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钢琴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良好的家庭氛围、环境和正确的教育态度、方法是儿童学习钢琴重要的心理基础。对孩子来说,它的魅力并非完全取决于知识、技巧的承习,更多的是表现在启迪、唤醒、感染、关爱、信任、尊重和激励等教育效应上。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才是引起动机、推动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内动力、原动力,它能鼓励孩子主动而愉快地学习,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兴趣虽不是一种能力,但作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浓厚而稳定的兴趣能使孩子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并表现出积极的行动意向。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知道学习当成一种爱好,不如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必须依靠激发培养,家长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孩子变“要我学”的被动状态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
对于刚开始学琴的孩子,由于自我约束意识差,兴趣缺乏稳定性,必须依靠意志才能产生继续前进的动力即意志的动力。意志是人们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必须让孩子知道学琴的目的和益处,才会自觉自愿地去克服困难。
对于有基础但缺乏兴趣的孩子,可让其每天的练琴时间严格固定下来,而且轻易不要变动。这样可以借助规律的作用,使孩子逐渐养成习惯;练琴,是每天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这虽然不等于兴趣,却可能“习惯成自然”,保持练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让孩子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习惯意识,孩子才会在琴凳上坐得住。
自觉快乐的学习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南风效应”,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了一阵寒风,冰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而动,温暖宜人,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南风效应给父母们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多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只有在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中学习,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必要的劝诫与提醒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一味的指责和埋怨。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首先要做的肯定不是追究责任,帮助孩子渡过心理难关。实际上,钢琴学习是一种美的体验、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成长,依靠强制、武力等不美的方式不仅达不到美的目的,而且损害的是艺术才能。
让孩子看到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儿童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比如父母可用赞扬的语气说:“相信你自己,你一定能行,因为你比别人聪明。”“如果能注意这个问题,就更棒了!”等,这种赞赏必须是具体的,而不是关注最终的结果。我们常常只关注孩子是否过了几级,却往往忽略每周每日每一条练习曲之微小的进步,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索然,不去尝试每一个微小的努力和进步。为此我们需要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进行具体的赞赏,用亲切热情的语言与孩子交流,用吃惊肯定的语气表扬他的进步,让他们有一种成功的归属感。即使孩子觉得自己缺乏自信时,父母也要对他进行鼓励:“你并不笨,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等去关爱孩子。可以想象,“这首难弹的曲子,你弹出来了,真不错,真能干”和“你总算弹出来了,别人早就弹好了”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的自信心以及他自认为在同学中的形象肯定是不同的。有一位家长由于态度过于严厉教条,随便使用否定词,孩子茫然不知所措,孩子说:“妈妈辅导我弹琴板着脸那么厉害,我想‘美’都‘美’不起来了!”心理学家哈维特的研究指出在儿童时期学习失败的人,其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严重。因此,请天下父母们记住:多肯定孩子或大或小的劳动成果,多鼓励孩子或多或少的长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