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对登高总有着天然的向往,然而生活就像乐章一样,有起必有落,有平坦也有坎坷。“爬上山顶并不是为了让全世界看到你,而是为了让你看到整个世界。”在最后一个休止符来临前,我们都应该勇敢地站上人生大舞台,奏响自己生命交响曲的最强音。
相信许多去欣赏交响乐的人都跟当初的我一样,不太明白为何有的指挥在台上手舞足蹈,有的却只是轻轻地动动指尖,使使眼色。既然演奏家的水平都那么高,还非要人来指挥不可吗?著名指挥家与菜鸟常任指挥的差距究竟在哪儿呢?其实,正如美国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所说,指挥是在“弹奏”整个乐队。犹如跳动的心脏,指挥决定着音乐脉搏的强弱快慢—一个乐团的水平和风格。
首席指挥决定演奏风格
一般的乐团都有常任指挥跟首席指挥。常任指挥类似于足球队中的助理教练,负责日常的排练、磨合。知名乐团的首席指挥都是大腕,有的身兼数职,一年之中与乐队共处的时间不算太长,但乐队的配合跟演奏风格基本取决于这位“老大”。
许多指挥家都是一专多能—精通一件乐器、懂得演奏多种乐器,还得掌握广博的文学、艺术、历史知识,了解作曲家的特点和思想,领悟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总之,要把那么多人跟乐器捏合在一起真是一门技术活儿。指挥一个乐团演奏名家作品相当于二度创作,这也是为何同一个团在不同的指挥执棒时,演出效果有可能迥然不同的重要原因。
有时要严格按照谱子来走,有时候加上自己个性化的演绎。“这场演出是常任指挥担当的,效果可能一般,我们换一场看吧。”在售票厅里经常可以听到相对资深乐迷间这样的对话。
怎么看懂指挥
打拍子
首先,指挥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打拍子,掌握好乐曲的节奏;就是表达强弱变化,但具体怎么表达、如何演绎?除了靠乐手的演绎,更要看指挥的统一调度。
一般来说,乐曲慷慨激昂,指挥的动作幅度就大,挥拍也很有力。乐曲柔和宁静,指挥动作幅度也会减小,在视觉上直观提醒着乐队的每一个人。
眼神表情
在演奏过程中,指挥的眼神和面部表情除了感染乐手和观众,还能起到提示的作用。比如哪个乐器什么时候该加入了,哪个声部的声音过大了,节奏不稳了,指挥都会通过示意去提醒。因此,有时候我挺享受坐在音乐厅内面对指挥的那几排座位上。既可以近距离地看乐手演奏,又可以洞悉指挥家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有的“德式”指挥较为严谨,专注于乐曲本身的演绎,而“美式”指挥则更看中“用户体验”,非常善于调动观众情绪。
手势
此外,起手式和收势也独具魅力。当乐队开始演奏前,指挥家将手一提,全场观众似乎都屏住呼吸,兴奋而专注地等待第一个音符的到来。而乐曲结束前,无论是刚劲有力地握拳还是不经意地挥一挥棒,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绪随之起伏。
感悟——奏响生命交响曲的强音
人们对登高总有着天然的向往,然而生活就像乐章一样,有起必有落,有平坦也有坎坷。周末跑山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享受音乐的人,也许某些人收入不丰厚,因为我听他们一直在讨论养老金跟水电费,但看得出来,他们的心情是愉悦的。
“爬上山顶并不是为了让全世界看到你,而是为了让你看到整个世界。”在最后一个休止符来临前,我们都应该勇敢地站上人生大舞台,奏响自己生命交响曲的最强音。
人总会遭遇各种失败、挫折,但无论经历过什么,自己一定要振作起来,或许不平常的旋律才更扣人心弦。就像在越野跑界被誉为“K天王”、年仅26岁就几乎包揽所有知名赛事桂冠的Kilian Jornet在自传中说的那样:“生命中总会遇到那么一天,你得决定登上哪一趟人生列车,一旦上车,就无谓再回头猜想另一趟会发生什么事。在这趟旅程中极尽欢乐,你得让你的旅途尽可能地更有意义。我们被不同的路带往不同的地方,但引领我们去发现每条路上的美好风景、幸福时刻的,却是我们自己的脚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