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396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招巧对宝宝“餐厅兴奋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2 13:4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宝宝外出用餐,餐桌上丰盛的菜肴,根本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他对那些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和肉没有任何兴趣,他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津津有味地吮吸手指,一会儿会发出狼一样“嗷嗷”的叫声,一逮到机会还要四处游走一番,反正就是不会乖乖地坐下来填饱肚子。面对这样的宝宝,你该怎么办?

  尽管知道那个小家伙一到餐厅里就会出你的洋相,给你捣乱,但是你不可能完全避免带他外出就餐。而且,专家也认为:在教给孩子文明举止这个长期的课程中,外出就餐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功课。所以不要因为你的恐惧而免除孩子的这项社会实践活动。孩子并不是唯一一个需要学习如何就餐的人,大人也一样,有了孩子以后,将不再那般悠闲地在餐厅里享用美食,应该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拿着玩具,保护孩子,并关注孩子安静地吃饭。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每次出去吃饭你都要严阵以待,时刻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只要事先有所准备,你完全可以尽情享受美食时刻。来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应该怎样做。这里我们为你提供能够让孩子愉快,也能让共同进餐的人愉快的5个策略:

  1、 选对用餐地点——避开就餐高峰,选择非高档餐厅最明智。

  很多时候,你所选择的餐厅以及你们到达的时间就决定了这次就餐是不是能够愉快地结束。避开就餐高峰,选择一个非高档餐厅是最明智的。这样不但餐厅服务快捷,而且服务员或者就餐的人也不会因为孩子引起的些许混乱而心生不快。

  那么怎样可以在第一眼就知道自己是不是选择了一处适合幼儿就餐的餐厅呢?

  首先要看服务员的态度,看他们是对孩子微笑还是退缩,假如她还交给孩子一袋画笔,你就完全可以确定这里肯定是欢迎小孩子的。

  你也可以查看其他情况,比如他们给孩子铺上的不是桌布而是适合孩子随手涂鸦的垫子,餐厅备有一排儿童餐椅,甚至还备有儿童菜单,以及鱼缸或自动电唱机等。

  这些具有家庭氛围的布置能够让孩子很快地适应,并充满安全感。他就不会因为害怕或不适应而坐立不安,或者开始哭泣了。

  2、 避免长时间、枯燥乏味的等待——分散宝宝等待时的注意力,让他高高兴兴等待饭菜上桌。

  即使在刚进入餐厅时孩子的心情很愉快而且非常合作,但相信这种情况维持不了多久的。在餐厅的时间越长,就表示“灾难”发生的几率越高。所以,每次外出就餐时最好遵循一条规则:事先打电话预定,让餐厅先备好桌椅并点好饭菜,当你们到达那里时一切都准备好了,半个小时就可以吃完离开了。

  假如事先做好详细的计划既不是你的行事风格,也不合乎餐厅的规定,那么你能做的就是要么等待要么先给孩子点一些饮料和点心,但是不论哪一种方法都有缺陷:让孩子枯燥的等待本身就行不通,但是如果点心和饮料就已经填饱了孩子的肚子,等正餐上来,估计孩子也吃不下了。给你一个建议,在饭菜未上桌之前,你可以准备一些玩具或其他东西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他玩一个手偶游戏,或者一起讲一个童话故事,都可以打败饭前的无聊,让孩子高高兴兴地等待饭菜上桌。

  3、 随身携带宝宝喜欢的物品——童话书、画笔、玩偶以及其他最受孩子喜爱的小东西。

  实际上,带幼童到餐厅就餐最好的建议就是那句著名的口号:时刻准备着。也就是说要随身带好童话书、画笔、玩偶以及其他最受孩子喜爱的小东西等等。

  除了要准备好这些娱乐性物质外,你还可以带些孩子平时最喜欢的餐具,就像妞妞妈一样,因为担心20个月大的女儿不习惯餐厅,所以她总是给女儿准备好最喜欢的勺子和不怕摔的小碗,而且每次都要带3把勺子,如果一把掉在地上,马上就能有一把干净的可以用。另外,也别忘了带上孩子常用的围嘴和杯子等。

  4、 在上菜前可以带孩子看看周围景致

  与其坐在桌子前等待,还不如在孩子还没开始烦躁之前就带着他四处走走。很多餐厅都有漂亮的大鱼缸,和各式各样的鱼、虾、螃蟹,顺便教孩子认识一些生物也不错嘛!

  另外,很多餐厅的装潢也很好,有小桥流水,还有竹林木椅,带宝宝参观一些,让他摸摸石磨,看看辣椒,既认识了景物,又消磨了时间一举两得。

  5、 该放弃时就放弃——假如直觉告诉你孩子无法保持安静,也许离开是最好的办法了。

  不管你怎么努力,总有控制不住局面的时候。有一次天天妈带天天去一个新地方吃饭,差不多刚坐下,麻烦就来了。天天妈回忆说:“餐厅的高椅太矮了,孩子的下巴刚刚够到桌面,这令她很不舒服,开始烦躁,我知道一时半会她是不会安静下来的,虽然这时候饭菜都已经上来了,但我们还是决定打包回家吃。”假如直觉告诉你孩子无法保持安静,也许离开是最好的办法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3:44:13 | 只看该作者
跟3岁前宝宝玩的学问
3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3:44:25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跟未满3岁的宝宝玩游戏?这是一个让很多年轻家长困惑的问题。来自香港的亲子教育专家桑吕敏妮女士和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新华实验幼托园园长杨蓉都给出不少答案。



  两位专家都说,游戏是0-3岁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工具。通过游戏,孩子能运用自己的感观,认识周围的事物,测试其他人的反应,同时发展及认识自己的能力。但宝宝们并不在意自己能从游戏中得到些什么,他们在意的是能体验些什么。所以,游戏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做游戏,要注意的事情还不少



  陪孩子做游戏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想做好游戏,要注意的事情还不少。首先要注意的是,亲子游戏是以小孩子为中心,游戏为他们而设,所以家长要考虑他们的能力及兴趣。桑吕敏妮女士风趣地说,如果家长要求3岁前的孩子做一个翻开报纸找“恭喜发财”的游戏,小孩子肯定不会做,因为这对他来说太难了。所以先进行一些他们熟悉又喜欢的游戏,会使他们更加投入在游戏活动中。



  设计游戏并不在乎材料有多好,普通的一张彩纸就能设计出很多有意思的游戏来。但要引起孩子的兴趣,并通过游戏有所发展,就要在游戏的设计上下足工夫。幼儿年龄小,因此,活动要注意动静交替,集体活动与分散活动相互结合,但时间不宜过长。



  其实,孩子是通过游戏去学习和适应的,所以游戏要反复进行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宝宝们并不介意反复地做同一个游戏。当他们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游戏时,会通过模仿去学习。所以家长以身作则参与游戏,可以鼓励孩子更主动参与。值得引起家长注意的是,亲子的感情并非一两次游戏就可以建立或维系,定时的亲子游戏可建立长久的亲情。



  亲子园里如何和宝宝一起游戏



  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新华实验幼托园园长杨蓉则与家长一起分享了亲子园中的游戏。她说,参与亲子活动是3岁前儿童教育最主要的一部分。亲子活动最好家长能够陪同。通过亲子活动,能让孩子产生安全依恋,在此基础上儿童的生理需要和情感需要才能得到满足。



  在参加亲子活动时,家长既是学习者,又是实施者。家长可以直接参与亲子活动,也就是在亲子园教师向家长介绍并演示游戏过程之后,就开始与孩子共同游戏。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在自然状态下游戏,家长不加任何干预,只是客观记录孩子的表现,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并根据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支持孩子的正确行为。但作为家长,不要有过强的教育意识,不要把孩子活动的目的和步骤规定得太明确。(朱梦绮)
4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3:44:28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跟未满3岁的宝宝玩游戏?这是一个让很多年轻家长困惑的问题。来自香港的亲子教育专家桑吕敏妮女士和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新华实验幼托园园长杨蓉都给出不少答案。



  两位专家都说,游戏是0-3岁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工具。通过游戏,孩子能运用自己的感观,认识周围的事物,测试其他人的反应,同时发展及认识自己的能力。但宝宝们并不在意自己能从游戏中得到些什么,他们在意的是能体验些什么。所以,游戏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做游戏,要注意的事情还不少



  陪孩子做游戏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想做好游戏,要注意的事情还不少。首先要注意的是,亲子游戏是以小孩子为中心,游戏为他们而设,所以家长要考虑他们的能力及兴趣。桑吕敏妮女士风趣地说,如果家长要求3岁前的孩子做一个翻开报纸找“恭喜发财”的游戏,小孩子肯定不会做,因为这对他来说太难了。所以先进行一些他们熟悉又喜欢的游戏,会使他们更加投入在游戏活动中。



  设计游戏并不在乎材料有多好,普通的一张彩纸就能设计出很多有意思的游戏来。但要引起孩子的兴趣,并通过游戏有所发展,就要在游戏的设计上下足工夫。幼儿年龄小,因此,活动要注意动静交替,集体活动与分散活动相互结合,但时间不宜过长。



  其实,孩子是通过游戏去学习和适应的,所以游戏要反复进行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宝宝们并不介意反复地做同一个游戏。当他们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游戏时,会通过模仿去学习。所以家长以身作则参与游戏,可以鼓励孩子更主动参与。值得引起家长注意的是,亲子的感情并非一两次游戏就可以建立或维系,定时的亲子游戏可建立长久的亲情。



  亲子园里如何和宝宝一起游戏



  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新华实验幼托园园长杨蓉则与家长一起分享了亲子园中的游戏。她说,参与亲子活动是3岁前儿童教育最主要的一部分。亲子活动最好家长能够陪同。通过亲子活动,能让孩子产生安全依恋,在此基础上儿童的生理需要和情感需要才能得到满足。



  在参加亲子活动时,家长既是学习者,又是实施者。家长可以直接参与亲子活动,也就是在亲子园教师向家长介绍并演示游戏过程之后,就开始与孩子共同游戏。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在自然状态下游戏,家长不加任何干预,只是客观记录孩子的表现,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并根据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支持孩子的正确行为。但作为家长,不要有过强的教育意识,不要把孩子活动的目的和步骤规定得太明确。(朱梦绮)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3:45:58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学游泳的N个注意事项
 游泳运动对儿童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促进其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如游泳组锻炼后幼儿的肺活量可提高74%。





  游泳还能提高幼儿抗御疾病的能力。显然这是由于长期游泳,幼儿适应了冷水的刺激,身体对于外界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相应提高,对于突变性气温能较快地适应。而且常游泳的幼儿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指标较高,不易生病。












  学习游泳的好处有很多,但是也必须注意:



  首先,安全第一,必须有游泳教练或会游泳的家长、老师给予保护,要有一个适合孩子特点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使孩子对游泳产生兴趣,这样才能带动锻炼的目的



  其次,孩子在下水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如活动活动四肢,模仿一些游泳动作,用冷水擦身,以便适应水的温度。



  最后,在水中的时间不宜过长,一旦发现孩子感觉不舒服,就马上带孩子上岸,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选择游泳的时间段及注意事项:



  选在夏季开始学游泳,水温高,孩子容易适应。父母可先带孩子到50~80厘米深的娃娃池内熟悉水性,一来,娃娃池的水温相对比其他池高;二来,水浅,孩子的心理恐惧稍微好些。



  孩子入水池前不宜给他吃东西。人到水中,水对人体会产生压力,往往食物还未进孩子的胃里,就被水压出来倒溢进气管,造成窒息。建议在游泳前半小时可以给孩子吃点食物,做到不饿、不饱胀。



  选择游泳帽时,要选游泳帽绳子不是固定在颈部的。女孩穿背带式的游泳裤时,不宜将绳带系在颈部。



  教会孩子看游泳池内的标记,以免误入深水池内。



  入水池前,带领孩子做热身活动,并养成习惯。



  孩子在大汗淋漓时不易马上进入水池,应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待毛孔收缩后再入水池中。



  孩子感冒痊愈后1~2周内不易游泳,应观察孩子有否胸痛症状,怕孩子因患感冒引起的心肌炎去游泳会产生意外。



  对于儿童学游泳学到什么程度,能算在水中有生存的能力的问题,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人认为,在水中能浮起,会换气,并能游20至50米的距离算会游了,能够在水中生存了;又有人认为,会蛙泳、会自由泳、会仰泳、会潜泳才算会游泳,能应付突发事件。



  总之,从学游泳是学会一种生存技能来说,每个儿童都应该去学。至于学到什么程度,父母还应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而定。父母也不要有太急的心理,学不会游泳不要去责怪自己的小孩。能培养出小孩的水感已经是比较成功了。至少碰到水不怕就可以了,学不会下次也可以再学。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3:46:22 | 只看该作者
“被欺负”是获得社交经验
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3:46:30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带乐乐在商场的游乐园玩。只见他扒着一个塑料玩具房的门想要进去,可是里面两个男孩不让,而他坚持要进去。忽然,里面的一个小男孩开门冲出来,一把把乐乐朝外推,还打了几下。儿子眼泪汪汪地想要哭。我当时想,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就不要管了吧。回来后我在熟悉的论坛上发了帖子询问妈妈们,该怎么办。大多数妈妈建议我让孩子打回去,打到对方小朋友下次不敢轻易动手为止。还有妈妈批评我说,连老母鸡都知道护着孩子,我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让我心中纠结得很。其实宝宝平时和小朋友玩,有时被欺负了也不知道还手,我也很担心他以后会懦弱得不像男孩子?”





  专家解读:



  不要剥夺孩子在“被欺负”中获得社交经验的机会。因为儿童的一切经验都是从自己的经历中获得的。而孩子间的各种“纠纷”,是人类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然阶段。孩子在与同伴的冲突和敌意中,可以习得一些有效的交往技能。家长直接参与孩子们的纠纷,不仅小题大做,而且除了会影响成人间的关系以外,也不利于孩子自身经验的获得。久而久之,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就会变得脆弱,遇事要么一味逃避,要么反应过度。



  孩子“被欺负”了,来向家长求助时,家长此时最应该做的是给予他适当的回应与安抚,比如抱抱他,拍拍他,向他传达的信息应该是“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是支持你的”,家长这样的情感支持,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而之后家长的作用,不应该是“像母鸡挡在小鸡前面,给孩子撑腰”,甚至以指责对方孩子等方式直接干预孩子们的冲突。只要不是严重侵犯,或者不至于发生身体伤害,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家长可以先听孩子说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帮他分析原因,帮助他了解别人的出发点。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共识:幼儿极少存在品行问题,他们的“攻击”大多是无意的。他不知道怎么说,只好用肢体语言,且不懂得用适当的肢体动作来表达他的真正意图。“冲突”事件,是教会孩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用适当的方式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好机会。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三四岁左右的幼儿一般都是“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比如乐乐在一心想要进入小房子的时候,不会想到里面别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想法。孩子在与同伴的冲突和敌意中,可以克服自我中心。



  在帮助孩子分析前因后果的同时,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孩子识别别人的“攻击”,让他学会分辨出真正会对他造成伤害的情形和行为,平时辅助一些故事和卡通片,教会他基本的自我保护技巧,比如及时向老师和父母反映,比如要有意识保护眼睛等重要部位。



  家长教孩子回击,这实在是“下策”。因为小朋友所有的经验都是从自己的经历中获得的,家长教他不会有什么大用处,而且会让小朋友有精神压力。家长眼中所谓的“欺负”或者“被欺负”,跟孩子的真实想法是有差异的。家长的干涉,会强调他“被欺负”的印象,让“欺负和被欺负”这种负面关系在他心目中被加强,会给孩子一种不好的暗示:他是弱者,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卑感。这样时间长了很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副作用,觉得打人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实小朋友在3岁前后开始习得社交经验,有些小朋友被打过后,可能会学会打人,还有一种就是对那些打人的小朋友避开。在幼儿园可以看到,那些不爱打人的小朋友或者不会还手的小朋友,通常不太会和喜欢打人的小朋友成为朋友。这是宝宝自己获得的经验,妈妈们根本不用担心。
8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3:46:32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带乐乐在商场的游乐园玩。只见他扒着一个塑料玩具房的门想要进去,可是里面两个男孩不让,而他坚持要进去。忽然,里面的一个小男孩开门冲出来,一把把乐乐朝外推,还打了几下。儿子眼泪汪汪地想要哭。我当时想,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就不要管了吧。回来后我在熟悉的论坛上发了帖子询问妈妈们,该怎么办。大多数妈妈建议我让孩子打回去,打到对方小朋友下次不敢轻易动手为止。还有妈妈批评我说,连老母鸡都知道护着孩子,我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让我心中纠结得很。其实宝宝平时和小朋友玩,有时被欺负了也不知道还手,我也很担心他以后会懦弱得不像男孩子?”





  专家解读:



  不要剥夺孩子在“被欺负”中获得社交经验的机会。因为儿童的一切经验都是从自己的经历中获得的。而孩子间的各种“纠纷”,是人类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然阶段。孩子在与同伴的冲突和敌意中,可以习得一些有效的交往技能。家长直接参与孩子们的纠纷,不仅小题大做,而且除了会影响成人间的关系以外,也不利于孩子自身经验的获得。久而久之,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就会变得脆弱,遇事要么一味逃避,要么反应过度。



  孩子“被欺负”了,来向家长求助时,家长此时最应该做的是给予他适当的回应与安抚,比如抱抱他,拍拍他,向他传达的信息应该是“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是支持你的”,家长这样的情感支持,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而之后家长的作用,不应该是“像母鸡挡在小鸡前面,给孩子撑腰”,甚至以指责对方孩子等方式直接干预孩子们的冲突。只要不是严重侵犯,或者不至于发生身体伤害,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家长可以先听孩子说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帮他分析原因,帮助他了解别人的出发点。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共识:幼儿极少存在品行问题,他们的“攻击”大多是无意的。他不知道怎么说,只好用肢体语言,且不懂得用适当的肢体动作来表达他的真正意图。“冲突”事件,是教会孩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用适当的方式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好机会。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三四岁左右的幼儿一般都是“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比如乐乐在一心想要进入小房子的时候,不会想到里面别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想法。孩子在与同伴的冲突和敌意中,可以克服自我中心。



  在帮助孩子分析前因后果的同时,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孩子识别别人的“攻击”,让他学会分辨出真正会对他造成伤害的情形和行为,平时辅助一些故事和卡通片,教会他基本的自我保护技巧,比如及时向老师和父母反映,比如要有意识保护眼睛等重要部位。



  家长教孩子回击,这实在是“下策”。因为小朋友所有的经验都是从自己的经历中获得的,家长教他不会有什么大用处,而且会让小朋友有精神压力。家长眼中所谓的“欺负”或者“被欺负”,跟孩子的真实想法是有差异的。家长的干涉,会强调他“被欺负”的印象,让“欺负和被欺负”这种负面关系在他心目中被加强,会给孩子一种不好的暗示:他是弱者,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卑感。这样时间长了很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副作用,觉得打人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实小朋友在3岁前后开始习得社交经验,有些小朋友被打过后,可能会学会打人,还有一种就是对那些打人的小朋友避开。在幼儿园可以看到,那些不爱打人的小朋友或者不会还手的小朋友,通常不太会和喜欢打人的小朋友成为朋友。这是宝宝自己获得的经验,妈妈们根本不用担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