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贝多芬是世界伟大的作曲家,光是他创作的9首交响曲就足以让人津津乐道。今天,就让我们来简单看一下他的第九交响曲,这也是近期即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演的一首作品。这首作品中体现了贝多芬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希望大家能在新年到来之时好好体会这人类珍贵的精神财富。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乐圣”贝多芬于1819年至1824年间创作的一部大型四乐章交响曲,因为破天荒地在第四乐章加入大型合唱,所以也称“合唱交响曲”。该曲合唱部分以诗人席勒的《欢乐颂》 为词,成就了作品最知名的主题,也成为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此次上海歌剧院携手上海大剧院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为大家带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音乐会。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在重大节日或庆典时演出《贝九》也快有200年历史了。
《贝九》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仿佛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第二乐章急速活跃充满生命力;第三乐章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第四乐章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乐团和歌唱家们徐徐引出“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
追溯·贝多芬与《欢乐颂》
《欢乐颂》是诗人席勒的诗歌作品。贝多芬从青年时期就敬爱诗人歌德和席勒,尤其是对席勒的崇敬,终生未渝。而这首以欢乐、仁爱、和平为主题《欢乐颂》尤为贝多芬所钟爱。根据菲谢尼希教授于1793年1月26日写给席勒夫人的信中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贝多芬在那时已在为《欢乐颂》写草稿了,经过了29年之后,直至 1822年,他萌发了在《德意志交响曲》的终乐章里加入大合唱《欢乐颂》的构想。在贝多芬作曲笔记上有这样的记载:“《德意志交响曲》,在合唱之后变奏,或者删去变奏也可。在交响曲的最后,加上土耳其风格的音乐和合唱。”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德意志交响曲》于1822年迅速进入创作阶段了。这时的贝多芬仿佛有预感这或许将会是他最后的一部作品,于是决定创作一部音乐史上空前规模的大型交响曲。所以,他放弃了已经完成的《德意志交响曲》的构想,重新设计,而这就是《第九交响曲》。与此同时,他把《欢乐颂》当作他的毕生追求也一起写在了《第九交响曲》的最终乐章。
于是,这部交响曲从1823年8月,进入了正式作曲,翌年1824年2月完成。席勒的《欢乐颂》在这里终于结出了硕果。从开始构思至最终完成经历了31年孜孜不倦的努力。贝多芬希望借词作讴歌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表达自己对自由、平等与博爱的毕生追求,使作品从单纯表现音乐之美、抒发个人情感,上升到表现全人类情感和理想的高度。也许也正因为作品中所蕴涵的这一份人文关怀,使得《贝九》到现今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