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琴的道路上,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应该注意的是,儿童交往需要的对象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幼儿时的主要交往对象是家长;上了小学时学校教师成了他的交往需要的主要对象,这时家长会发现孩子"光听老师的话,不听家长的话";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他们都是长辈,年龄还小的孩子的交往需要主要表现是获得长辈的接受与认可,但孩子到了初中左右时,他的主要交往对象就是同伴,孩子已经有了强烈了自主的需要,独立的意识,并且觉得自己已经有了与成人世界抗衡的力量与勇气,这时家长会发现孩子"连老师的话也不听了"。高压政策此时要么已经破产,要么已经受到严重抵抗。很多本来不愿意学琴的孩子就是在此时彻底学不下去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与家长的"交往需要"已经不再重要,维持学琴的最后一个动力消失了。这是那些由于看到了高压的暂时效果而相信高压政策的家长始料不及的。
学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好琴就更需要持久的动力因素,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与家长清楚儿童学琴的需要是什么,即构成儿童学琴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要注意把自己的需要转化为儿童的需要,并且要注意把握不同需要之间的转化,从而形成稳定、持久的学琴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