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150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个关键事件影响宝宝快乐童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8 08:5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密切,但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不容乐观。眼下的中小学生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很少,交往的范围狭窄,精神世界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分严重。“心理孤儿”现象便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心理孤儿”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怯于交往、难于融入社会生活的特征。“心理孤儿”实际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的现象。   “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
  目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大多是“文革”时期成长起来的,对家庭教育科学不甚了了,对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袭长辈的传统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得。这样的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节衣缩食为子女竭力提供物质条件,把子女逼进书房题海;二是重养不重教,重肌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物质投入,轻精神投入。如此,忽视了子女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需求,孩子的心理教育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有的父母为了工作事业,无暇顾及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
  另外,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的心理问题也相当严重。据中国家庭调查,家庭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或是家庭经济负担重,父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不健康心理。
  再则,现在家庭居住条件普遍改善了,中小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休息。但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缩小了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范围,与同龄人的交往大大地减少。许多心理学家做过实验,结果表明孩子的天性是合群的。当他们与大人在一起的时候,多少是拘谨的,不能达到无所不言、无所不为的“自由”境界,而一旦与同龄或基本上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那种高兴劲头是成人难以理解的。而孩子长期独处,又会使他们的气质受到损害,养成一种胆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08:50:21 | 只看该作者
 减少“心理孤儿”现象的对策

  作为父母要了解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生理、心理知识,并按照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来处理事情。要反对“棍棒型”、“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倡导“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不仅是孩子慈爱的父母,循循善诱的导师,志同道合的同志,而且是真诚的朋友。据调查分析,中小学生喜欢“朋友式”的父母亲,而不喜欢“牧师式”、“师徒式”的父母亲。家长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子女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放学路上少接送,让子女与其他小朋友结伴而行;周末和节假日让子女邀请小伙伴来家玩,鼓励子女利用空闲时间与同学小伙伴进行电话交流。通过串门,扩大交往的范围,学会与各种人交往的经验,消除一个人独处的寂寞。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职。父母绝不能因个人的情感、是非问题而置自己的子女于不顾。经常争吵的父母要学会理智,忙于应酬的应尽可能早点回家,经济不宽裕的也尽量不要牺牲养育孩子的时间去挣钱。即使是分道扬镳的也要计划好育子的方案,方可说声“再见”。

  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应多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了解自己子女的思想脉搏,多安排一些时间给孩子。可以琴棋书画,可以种花、吟诗、听音乐、集邮、旅游、登山。

  另外,学校应与家庭形成合力,建立“家校联系薄”,聘请心理辅导老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构建“学生心理档案”,把学生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意志、个性品质一一记载下来,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3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08:50:32 | 只看该作者
 影响快乐宝宝快乐童年的5个“关键事件”

  大人和孩子都会遇到挫折,只不过善于渲染心事的成人会把自己的困难描述为“风风雨雨的波折”,而不善于传达心情的孩子所遇到的困难常常被成人忽略为“鸡毛蒜皮的琐事”。其实将心比心,成人的心已经被岁月磨出了老茧,孩子的心是迎春萌发的蓓蕾,怎么禁得起秋风、夏雨和冬寒呢?

  在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能挫败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情绪低落,心里痛苦,甚至悲观失望。下面一些孩提之事都足以摧残脆弱的童心,需要父母给予温情的关注和理性的教育。

  1、由身体素质带来的挫折

  长期体弱多病的孩子总是被疾病困扰着,许多游戏和快乐的事情都不能充分地参与,孩子会很有挫败感。因此,加强营养保健、生活照顾、锻炼身体,是孩子抵抗挫折、建立乐观的基本保证。

  2、由父母带来的挫折

  父母不经意间也会让孩子品尝挫折感:为了安全起见,限制孩子活动的自由;为了训练孩子乖巧听话,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孩子做错了事,过于严厉地批评他;当着众人的面否定孩子,伤了他的自尊心;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使他无力企及;因孩子做事不成功而责备他;表扬其他孩子使自己的孩子感受到冷落;父母自己的心情不好,对孩子莫名其妙地发火等等。

  3、由同伴带来的挫折

  同伴掌握某种技能而自己没有掌握;想与同伴交往却遭到拒绝;与同伴发生争执而处于下风;同伴之间“拉帮结派”而自己被排斥;被攻击性较强的同伴欺负;同伴无意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侵犯等等。

  4、由老师带来的挫折

  老师关注个别孩子的特殊需要,而自己没有得到这种特殊待遇;老师不公正的批评和责备;老师表扬了其他孩子而自己没有得到肯定;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忽冷忽热;想与老师交流,老师却心不在焉或者不耐烦等等。

  5、由玩具和游戏等个人生活带来的挫折

  孩子的求知欲很强,遇到新奇的事物和活动就想探个究竟,却无奈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生活经验不足,不能熟练地操作玩具和游戏,于是产生挫折感;在生活照顾上,孩子很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有时是父母不让做,有时是自己做不好,于是沮丧、灰心在所难免。

  这里不可能一一列举孩子遇到的所有困难和挫折,但如果父母能带领孩子顺利地认识和解决诸如上述的一个又一个“关键事件”,孩子的乐观品质就会慢慢建立起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08:50:42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让孩子在人前不害羞
5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08:50:50 | 只看该作者
 孩子不爱在生人面前表演,是由于害羞,有五分之一的孩子的害羞是先天的,或称之为与生俱来的,这类害羞的孩子长大也会成为友好的、有自信的成人。

  要想改变孩子这种害羞的行为,愿意在生人面前表演,可以这样做:

  1、接受他有害羞毛病的事实,四岁半的孩子是一个有主意的独立的个体,他完全可以不按你的愿望行事。不要因为他没有听你的话而发火,否则他会更退缩。

  2、不要当他在场时议论他的害羞,说他不好意思在人前表演,否则他会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了,不愿意改了。

  3、你可以鼓励他表演,甚至可以陪他一块儿表演,让他觉得在生人面前表演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妈妈也这样做了。

  4、如果他不愿在人前表演,不必勉强,这并不是每个儿童在社会化过程必须做到的,这也并不是什么错误行为。

  5、每次他表演完了,家长都要带头热情鼓掌,让他感到他的行为被肯定和欢迎,增强了自信心,减少了胆怯和害羞,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在人前愿意表演了,他表演后,千万不能冷落他。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