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山东人是距今约四五十万年的“沂源猿人”。在古文献中,最早的山东人被称为“夷”。“夷”有二义,一指远古时期华夏族以外的所有部族,此为广义;狭义的“夷”仅指东方之人。从“沂源猿人”以后到齐、鲁建国,这个漫长历史时期的山东人,皆可谓之“夷”。 许慎《说文解字》大部“夷”条:“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在甲骨文中,“大”字像一个正面站立、两腿分开的人形;《说文解字》中收录的“大”字也如是。“夷”字的造型乃一身材魁梧的大汉在腰部佩带一张弓,这就是东夷人的形象。
东夷人又以仁义著称。在远古“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之中,古人对南蛮、西戎、北狄颇多贬斥,说他们是不识礼义的未开化的粗俗鄙野之人。而对名列“四夷”的东夷人,虽也有贬斥,但也不乏称颂赞美之辞,说他们仁而好生,天生柔顺,容易以“道”来感化他们云云,还说东夷有“君子不死之国”。就连孔子对东夷人也极具好感。
这大概是山东人传统性格的“基因”。
但是,山东人传统性格的奠基,自齐、鲁两个诸侯国家的立国始。
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把他两个最大的功臣周公和姜太公纷纷分封在山东的鲁国和齐国,周公的儿子伯禽及其子孙,姜太公及其子孙,在其治国理政中,实行了崇礼尚义的政策,加上管仲、孔子、孟子、孟庄子、墨子、荀子、晏婴、房玄龄、郑玄等历代贤哲的倡行弘扬,形成了闻名世界的齐鲁文化,加上无数民众的躬身实践,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山东人的性格特点。
文化传统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齐鲁文化塑造了山东人鲜明的传统性格。在山东,齐鲁文化特别是孔子作为一个文化巨人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尤其是山东人独特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孔子的思想和主张,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山东民众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之中,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人们安排自己的生活、处理各种事务、协调各种关系、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成为民风民俗生成和发展的基本遵循,成为塑造山东人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的最高准则。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给齐鲁大地带来荣耀和辉煌,也给予这块土地太多文化传统的负荷。山东人性格中也有诸多不足,主要包括:思想保守,文化守旧;观念闭塞、言行土气;义气至上,不计后果;讲究排场,死要面子,等等。因此,山东人在继承发扬其优秀传统的同时,也应该在自己的文化和性格中增加新的因子,修订损益,除旧布新,才能变得更加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