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32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教育的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0 14:5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一直在宝之道答题,并且只回答“小儿行为与心理”这个分类下的问题,和个别的关于“入学前后”的问题。当然对于我这个没有孩子的人来说,不免有的人会质疑,我怎么能够了解孩子,怎么能够提供有效的答案,并且还好意思是标的原创。

    先来说说我,我毕业于北师大心理学系,并且我现在在做的工作是针对不同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和孩子的成长辅导。了解过上千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也给几百个家庭的家长给出了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或是怎么解决他孩子的问题的指导。在这儿,说这些不是为了表现我是谁,而是希望用这样的背景来让家长看完我写在下边的话。请所有容易激动的人看完所有的文字后再发言,谢谢!

    在工作中,我和同事们常常会说一句话:孩子是好孩子,如果家长解决了自己身上的问题,孩子就没问题了。的确,孩子虽然在出生的时候就具备了一定的性格,但是后天的培养却是受了父母极大的影响的,父母的所作所为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显现在孩子身上。

    有几点很基础的建议想和父母们说:

    1、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都有自己的思维。有些家长会在自己也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把自己未完成的事情,加在孩子身上。特别典型的事情,就是当父母在工作中的表现没被认可的时候,会给孩子一个很高的目标,特别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最优秀的人。实际上,这时,家长早已经忽略了孩子具体的能力水平,忽略了家长需要给孩子一个能够努力一些就达到的目标帮助他来提高。家长是要用孩子的成功来平衡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落。

    2、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请父母们蹲下身和他们平视。平等,并不等于没有规矩没有规则。而是,在尊重彼此的想法上平等。孩子有他思索的权力,所以父母们有的时候需要蹲下来问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做。只是平等的询问,并非身份的压迫,也许这种火候的掌握比较难。

    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些家长认为过去的教育方式太过古板,而希望用一种开放式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的想法很好。但是,家长要掌握一个尺度。现在每家基本都是一个孩子,很多父母自身也是独生子女,结果就是6个大人围着一个转,有的时候家长就任意由孩子发展。所以,很不好意思的说,我现在的学生中,没有规矩的越来越多。这点儿,还需要家长严肃的给孩子树立这样的规矩。

    4、家庭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需要一致。如果从一个三口之家来看,最理想的状态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爸爸和孩子的关系与妈妈和孩子的关系之间是一样的。很多家庭是不等腰三角形,也就是说父母中的一方与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这样容易出现的结果就是另一方会用一些“讨好”的方式来拉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自然会从这其中得到很多好处。这些好处可能是任何方面的,不过大多数都是和他亲近那一方让他得不到的好处。比如,和孩子近的是妈妈,妈妈答应他考试到90分给他买玩具,很有可能爸爸为了拉近和孩子的关系,孩子考到80就给他买了。当然,有的时候这种情况完全是家长无意识的行为,家长很难意识到是在讨好孩子才这样做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家长——父母包括祖父母那一辈人,彼此之间在教育上的分歧,要背着孩子来解决,不要让孩子知道,他在这个家里边是可以从谁那下手获得利益的。

    5、父母要区分到底在满足谁的需要。很多孩子都要面对着父母的一个提问:你更喜欢妈妈还是爸爸。要非从一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实这个问题代表的是父母心里的渴望,希望孩子更喜欢自己。都说了父母心里的渴望,所以,要孩子喜欢自己,这是父母的需要。当然,有的家长心里会希望孩子依赖自己,或是希望能时时刻刻看到自己的孩子等等等等,各式各样。所以家长会做出相应的各种行为,比如妈妈希望孩子更喜欢她,那么爸爸在批评孩子的某一个事情的时候,妈妈就容易表现我出不说你,我站在你这边说爸爸不好这样的状况。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用么?有害而无利。虽然满足了妈妈的需要——孩子喜欢她,但是满足不了孩子的成长需要。所以父母们在很多问题上,需要问问自己,是自己需要还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这样,会帮助你做出更有利孩子的决策。

    6、父母的初衷和自己的行为要一致。也就是说,父母希望孩子是怎么样的,自己的行为就要能够帮助实现这个目标。举例说,我有一个学生,他妈妈希望他能够更男子汉一点,可是他要参加冬令营活动,这妈妈就开始担心了,安全吗?天冷感冒怎么办?跟其他孩子关系不好怎么办?等等等等,最后说,要不还是别去了吧,我不放心。这个妈妈的行为怎么能够帮助她达到她对孩子的期望呢?所以,父母们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有的时候需要狠心。

    现在想到这么多,就先写这么多了。教育实在是一个很大的并且需要家长很多思考的话题,更多的可能是反省吧。

    还有一个想提醒在宝之道提问的朋友,你在提问的时候还需要把孩子的年龄,性别还有问题的表现说的详细一点。其他的网友给你回答的时候才能更有针对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