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2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 17:3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河南省潢川县张集中学   乔如虹
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2001年,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把每年的5月22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中主要为人为因素,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我国的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森林的超量砍伐,草原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等,都导致野生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甚至消失,影响到物种的正常生存。
   两千年前,我国的森林的覆盖率达50%,而今天仅有16.55%。过去我国东北的北大荒曾出现“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情景已随着大规模的农垦而消失。我国的脊椎动物由于这方面的原因而造成濒危或灭绝的物种,约占全部濒危或灭绝的物种的67%。据报载,进入20世纪后,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二、     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滥捕乱杀和滥采乱伐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在濒临灭绝的的脊椎动物中,有37%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作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到灭顶之灾。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它的羊绒比金子还贵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86年在西藏、新疆、青海三省藏羚羊的栖息地,平均每平方公里有3~5头。到20世纪90年代初,平均每平方公里仅存0.2头。近年来,藏羚羊已经濒临灭绝,然而偷猎者的枪生仍然不时作响。
   三、环境污染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98)报道,我国1998年废水排放量达到395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090万吨,烟尘1452万吨,工业粉尘132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7034万吨,酸雨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我国不少河流和湖泊由于遭到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导致水生生物大量减少或消失。
   武汉市东湖在20世纪后期的近20~30年间,由于生活污水排入等原因,水底生活的动物从113种减到26种,在渔获物中除放养鱼类外,原有的60多种鱼已难见到。
   四、外来物的影响
   外来物种的引入使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大米草是60年代从美国引进到福建的一种植物,当时认为它有保护海堤、做饲料和燃料的用途。但由于大米草的繁殖能力极强,很快遍布9338平方公里的海滩,致使鱼虾及贝类等水产品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其中200多种生物濒于绝迹。
   水葫芦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它来进化污水,但引入我国云南省昆明的滇池后,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农、林、渔、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更深层的原因,如法律和制度上的缺陷,缺乏科学知识,没有认识到资源和环境的真实价值,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效益在占有、管理和分配上的不均衡等。
   根据以上的诸多因素,我们采取了一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自然保护区
   把含生物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是“天然实验室”,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我国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内,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宜林则林,宜荒则荒。不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二、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
   动员全人类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对于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要经过处理后才允许排放。
三、     控制盲目引种
   对引进外来生物物种一定要严加控制、管理和防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外来物种进行各种研究分析等。
四、     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五、     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六、     颁布和建立建全法律法规
   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进行法律保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