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13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你一些练琴的时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7 16:1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有的家长经常会在上钢琴课的时候抱怨,这周又没有时间给孩子练钢琴。那你的时间去哪里了呢?“这周实在没有时间”。——不是没有时间,你去月球还是火星了?是有你认为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练琴就靠边了。练琴时间从哪里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安排问题,是价值观问题。即你认为什么事情更重要,哪几件事情最重要,几件事又分别重要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对于钢琴学习的目标定位,是让孩子能够用钢琴这件工具去“阅读”音乐文化的经典,与贝多芬、肖邦、巴赫这些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灵魂对话。通过对话提升孩子心灵的层次。——不是会弹几个小曲到处显摆,不是拿着那张破纸到处贴广告。
  根据这个基本价值定位,钢琴的学习需要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将来才能离开我而继续独立完成自己心灵的音乐之旅。
  我们的学校教育有着糟糕之极的教育生态。这种“平均分至上”的教育生态,使得老师把所有的教育行为的起点定在学习能力最弱的那10-20%的学生,必须让他们考到90分以上,“平均分”才会高。好学生的提升限度太小了,不值得关注。——所以,好学生都被耽误了,从学习主动性、创新性到综合性,都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开发。——我的钢琴课程在这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关注学习生活、学习方法、学习系统、自我管理。从教育价值的角度,这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
  现今学校课程的“极其弱智”的设计与支配,最适宜的人群是那些“底本将成为文盲而最终被拯救为非文盲的人”,他们在没有成为文盲之后又变成了“认字的”“没有休息才能和意愿的人”,原先假如成为“文盲”,能够到时一个不错的休息者。文盲的教导让他“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于是电脑常识造诣了“电游狂”,而后为了区区几个游戏币“去偷”“去抢”。教导的终极关心是什么?——健全的人啊!他们识字了,自愿的,为“均匀分”所迫。原先没有这个强迫,能够他一辈子识不了几百个字,但会成为一个休息者,拉煤球、搬砖头……他一样能够活得有尊严。教导跟读写才能不能划等号。这些人,会读写了,可没有学会做人。
  这种弱智的设计,中等以上学习能力的孩子就不应该太吃力。太吃力这是因为你太计较那个92分与98分的区别。少做几道题,少做老师布置的一半的题,天都榻不下来。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意愿、学习方法。老师才管不了你那么细的事,他是越简单越好,你做家长的不去细细的研究自己的孩子,还有谁?
  没有时间吗?你没有去火星,可能只是你认为那些“弱智低能儿”不断重复的活动非常适于您的孩子,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仅仅是课外的附加活动,可有可无而已。
  练琴时间从哪里来?来自你的价值观。有价值的事你当然舍得投入。没有价值的事你舍得放弃吗?你敢于放弃吗?——很可悲,中国的家长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个良好的发展,居然需要“胆量”。这也是我们的教育制度“不道德”的一个重要表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