以家长为一方,以孩子为另一方,为强化或为摆脱枯燥乏昧的训练的战斗正在频繁地发生,无数的孩子在不得法的训练中,正经历着成人难以觉察的痛苦。当孩子用迷惑不解的眼光望着凶神恶煞的家长,或泪眼模糊的进行着绝非情愿的手指体操时,心中充满苦涩和焦虑的家长们,偶尔也会猛然反思,这就是学习音乐所必然经历的吗?然而,没有人会直接告诉他们的正确答案。当一次(无论是‘通过’,或“勉强通过’,)的器乐考级逐步麻痹了他们的神经,他们似平已经被明确地暗示,这就是学音乐的理所当然(甚至是唯一)的道路,而没有人再去询问孩子,这样学音乐幸福吗?这样的学习方式就一定能学到音乐吗?严酷的事实是,大多数孩子自开始进行器乐训练起,就没有接触到真正的音乐,或者只接触非常有限的音乐,而巨不是高质量的音乐,这些音乐与现实的音乐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如果孩子遇到的是一个只会纠正错误,却从不演奏的老师,那孩子的学习就更是痛苦不堪。
器乐学习应该是座通往音乐世界的桥梁,但器乐训练中的技术,只是为达到音乐彼岸的一些必备条件,却不是所有的条件。技术不应该是目的,只有通过器乐学习学音乐才是目的。音乐是一个极为丰富的世界,不仅不能为哪怕是一个钢琴家(或其他器乐演奏家)的演奏所能穷尽,更不是枯燥的练琴所能取代的。即使是一位演奏家,在他的听觉世界里,应该有一个远比他所演奏的乐器要丰富得多的音乐世界,这样他才能在自己乐器有限的音色当中,去完成无限的艺术创造。
因此,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在器乐训练中更充分地学习音乐,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这种以考级为目的的器乐训练所存在的不足,多引导孩子或学生听音乐,当然,如果我们能编辑出版与现实音乐生活配套的器乐教材就更好了,这就需要有许多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来参与真正的、更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音乐教育。使器乐学习成为一座真正通往音乐世界的桥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