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海,青岛人的骄傲。
中国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由于历史、由于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唯有19世纪末所诞生的青岛,才将大海揽在自己的怀中,使海成为城市的有机成份,构成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美丽风貌。一个中国人,可以不知道开封不知道洛阳不知道石家庄在哪里,但谁不知道黄海之滨有个青岛!
这便使青岛人有了独特的取之不竭的骄傲资本。
青岛人走遍中国,闯遍世界,但他的心却会永远留在青岛。这并不是一般的乡恋,而是对青岛对大海的特殊依恋。读读青岛人向外地同学、战友、朋友夸耀青岛时的表情吧!那自豪的表情中,就澎湃着大海的激情,饱含着大海的宽容。这使历史文化并不悠久的青岛人,从未在北京南京西安杭州人面前产生过自卑感。许多青岛人甚至不知道这些城市中人,同样有着强烈的自傲情结,当今首都或历朝古都的历史,使他们的话语底气硬是很不一般。因此,当青岛人长了见识,便会主动让人家三份:啊北京,啊南京,啊啊西安、杭州,我去过,你们那城市出名,了不起,谁不知“首都气象”、谁不羡慕“六朝古都”、谁不晓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但我们青岛的海,你见过么?比起大海的气派,比起青岛的洋气,你们那些名都古城统统早死过去了——当然,这后一句是咱青岛人自己在心里说的。
甚至还有济南。这座作为山东省会的名城,青岛人一提起,就顿生不屑:济南,土气的很,夏天还能把人热死,那是人呆的地方?这甚至使青岛人早把自己开除出山东省。我们说“我是青岛人”时,口气中蕴含的骄傲成份,绝不亚于“阿啦上海人”。若说“俺是山东人”,那整个是一大憨形象,先自矮了三分。有次在井岗山旅游,几位江西老表见我掉队了,便远远招呼:“老山东——”。我回头一看,咦,没人,哪来“老山东”呀!再一想,哎呀,那明明是叫我嘛!这大概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被称为“山东人”,嘴上不说,心中却好一阵不悦。
当然,青岛人的这种骄傲,也是叫外地人给宠的。七十年代我去无锡出差,在太湖边碰到一位干部模样的人正在向一群女孩夸耀太湖美、无锡美:“我每年都要回无锡看看,全国我走遍许多城市,根本没法与无锡媲美”。我一边欣赏太湖美景,一边听他炫耀,正在将无锡与青岛做比较呢。他突然转过头来问我是哪里人,那意思肯定是想借我的口验证他的结论。我便照实回答:“青岛人”。他愣了一下,“青岛也是好地方,青岛有海,也很美”。女孩子们便将脸唰地转向了我,我突然脸上热辣辣的,赶紧离去,而他,却也悻悻地终止了解说。我无意中扫了他的兴,不免有些愧疚,但很快,心中便美滋滋的——是青岛,让我吸引来姑娘的目光!
这便是青岛人骄傲的根据:青岛的美,就连最主观的人,都要客观地承认。因此,青岛人可以口头上宽容外地人对青岛人方方面面的批评,但却绝不允许人家说青岛不好。据说当年山东大学,便曾发生过青岛学生与济南学生为家乡“决斗”的故事,不用说,青岛学生所捍卫的就是青岛的美。至今一位无锡籍的市府干部,常常回想起初来青岛的感触:“那时,如果说青岛不如无锡,青岛人都想揍你”。这种自恋情结,也造成青岛人的弱点,只要外地人夸几句咱青岛美,我们就不知姓什么了,就会慷慨解囊,热情款待,做出些让上海人看来是很傻冒的事情。
每到夏季,外地亲朋好友同事同学就会结伴来到青岛,那是扑着咱青岛人来的。既然我们在他们面前曾吹过青岛美,那能不让人家见识见识吗?早先,旅游业不发达,青岛人接客是“全陪”,从接站到送站,其间吃住玩全包。如今,客人住旅馆了,青岛人也最少要“两陪”:陪吃、陪玩。吃要吃正宗的活海鲜,玩起码要从栈桥逛到石老人。累不累?累!费不费?费!但只要客人临走说一句,青岛真美,我终生难忘,一切就都结了!每年夏季,当我接待招待完外地熟悉或不太熟悉的朋友“会友”时,他们也是这样说些很热情的赞美青岛、感谢我的话。问题是热情完了,人家可能就忘了。有时,当我偶尔路过他们所在的名都大邑时,打电话礼节性地问候一下,某些人竟连礼节性的邀请都不会发出!这便是许多青岛人遇到的困惑。青岛人的热情,往往得不到回报,但我们却依然年年热情如故。我常常反思,青岛人这样做,值吗?回答是,值!因为我们是为青岛的美丽请客,为大海请客,是并不期望回报的!
青岛人对大海的爱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青岛人对大海的这种爱与其说是一种生命意识,不如说是一种审美态度。大海并不是青岛人的生存基础,更不是青岛人的征服对象。我敢说,99%的青岛人不是渔民的后代,99.9%的青岛人从未下海捕过鱼。在我们的这一代,或我们的上一代,青岛人还有个“赶海”的概念。所谓“赶海”,也不过是挖挖蛤蜊钓钓蛏子而已。今天,随着城市对大海的侵略,“赶海”的概念已经消失。年轻一代青岛人,甚至不知还有挖蛤蜊、钓蛏子这一说。海离我们的生存越来越远,但我们对海的依恋却越来越深了。
很难想象,离开大海,青岛人怎样消闲怎样娱乐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排解心头的苦闷。每到夏季,青岛的海水浴场人头撺动。但青岛人大多只是去“洗海澡”的。“洗海澡”再生动不过地体现出青岛人与海的关系——海只是我们游戏和享受的对象。满潮时节,你看吧,如蚁的人群聚集在浅海处,形成一条弧形带。大浪袭来,在一片呐喊声中,上万只黑脑袋一起激动地挣扎着,抖擞着水珠、也抖擞着精神从水来钻出来。人人体验着与大海搏斗的喜悦,战胜大海的快感。但这算什么战胜呢!它只是一种美学意义的胜利,青岛人是在自我陶醉!
曾几何时,上海人在外滩墙头“比肩接臂”谈恋爱的情景是岛城青年的一大谈资。他们每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一米,据说手臂长些的,甚至有搂错对象的危险。而即便是在住房最困难的时期,青岛青年也从不缺少谈情说爱场所。远远看去,海边礁石上那一对对临海而坐的情侣,是何等从容娴静,何等诗情画意。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恋人的心扉,海风悄悄传递着青春誓言,他们装点着大海的美景,大海见证了他们的爱情。有过这样山誓海盟爱情经历的伴侣,能不白头偕老么!当然,也有失恋的。失恋的情感虽然很美学,但却极痛苦。那就向大海敞开心扉尽情地痛哭吧,你把泪水洒进大海,海浪便抚平了你痛苦的皱摺。有时,也会听到失恋少女跳海被救的新闻,但不必担心,那大半不会是咱青岛姑娘;大海孕育了青岛姑娘的开朗性格,即使失恋,也不至到这份上——大海会晒笑我们的!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青岛人喜欢海,不仅喜欢海的开阔、海的风情,更喜欢海的气势、海的力量。每当台风来临的时候,大批青岛人不是躲避起来,而是冒着风险,专程去海边观浪。那一排排几乎要将栈桥掀上天的巨浪,前扑后继地汹涌而来,真个是惊涛裂岸,卷起千丈雪!这刻,你才能真正体会出什么叫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而青岛人赞赏的就是大海这种无敌天下的气魄、锐不可当的精神。听吧,每当浪花击岸腾空时,观潮人群中便会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这是青岛人在与大海共鸣,这也是青岛人在接受大海的洗礼。真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青岛不看浪:我一生中也走过不少地方,但如此惊涛拍岸的景象,我从未在其它江河湖海中见过;我也到过观赏过壶口和黄果树瀑布,但它们给我审美刺激感受,都不及在青岛观浪!
不过,细细想下去,问题就出来了。大海的确让青岛人自豪,但青岛人自豪到了如此自豪的地步,却实在没啥道理。因这大海并不是青岛独有的,更不是咱青岛人创造的。我们整日沉湎在对大海的审美中,却恰恰使青岛人疏于创造,使青岛人缺少真正的可以自豪的文化,包括民俗文化。
有一次,飞机在西安机场误班了,漫长的等待中,我向几位准备来青开会的西安姑娘吹起了青岛的美。可能是时间太长,吹的有些过头,其中一位坐不住了。他问我吃过“羊肉泡”没有?我当然吃过。“但你吃的肯定不正宗。你知道,俺们这里光面食就有多少种吃法?不知道吧?六十多种!”她那表情,恨不得把我馋死。
其实,不就是“羊肉泡”“面疙瘩”之类吗!我们的海鲜才真正把你馋死呢!嘴上这样否定着,但理性却让我服输了:咱青岛的吃,实在谈不上什么文化。青岛人吃海鲜,大酒店里虽然有各种菜系,各种名堂,但做来做去,做到最后,青岛人最叫好的,还是原汁蛤蜊,原汁螃蟹,顶多加些姜汁,一碟醋而已。既然原汁原味的海鲜最好吃,何必瞎折腾呢?但这样一百年吃下去,青岛人肯定也不会把蛤蜊做出几十种花样来。这可能就是青岛人的局限所在:条件太优越了,于是便不思进取。
的确,当青岛人欣赏大海,甚至陶醉其中时,看不到我们已经把自己的思想给封闭在海湾之中了。我们不是越过大海,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丰采,而是在想象中,陶醉着青岛的知名度:青岛是东方的瑞士,青岛啤酒是世界名牌……。实际上,青岛正在落后。进入九十年代,青岛人这种不思进取、视野偏狭,还莫名其妙自傲的心态,被所谓“红瓦绿树综合症”击醒了。青岛人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深圳、与大连、甚至与宁波相比,青岛人虽然开放但却是小家子气的。
青岛人打开了狭小的视野,青岛也随之冲破了狭窄的版图。老青岛,背山临海,山是丘陵,海是港湾,由此造成青岛人的气魄狭小或性格保守;今日新青岛,背是浮山,山峰峭陡,面对黄海,海势辽阔,由此所昭示的,不正是青岛新生代所拥有的博大胸襟和吞吐环宇的气势么!今天,大海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自豪的资本,更是奋进的动力。正是有了这种动力,青岛人所引以自豪的,不再仅仅是大海,更是青岛的海尔、海信!海尔是青岛闪光的名片,海信也是青岛闪亮的名片。还有青岛啤酒,还有颐中、双星、澳柯玛。今天,青岛人在向外地人夸耀青岛的自豪表情中,已充溢着一种文化的自信:老朋友,别不服了,咱就比着数全国著名的品牌吧:你数一个,我数一个,数不到三,就把你毙死!何况,我们还有大海!
的确,今天更多的人是通过青岛的名牌了解青岛的,更多的人对青岛的钦服也是发自内心的。一个城市同时诞生这样多的著名品牌,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大上海,虽然声名赫赫,但自从被海尔攻破之后,他们的家电品牌就几乎全军覆没。至于天津重庆南京武汉西安沈阳哈尔滨等等,这些著名的大城市,人们竟硬着舌头也数不出几个与青岛媲美的品牌,顶多是个方便面啦、“红桃K”啦、还有“疗效好不看广告”的“立即停”啦!其实,早就有学者把青岛的名企与海洋文化、与蓝色文明联系在一起了。无论是“海尔”还是“海信”,这里冠名的“海”字,已不仅仅是地域或语义上的象征,而是渗透着一种企业理念、企业精神。海尔是海,海信也是海,青岛的企业都是海。今天,青岛正在走向海洋、走向世界。
但这仅仅是开始。能孕育出世界一流企业家的青岛,肯定也能为中华民族、为整个人类贡献出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作家和运动员。青岛人将会创造出更多的无愧于大海的业绩,大海将为青岛、为青岛人而骄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