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和老师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于是上网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想不到老师和家长的矛盾并不亚于医患矛盾,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事情,尝试探求其根源,老师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宗旨”,源自“道”不同!
老师和家长的“道”缘何不同?听着都奇怪,为什么会不一样?
老师的道也并非和所有的家长道不同,而是部分的家长,于是矛盾随之产生,先说说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在我小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很多的家长说,成才,要成为人才;具体一点的有上大学;等等类似的,大概比较一致的是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所出息,因为父辈经历了太多的困难,希望孩子长大能有所出息,在那个时代,这毫无疑问的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目标。
时间又过去了30年,轮到我们做父亲了,我们经历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社会物质条件远远的好过了30年前,也经历了“成才”这个目标带来的痛苦和压力,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无疑第一步希望孩子不要再经历自己的痛苦,第二步能传承自己对生命、生活的理解和总结,归根结底,希望孩子幸福。很自然,我们教育孩子,不论怎么认为,采用何种方式,都离不开一个目标,培养孩子获得持久幸福的能力,也许和父辈的目标是相同的,因为在那个时代成才太重要了,所以成为这个能力里面最重要的构成。
而现在的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了,就物质财富,即使将来孩子没有工作,也不至于饿死;走上社会面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也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毕竟社会还是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现在构成孩子有持久幸福能力的核心又是什么?
这个方面老师也多次做了总结,家长学校上老师也不停的在说,第一健康的身体,第二健康的心理,要先成人,再成才等等。因为这些的确就是真理,不会错的。
而现实却又往往会很不同,说是说而已。老师有老师的宗旨,老师的宗旨和家长的略有不同,应试教育,成绩是重点,德育无从考核。
成绩和几件事情有关联,第一孩子本身的素质,聪明的、专心的,成绩会好些;第二家长课后抓的情况,不是很专心,但回家后家长看的紧一些,该写的作业写,多做些额外的,上兴趣班等等,俗话叫勤能补拙;第三看课堂45分钟,这个是考验老师的地方,游戏规则是大家全部按照教育局的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那孩子的整体成绩是反应老师的教学水平。
我列不出第四条来,也就这三条了,学生、家长、老师三个方面,如果有第四个方面的话,也不在讨论范围,就是学校的不同。
先说孩子,各不相同,多彩多姿,但每个班级总会有那么几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从来没有例外,这些孩子会干扰其他的孩子,一般学习也不会特别的优秀,好动,不守课堂纪律,家长很头疼,老师更头疼。
家长,有的有时间的,有的没有时间的,有的有条件,有的没有条件的,更是各不相同。
老师,老师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领导者,组织者,在里面需要协调各个方面,但目标很明确,自己班级孩子的成绩不好,即便自己的收入不受影响,也会觉得没有面子,于是就会和部分家长产生了”道“不同的地方。
内向、听话的孩子,老师不需要费太多的心思去管理,于是那些调皮的孩子就成了重点管理对象,网上都把老师的招数做了总结,一共有几十个办法来来搞定这些不太听话的孩子,在这里就形成了”冲突“的地方,因为老师的尺度把握稍有不慎,变会从教育变成伤害了。家长会干吗?当然不干了。为什么教育局三令五申的禁止体罚,这也是对老师的约束。
老师课堂45分钟,这应该说是老师的核心工作所在,但能力的差别,体力的差别,精力的差别还是存在的,所以课堂45分钟的差别还是客观存在的。这又造成了和家长之间的冲突,因为增大了家长的教孩子学习的时间,这个还是次要的,过多的课后作业,会让孩子过早的对学习失去兴趣。
于是矛盾产生了,特别和调皮孩子的家长之间,更加容易形成矛盾。
究其根源,老师的教育目的偏离了家长的教育目的,也偏离了老师自己说给家长听的目的,于是教育手段也偏离,心态也偏离了。
于是就有了每近考试,不停的发考试卷,从一年级开始即开始了题海战术,最后孩子的成绩都很好,很和谐,其实掩盖了差别,正常的情况应该从不及格到满分都有才是正常的,这样也便于了解不足,当然这样做最大的危害还是让学习变成一件异常无趣的事情。
于是出现了对调皮孩子的放任或者过度惩罚,不单无效而且会伤害孩子,家长自然意见很大了,有效的做法是首先是认同这种差异的存在,并且尊重这种差异,如果要做调整的话,是需要在非常平和的环境下进行。应该把握好对孩子的惩罚力度,既不能放任,也不能惩罚过度。
而真正的大环境是政府不停的在提素质教育,重视德育,可为什么绿领巾,红黑榜存出不穷?学校有学校的”道“,老师有老师的”道“,不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不尊重家长,是无法有效的解决问题,所以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才会变得和医患关系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