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145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赞印度次大陆一位著名中国留学生的非凡家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9 09:3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节. 好父母成就好孩子
宇歌的爸爸马弘毅先生——中国著名民主人士,是名处级干部,高级经济师,曾长期在中央国家机关从事政策法规调研工作,广见博闻,阅历丰富,著述等身。他在大学期间分别读了民族史学与经济管理学,后来在北京大学读研又学了经济法学。马弘毅先生说,“天下的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长大以后彼此出现那么大差异?关键在出生后至十三、四岁这段时间的影响,家庭教育一定要跟上。”
马弘毅讲了一件事:宇歌进入小学3年级,老师要求每个同学买双旅游鞋上体育课用。父亲当时到街上给女儿买鞋发现:旅游鞋每双要价34元,而每双雪地靴仅要14元,同样适合运动课穿。于是他给孩子买了雪地靴。宇歌没看到自己心仪的旅游鞋,难过地哭了。马弘毅语重心长地开导她:“你经常跟爸爸一起参加我组织的老同学全班聚会,我穿得很朴素,你觉得我因为衣着简朴而影响了大家对我的尊重吗?”女儿摇头。“爸爸带你参观过毛泽东的故居,他的家阔气吗?那里摆放的家具我们也有。可是他却是全国人民的领袖呀,他的声望并没有因为他的家内摆设看上去很一般而受到丝毫影响。”这话让宇歌悟出一个道理:人的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当场宇歌两眼还挂着泪花,就高高兴兴地跳起来说:“爸爸这双鞋真好!”第二天,小宇歌自己穿着雪地靴去上学了。体育课上,她欢蹦乱跳,玩儿得可开心了! 马弘毅认为,好的家教关键在于家长会很正确地引导孩子。
小时候唯独宇歌没上过“学前班”,以至于她刚上小学之初,功课和那些上过学前班的同学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让一向自信而又好强的宇歌很难过。一天放学回家,书包顾不上放,趴到床上就哭了: “爸爸都怨您,为什么不让我上学前班?小朋友谁都比我聪明,他们什么都会。”马弘毅知道原委后哈哈大笑,他把宇歌揽在怀里温柔地说:“你们之间不存在谁聪明、谁笨的问题,只是先学和后学带来的暂时那么一点差距。可在他人上学前班的时候,爸爸引导你增长了我们认为更为重要的东西呀。现在,你只要用爸爸教给你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每天用心地跟着老师讲的课走就行了。爸爸估计你不用半个学期,就能很快超上去的。”宇歌真的像爸爸说的那样,到了期中及其以后的任何一次考试,成绩都排在了全班最前列,从此成为历年全校评出的全优生、三好生。
小学3年级时,宇歌他们学校就开了英语课。老师把3至6年级要学的10盘英语磁带一下子都发给了同学们。爸爸引导宇歌每天晨起,边抓紧时间干自己的事,边听一面30分钟的英语磁带。从3年级开始一直到6年级,从未间断过,10盘磁带轮流听了整4年。爸爸总是鼓励宇歌多听,多用,多练习。如在地铁里、走的路上、所有公共场所凡是遇到外国人,马弘毅每次总要抓机会鼓励宇歌主动上去和他们用英语搭话聊天。时间一久,在这种实打实的情景对话中,宇歌大踏步地前进了,并产生了对英语学习的更浓厚兴趣。
1999年3月6日还在宇歌小学6年级下学期刚开学不到一周那天,北京的清华附中校长赵庆刚先生把电话直接打到了宇歌所在的学校,又从那里追到马宇歌家,希望宇歌将来小学毕业后能入清华附中“龙班”就读。这是一周内接到的第 8所名校中学校长打来的类似电话了。清华附中就在清华大学校园内,而且和北京大学相当于一街之隔,学习氛围良好,还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不同年龄段的全国各类顶尖人才,可以在那早早地受到中国最高学府的有益熏陶。宇歌也很赞成爸爸的选择,于是,她被特招进清华附中最强最棒的“一条龙试验班”学习了。没过多久,就成长为全校出类拔萃的一名中学优秀学生干部,在上大学前一直任清华附中校团委委员、校红十字会学生总负责人、校电视台长、校文学社秘书长、班委文娱委员、英语课代表、体育课代表……等等。她利用课余经常主动参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高校社团活动。她一上初中,便进入了大学师生们的视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09:39:3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人不能为得到而付出

马弘毅夫妇为孩子取名“宇歌”,就是希望她有宇宙一般博大的胸襟,在成长中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胸怀宽广、仁慈博爱、乐观向上!”这12个字,就是马弘毅夫妇在自己孩子出生前,给孩子起好名字叫“宇歌”的全部含义。马弘毅经常谆谆教诲宇歌:长大要成为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爱世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要向孙中山、杨靖宇等仁人志士和英雄人物学习。

马弘毅说,中国有句老话“3岁看大,7岁看老。”这也说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不要等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气根深蒂固了再去想办法解决,那时已经来不及了。

他不仅很会用道理开导宇歌,实践中也能处处从小事上入手,正面影响宇歌。宇歌1993年夏秋之交,6岁进入小学课堂的第一天,马弘毅带自己孩子到校参加家长会。会后,其他家长领着孩子都走光了,马弘毅却主动带着小小的宇歌把刚才开会用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用实际行动给自己孩子上了入学后的人生第一课。这堂课为纯洁无瑕的宇歌美好心灵,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这是马弘毅对女儿进行的“人不要光为自己活着”最生动、最具体的诠释。教育界人士一致交口称赞宇歌爸爸的这种教育作用和意义实在难以估量,最是高明。

宇歌从此主动包下了全班的教室卫生打扫工作。每天放学后一个人做值日,日日月月如此,无怨无悔。她在学校乐于助人是出名的。只要班上有请病假的同学,不论晚上放学多迟,天气多恶劣,她都会一个人打扫完教室后,先去缺课的同学家给他们补课,然后再回自己的家。到了2年级初春的一天,宇歌一人在打扫教室擦黑板时,由于踩翻了脚下落着的椅子,负了很重的伤,不得不卧床了。她多么希望有同学也来看望看望她呀,和她说说话、补补课呀。可一连5天,竟没一个人影儿,这使她将心比心,感到十分难过。此时,马弘毅开导宇歌说:人不要过分看重回报,我们不是为了得到才去付出的。我们的付出是为了让别人幸福、让社会文明、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美好!马弘毅抓住有利时机,结合实际和女儿的切身感受,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高尚品德教育,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这对宇歌形成胸襟宽广的优秀品质至关重要。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09:40:03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自立、自主、自强是进步的阶梯?

宇歌上小学时,有一次,父女俩去北京动物园玩儿。看到猿猴,宇歌不明白动物说明牌子上写的这话什么意思:“它们是人类50万年前的祖先。” 马弘毅给女儿讲了个有趣故事:很早以前,地球上有两支不同的猿群。一支猿群随着环境的变迁不断进化,由于勤用四肢,逐渐学会了使用工具,进而学会用火,渐渐进化成了我们现在的人类。而另一支猿群呢,它们很是固步自封,安于当时的环境和现状,不去用肢用脑,始终停留在依赖野果生活的猿猴阶段,最终被关进了笼子供我们观赏。

宇歌听了这个故事很受启发,她从中悟出一个道理:谁如总自以为是、依赖和懒惰,只能被淘汰;只有学习、勤奋、自强,才能不断进步。不仅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一样。

马弘毅说,讲故事是帮助孩子明事知理的重要途径。明智的家长最好把一些健康有益的读物拿给孩子,让他们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良好影响。这种结果往往会胜过毫无知识含量的“婆婆嘴”成百上千次的唠叨。马弘毅还说,孩子的成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不准备长期不下功夫不行。

由于宇歌5岁就被幼儿园推荐在电视媒体上斩露头角了,所以,她会经常接到来自全国各地小朋友、家长们的来信,还有邀请她前往做客的电话等。通过几年下来的自立自主有意锻炼,马弘毅在女儿9岁时,已经确定宇歌初步有能力去独立面对外面的世界了。所以,他就和爱人一起为女儿做好了打算,准备放孩子应邀只身前往全国各地的家庭去做客,到不同的环境里体验生活,达到综合提高自己素养的更高目的。这样一过9岁,宇歌便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之旅。

第一次只身远行是在宇歌小学4年级放暑假,她独自乘坐北京站始发的K65次,终点到南京站的列车,整个行程大部份在夜间。那次出家门连续走了28天,历经祖国大江南北的苏、皖两省,辗转4400多公里。宇歌由此探索大千世界的心扉一下子被彻底打开了!后来还在10岁那年,她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到未来上初二时的大致发展规划,共五项,其中之一便是要在这几年期间把祖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主要、有代表性的一些地方,都能独立地自己走上一遭,实现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的自定目标。

后来,她只身到过不少地方,其中有大城市,如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广州、乌鲁木齐等等,也有较贫困的地区,如青海的湟中县、湖北大别山上的罗田县……更有革命圣地,延安、井冈山。还有的是从了解地形、地貌角度考虑出发由她独自去的,像东北的小兴安岭,东海上的舟山群岛,海南岛、西藏……那全是她14岁之前一个人去的。小到边陲村落,上入蓝天,下潜海底,包括各少数民族地区、陆军、海军、边防军、坦克部队等等,整个社会景象与自然山川都让她独自亲身领略和经历过来了。马宇歌到13岁只身走遍了中国大陆所有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总行程30多万公里。

马弘毅家教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什么固定模式,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孩子也会在类似多种形式的良好教育下“潜滋暗长”,不断完善人格。这种目光远大,着眼于培养后代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家教,是最有效果的高明教育了!
4
发表于 2009-12-29 09:41:04 | 只看该作者
马弘毅家教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什么固定模式,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孩子也会在类似多种形式的良好教育下“潜滋暗长”,不断完善人格。这种目光远大,着眼于培养后代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家教,是最有效果的高明教育了!
5
发表于 2009-12-29 09:41:34 | 只看该作者
高明的家长造就了今天孩子的成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