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668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钢琴家:范·克莱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2 16:03: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晗晗老师 于 2013-7-12 16:06 编辑

                                                                                       


范·克莱本(Uan·Cliburn,1934.07.12~2013.02.27),美国钢琴家,生于路易斯安那州,4岁登台演出,13岁在德克萨斯州的钢琴比赛上获奖后受聘于休斯敦交响乐团,15岁进入纽约茱莉亚学院师从Rosina·Lhevinne学琴。1958年参加原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一等奖,蜚声国际乐坛。1978年宣布退出乐坛,1987年才应里根总统之邀,在白宫为戈尔巴乔夫的到来重登乐坛。1989年曾重返苏联,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自此事业和名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2003年,获总统自由勋章。2013年2月27日在得克萨斯州病逝,享年78岁。  
人物简介 范·克莱本(1934.07.12~2013.02.27),美国钢琴家,二十世纪世界著名钢琴家之一。
克莱本一生充满了传奇式的浪漫色彩,1934年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的士里波特,十七岁前都由母亲教授钢琴——克莱本的母亲是位钢琴教师,曾经跟随阿图·弗利德海姆(李斯特的学生)学琴。
克莱本十二岁在美国国家钢琴大赛青少年组获奖,三年后进入纽约茱丽亚学院师从名师罗西娜·列文涅,1954年以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密特罗普罗斯指挥)首度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
1958年参加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荣获一等奖,蜚声国际乐坛;因为他是在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第一个美国人在苏联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因而成为美国的宠儿,在他回到纽约时,像凯旋归来的英雄一样受到市民的夹道欢迎和总统接见。
克莱本在青年时期就掌握了扎实的演奏技巧,具有简朴热情的演奏风格,在他演奏的黄金时期,有着高妙无瑕的技术、如诉如歌的音色和出神入化的音乐表现力,擅长演奏浪漫派的作品。
1962年,在德克萨斯州沃恩堡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PianoCompetition)。
而遗憾的是,到60年代中期他的演奏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失去了新鲜感,往往单凭直觉而又矫揉造作,声音也变得粗糙,以至他的本人的演奏,似乎只是昙花一现已成了历史陈迹。
70年代中期,克莱本忽然从音乐会舞台上引退,1987年在白宫欢迎戈尔巴乔夫的场合上演出后,克莱本成功的在莫斯科与列宁格勒举办音乐会,1994年开始中断长达十八年之久的巡回演出。
2013年2月27日早晨,范·克莱本因骨癌在美国沃恩堡的家中去世,享年78岁,这也是古典音乐界一周之内失去的第三位巨匠。
范·克莱本终身未婚。
早年生涯 如果要回顾克莱本早年的丰采与成就,一定得提到他在1994年逝世的母亲瑞尔蒂亚。她是克莱本第一位钢琴老师,克莱本总是称呼母亲是“激励我演奏的人”。
瑞尔蒂亚曾经跟随阿图·弗利德海姆(李斯特的学生)学琴,也是她决定让克莱本进入纽约茱丽亚音乐院师从资深钢琴名师罗西娜·列文涅。
克莱本1934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的士里波特,四岁第一次登台演出,克莱本表示:“母亲希望我能传承俄罗斯演奏传统。记得吗?弗利德海姆第一位钢琴老师就是安东·鲁宾斯坦。他同时受到鲁斯坦与李斯特两系的熏陶。母亲听闻列文涅夫人与她的先生约瑟夫大名已久,她十分钦佩列文涅夫人,她爱她,她觉得只有列文涅夫人才有资格当我的老师。”是列文涅夫力劝克莱本到莫斯科参赛,“我觉得他们会喜欢你的演出。”她告诉他。

蜚声国际 克莱本1934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的士里波特,四岁第一次登台演出,克莱本表示:“母亲希望我能传承俄罗斯演奏传统。记得吗?弗利德海姆第一位钢琴老师就是安东·鲁宾斯坦。他同时受到鲁斯坦与李斯特两系的熏陶。母亲听闻列文涅夫人与她的先生约瑟夫大名已久,她十分钦佩列文涅夫人,她爱她,她觉得只有列文涅夫人才有资格当我的老师。”是列文涅夫力劝克莱本到莫斯科参赛,“我觉得他们会喜欢你的演出。”她告诉他。
虽然克莱本在1954年赢得列文屈特大赛后立刻与美国最大的经纪公司签约,他的传奇故事却是从俄罗斯开始。
1958年,二十四岁的克莱本到莫斯科参加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带着金牌回到美国时,克莱本立刻受到美国人民英雄式欢迎。自从林白1927年首度完成单人横渡大西洋不着陆飞行,或是麦克阿瑟被杜鲁门解职后,美国人的情绪已经好久没有那么激动了。
赢得比赛后,克莱本不再只是个单纯的钢琴家,他成了美国在冷战时期超越苏联的象征之一。就在克莱本获奖前一个月,苏联发射全球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普尼克”。
当然,克莱本的获奖不只有政治意义,他是个优秀的钢琴家,除了技巧扎实、诠释富有想象力,“弹琴”对他而言并不是老套的例行公事。克莱本早期的音乐倾向浪漫温文,有如在音乐中飘荡着一股清新的微风。获胜归国后,克莱本成为举世闻名的钢琴家,从美国堪萨斯首府托皮卡到日本东京,他举办上百场音乐会,而他录制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也是首张销售突破上百万张的古典专辑。
从俄罗斯(原苏联)凯旋胜利回到美国后,克莱本录下他最拿手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号与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指挥都是孔德拉辛。孔德拉辛不但是克莱本在莫斯科参赛时最后一轮协奏曲的指挥,回到美国后,他在卡内基音乐举办的音乐会也是由孔德拉辛指挥。“拉赫曼尼诺夫的协奏曲是音乐会实况录音,”克莱本说:“而柴可夫斯基的协奏曲是几天后某个下午在四十二街一栋很大、曾经是舞厅的房子里录音。不过,录音并不顺利,所以我说:‘我们到卡内基吧!’卡内基只有当晚有空,而孔德拉辛和我都是夜猫子,因此我们从半夜一直录到凌晨四点。这段时间正适合(我们)工作。”
当克莱本在1960年再次回到原苏联演奏时,他的音乐艺术已经相当成熟。他在俄国弹奏拉赫曼尼诺夫第二号钢琴鸣曲。这首作品完成于1913年,由于结构杂,它被称为是一首“没有乐团的协奏曲”。拉赫曼尼诺夫对这部作品并不满意,同年又把它修改比较没有那复杂的新版本。然而,克莱本在这里却大部分采用原始版本,只有少部分变更为他认为更贴近拉赫曼尼诺夫原意的第二版。两版合并的结果,全曲更加洋溢着克莱本式的浪漫。
约在70年代早期,克莱本在位于纽约的RCA录音室录下多首柴可夫斯基与拉赫曼尼诺夫的作品。他挑选八首拉赫曼尼诺夫的前奏曲、一首《图画练习曲》(作品三十九)。除此之外,他还从柴可夫斯基迷人的钢琴小品《季节》中选出两首。这些录音仍然充满克莱式的热情,而在拉赫曼尼夫著名的升C小调前奏曲(选自作品三)中,克莱本的演出有如莫斯科的钟声,色彩十分丰富。

退出乐坛 克莱本在1978年忽然退出乐坛,主要的理由是他想充分休息并享受生活。在这之前,他已经不间断地演出二十年了!克莱本一退隐就是十年,“我知道迟早有一天,我得为自己休息一下。”
克莱本回忆道:“甚至赴俄国比赛前我就说过:‘我知道往后一生都会很忙碌,但是我想在中途好好休息一会儿,因为我明白再来的日子会比先前更艰难。’忙于演奏时,你会有很多事想做却找不到时间完成。我想听更多歌剧、欣赏更多好友的音乐会,我希望能轻松自在的旅行而没有演奏的压力,我还希望享受生活。不过说实话,我自己也没想到这个‘中场休息’居然会长达十年。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是我喜欢这样轻松简单的生活,在这段期间,我总会被类似‘范·克莱本隐居’这类的文章吓到。而我总是说:‘哎呀!他们根本不了解我,我的生活离隐居可差远了。我喜欢社交,我喜欢接近人群,而我认为他们也喜欢我。大家还是可以经常看到我,只不过我没有上台演出罢了。’”

壮心不已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为了在白宫接待戈尔巴乔夫,特地邀请克莱本到白宫演出这时,克莱本觉得他已经可以随时再度步上舞台。
“事实上,”他说:“我已经备妥一阵子了。我总是弹给自己听,但是直到(重回舞台)前一年,我才正开始认真练习,我想,我是在等待重返舞台的好时机,这场白宫音乐会。……记得那天晚上,所有事情都是那么温暖体贴而又让人兴奋,当我向众人鞠躬时,戈尔巴乔夫对着我微笑,让我忐忑不安的心一下子轻松不少。……”
第二天,克莱本为戈尔巴乔夫演奏的录像带立刻传遍全球各地,但偍他仍然没有立刻全心投入音乐会演出。1989年,戈尔巴乔夫夫人邀请克莱本到俄国为她支持的慈善机关演出。克莱本欣然同意并于1989年夏天到俄国与费城管弦团合作柴可夫斯基与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
克莱本的生涯再度达到高峰,他的风格比以前更大胆、自信而且华丽。
克莱本1989年回到莫斯科与彼得堡演出后,克莱本并没有再度退隐,在他的晚年,每年至少会举办十二场以上的音乐会,演出地点从美国广至日本。对克莱本而言,生活似乎变得愉快多了;除了再振声名,他终于在德州佛特沃斯定居下来,而这里也正是每四年举办一次的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大本营。



人物影响
1962年,以范·克莱本命名的国际钢琴比赛启动,每4年在得克萨斯州的沃思堡举行一次,如今已发展为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齐名的国际四大钢琴赛事之一。
《卫报》在对范·克莱本的评价中称其“身为古典音乐家,而享有摇滚巨星的待遇”。
范·克莱本基金会的公关主任玛吉·埃斯蒂斯对外发表声明:我们怀着巨大的悲痛告之,伟大的钢琴家范·克莱本先生因患骨癌在他家乡得克萨斯州沃思堡平静去世,告别了他所爱和爱他的人。
玛吉埃斯蒂斯(生前挚友):“范·克莱本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是享誉世界的传奇,他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耀眼的音乐才华将成为照亮后人的明灯。
社会评价
范·克莱本的传奇是冷战时代的产物;回顾历史,他赢得1958年首届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头奖,既证明艺术成就可以视为综合国力的一部分,也确认优秀的艺术家能够超越国与国的隔阂迷倒所有人;坊间流传着当时的苏联领导人,那个用皮鞋敲打联合国讲坛的赫鲁晓夫,是如何同意给他头奖的经过。
在留下的贝多芬第5“皇帝”钢琴协奏曲录像中,终场时我们能看到赫鲁晓夫如何为克莱本的演奏喝彩与鼓掌,他在包厢里的表现和现场那些热情的观众如出一辙。
克莱本留下的大部分录音是他在获奖之后回国录制的,录像则以莫斯科的现场为主。最让人感动的,是克莱本与康德拉申指挥的莫斯科爱乐乐团合作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这两首协奏曲因其旋律优美,情感磅礴宣泄而得到演奏家和听众的喜爱。尤其是第三钢琴协奏曲,因为技巧上的艰难和对演奏者体力的苛刻要求,成为钢琴家演奏水准的试金石之一。
当年这位24岁的年轻人,已经颇具古典学派大师的风度,优雅而高贵的气质,端正而不滥情的触键;当年的莫斯科爱乐,亦是一杯透明浓烈的伏特加酒。
克莱本与乐团的竞奏在气势上旗鼓相当;在乐团全奏的乐段,他的钢琴独奏声部犹如点燃这杯烈酒的一根火柴,使得音乐厅里的气氛犹如烈火熊熊。然而,这并不影响他所擅长的歌唱性、抒情性表达。
首位获得范·克莱本比赛冠军的华人钢琴家张昊辰:老人不见丝毫悲观颓丧,手舞足蹈地讲着年轻时的往事。他还反复说他是如何有幸懂得什么艺术是永恒,而这个商业化的年代里太多的人不懂,说着激动得连氧气管都拔了。回来的途中我在想:有了艺术或许无法教给一个艺术家对死亡的无惧,但至少,他不会害怕活着
范·克莱本生前挚友玛吉埃斯蒂斯:范·克莱本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是享誉世界的传奇,他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耀眼的音乐才华将成为照亮后人的明灯。


中国情结



2009年夏,在范·克莱本发起并主持的第13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力助中国青年钢琴家张昊辰脱颖而出;而他与中国钢琴家刘诗昆的相隔50多年后的重逢,被称为“世纪之拥”。[4]
1958年,范·克莱本与刘诗昆共同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分获第一、第二名;由于当时美苏正处于冷战时期,他的获奖,缓解了双方的紧张局势,捧着奖杯回到美国的范·克莱本在纽约受到了英雄凯旋般的欢迎。但他并没有成为足迹遍及天下舞台的演奏家,1962年,他创办了四年一度的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致力于培养青年人才。如今,这个赛事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钢琴大赛之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中国选手也开始进军这个比赛,其中,王笑寒在2001年闯入决赛,陈萨于2005年获得第三名;由于中国年轻人的成绩不错,因此,2009年的第十三届大赛从上海开始进行全球初赛,当年,正在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深造的上海籍学生张昊辰夺得金奖。
从莫斯科分别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范·克莱本与刘诗昆的命运遭遇截然不同;在友人帮助下,两人在沃斯堡市举办的范·克莱本钢琴比赛50周年庆典活动中重逢拥抱。当时,范·克莱本不但向刘诗昆发出了担任比赛评委的邀请,两人还相约,重返莫斯科同台上演钢琴音乐会。[5]
范·克莱本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中国钢琴家郎朗称:“钢琴大师范·克莱本和指挥大师沃尔夫冈·萨瓦利什相继辞世,沉痛悼念两位大师!我还清晰地记得萨瓦利什大师在费城管弦乐团100周年的时候邀请我在人民大会堂合作演出。永远怀念两位大师!”,另一位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的钢琴家王羽佳则用英文播报了克莱本离世的消息;对于爱乐人而言,这些音乐巨匠仍然活在他们的作品之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3-7-23 18:49:33 | 只看该作者
哇塞~~好帅!!
3
发表于 2013-8-8 16:25:4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赞一下!
4
发表于 2013-10-10 09:42:11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大学有学过范克莱本国际音乐节。
5
发表于 2014-3-25 13:29:1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非常不错,收藏了
6
发表于 2014-3-25 13:53:48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下!
7
发表于 2014-3-25 16:03:44 | 只看该作者
哇塞,,,好帅的感觉。
8
发表于 2014-5-15 18:21:5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不错的版块,支持加油咯,加油加油
9
发表于 2015-8-20 13:55: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