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说起音乐,我们的头脑里常常出现几条鲜明的分界:肃然起敬的是“古典音乐”;朗朗上口的是“流行音乐”;一头雾水的是“前卫音乐”……可是这些界限一碰到马友友似乎全都碎裂了:他既演奏巴赫这样经典中的经典,也尝试了大量20世纪不为人所知的作曲家的作品;他演奏经典曲目无可挑剔,演奏爵士乐以及谭盾等人创作的前卫作品也同样精彩纷呈。
他的头脑中似乎不存门户之见,乐于尝试各种类型的音乐,“纯正”的古典音乐圈对他这种“无门无派”的作风颇有微辞。
现实世界中的门户之见虽然不像武侠小说中那么刀光剑影,但却是深藏在每个人内心的现实。艺术圈尤其容易因为审美的差异壁垒森严。而不立门户的马友友就像擅使独孤九剑的浪子令狐冲,递出一剑,就破尽天下剑法、刀法、暗器,讲究的是以无招胜有招。在马友友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令人感动的努力:大提琴不是他为将自己塑造成大师祭起的法宝,而只是一件实现音乐理想的器物:让音乐超越地域、种族、时间,成为沟通全人类的世界语言,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种理想,鲜明地体现在他的“丝路计划”中。
或许正是这种“大同理想”,使马友友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演奏家,老人、青年、西方、东方都对他的音乐默契于心。马友友的光芒,是商业运作的成果,也是他音乐理想的必然延伸。当我们真的有幸现场聆听马友友的琴声时,就会发觉,音乐属于每一个人,最纯粹的音乐就是最纯粹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