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留学生家长的自白:为何让孩子出国读书
让孩子早早地出国读书,到底好不好?一直以来这都是个没有定论的话题——海归变“海待”的故事常有人讲,国外教育制度的先进性也总有人说。下面这位家长,选择在中考之际将孩子送出了国门,并写下了自己的理由。其观点或许并不全面,却以恳切的言辞,给中国的教育制度提了个醒。
女儿已经去美国半个月了。回想作决定、办手续,直至踏上飞机,这段激荡的时日,真有似真似幻、如梦如烟之感。
不舍也要走
临行前,女儿给数学、英语老师分别买了梳子,还特别给数学老师写了一张纸条,密密麻麻地写了不少字,大意是老师非常辛苦,不到40岁但白发已经很多,所以请老师一定要每天用这把梳子梳头。当然,少不了流眼泪。临行前的一个月,女儿曾拒绝在接近学校周围一带活动,原因是怕自己太难过。对自己的班主任、任课老师,还有同学,女儿都有很深的感情。
女儿如此重感情,让我们感到欣慰,同时也让我们感慨和困惑。因为签证之前,我曾两次问她:“后悔没有?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也曾多次恐吓她,出去之后,会很想家,抓心挠肝地想。然而每次,她都干脆地回答:“没有!”为什么年仅15岁的女儿这样不舍得自己的老师、学校,却又如此决绝地离开自己的学校,远赴异国他乡?
中考。对中考的恐惧与压力,是让女儿义无反顾地踏上异国求学路的第一推动力。尽管在一所市重点中学就读,但是,进入初三以来,压力与紧张感已经弥漫得让人恐惧。一些家长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进入“战时状态”。各种补习学校的生意日见红火起来。
在给女儿的临别赠言中,一位在全年级排名二三十左右(如果中考正常发挥,可以稳进本校高中部)的同学写道:很嫉妒你,不用中考了。这个名次的学生尚有如此紧张感,可以想见其他人。一个朋友的女儿,在另一所市内顶尖重点中学上初二,且成绩名列前茅,现在,每天晚上12点才能上床睡觉,但老师还在提醒:你们要珍惜现在这段轻松的时光,下学期就该辛苦了!
记得是签证下来后的第3天,女儿一边洗衣服,一边对我们说,终于可以轻松地洗衣服了,以前洗的时候,总是想着赶紧洗完,好去做练习题。这话以前女儿从来没有对我们说过。我们只知道,以上了初三为分水岭,女儿最大的变化是,此前得不时叮她多做习题,而此后,却得不时拉着她出去锻炼身体,而这样做的时候,每每面对的是女儿九头牛都拉不动的背影。
离开的理由
我们的教育(微博)似乎热衷于将还在成长中的孩子划分三六九等。从小学到中学,红领巾、团员、三好学生、实验班、重点校,制造差别的游戏频频上演。这个游戏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一位同事的孩子,刚刚3岁,要进距家门口只有200米不到的幼儿园,竟然要考试。考试结果是不合格,3岁的小孩子,就荒诞地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失败。其实,孩子与孩子间,一般而言能有多少差别?为什么要强做分别?
孩子上学,就像是获得了一场以考试为终点的单调赛事的参赛资格。教育更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具有创造性、合作精神及丰富心灵的公民,却似乎被淡化了。中考似有神力,它影响着许多中国家庭的快乐与否、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好坏,让太多家长和孩子欲罢不能。而我选择让女儿“跳出去”,尽管也有教育达人历数美国教育的种种弊端,我依然坚持这个选择——让孩子告别尺度单一的评价体系、重拾被压抑的学习兴趣,是最直接的动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