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去年入初中,上学期期末考试得了班级第一,全校第二,昨天带回来了一千元奖学金,虽说钱不多,但我真的发自内心的高兴。想一想这大半年发生的种种,我真的感觉这个成绩来自不易。
想来好笑,本人也曾真心的憎恨考试,因为十五六年的学习生涯让我产生了可怕的考试后遗症,直到现在还每每深夜里被考试的焦灼和恐惧从睡梦中惊醒。想当初女儿刚入小学时,我也曾经暗下决心做一个开明理智的妈妈,一定不以成绩论英雄,而六年的小学时光也是女儿最快乐幸福的日子,作业不多,成绩中上,老师和蔼,妈妈开明,最开心的是站在自家的阳台上就能看到心爱的学校,每天女儿在临开校门前的五分钟下楼也能悠闲自得的进入教室,放学后跟楼上楼下的死党嘻嘻哈哈的逛着回家。这样的生活在六年级时随着小升初的到来而终结,我和女儿不自觉的被卷入各种各样的小升初考试中,最初的两次名校选拔考试女儿考的很难堪,因为选拔考试题总有一定量的拔高奥数题,而我们一直没有报课外补习班,奥数根本没接触过,我和女儿这才感到有压力,因为俺初中划片入学的政策,我们只能就读也是离家500米不到的名不见经传的初中。所以,六年级下半学期我也被迫给女儿报了一个奥数班、一个英语补习班,现在想想真的很后悔,没有基础和兴趣的奥数学习其实是在扼杀孩子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热爱,惨痛的教训啊!好在通过各种努力,最后女儿跨区域进入了现在这所不错的初中,当然我和他爸爸为此每年要给学校贡献七八千块大洋,我也最终违背了自己当初给自己的承诺,叛变成了一个应试教育的帮凶,我们真的无力改变现状,不积极融入只能等着被淘汰,做父母的很少会牺牲自己孩子的所谓“前程”去推动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何况牺牲也不一定能真正推动啊。
女儿好不容易进入了所谓的好初中,因为这所初中离家很远,本来想孩子入学就住校,我们也就可以轻松了,谁想这才是真正挑战的开始。
现在的教育真的很让人郁闷,小学本来就轻松却整天狠命的减负,小学生每天早早的放学让家长牵肠挂肚,而初中却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进行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所谓的好初中,说白了就是管理严格、能够有效逼迫孩子学习考试取的好成绩的学校。女儿从悠闲的小学猛然进入严格的初中,那各种不适应立即呈现出来了,每次弄的一惊一乍的,让我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情绪起起落落。
入学首先要求学生在校三年绝对不能带手机,这让现在手机已成必需品的孩子们如临大敌,在刚入校军训的一周,很少离开父母的孩子一下子跟家里失去了联系,孩子和家长均产生了各种不适。我们家女儿尤甚,记得军训第二天晚上,女儿用一个陌生的号码跟我发了个“妈妈,这个学校一点都不好,详情回去再说”,我赶紧打过去却是关机,又不想打给老师显得溺爱孩子,忐忑不安的挨了一夜,次日我急匆匆的赶到几十里外女儿军训的地方,也不管学校禁止探视的规定,趁中午休息时连蒙带骗的混进了女儿的宿舍,看到女儿被晒黑的、充满委屈的小脸,我心里也酸酸的,听了女儿情绪激动的诉说我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被女儿看的如此严重的事件竟是同宿舍里有两三个女孩喜欢骂脏话,而其他人对此保持沉默,女儿就认为这个学校的人素质差、校风不好什么的,还担心自己在这个环境中会学坏。了解情况后我才意识到以前女儿的成长环境太单一了,单纯的女儿对社会上这么司空见惯的语言竟没有招架的能力。但在大人看了微不足道的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就很严重,斥责只能在她受伤的心灵上撒盐,只好耐心的劝解、开导和安慰。但是又过了一天晚上,女儿又用一个号码给我发了个短信“妈妈,打死我也不在这个学校上了”,我心里又开始七上八下了,莫不是女儿受得了欺负?网上不是经常有学生宿舍打群架的恶性事件发生吗?第二天我只得再次赶到军训的地方,了解到女儿借用同学偷偷带来的手机被发现,坚持说是自己的手机被老师一顿训斥很沮丧,不大的事自然又是一番开导,为了安慰女儿,我承诺军训结束如果女儿还是无法接受这个学校,我们就给她转校。但军训结束后女儿由于认真得到了“军训标兵”的奖励,又被选到了学校“国旗班”,就不再提转校的事了。
正式开学了,由于军训期间的宿舍生活没有给女儿好的体验,女儿死活不住校,宁愿每天转一次公交车走读,我也只好慢慢等待孩子适应,但直到现在女儿还是坚持走读。每天孩子六点起床,吃完早饭六点半出门,坐两趟公交车七点十分到校,中午在校吃饭不会来,晚上八点才能到家,吃完饭还得做作业,由于作业量不小,女儿又是慢性子,几乎每天都有十一点以后才能睡觉,有时还熬到十二点,孩子每天只能睡六七个小时,尤其年前的两个月,早上六点多还很黑,看着女儿背着沉重的书包消失在晨雾中,寒冷的冬夜焦急的等待她归来,真的是又心疼又无奈,但父母又不能代替,只能安慰说这是成长的代价。
刚入初中时女儿的学习真的很让人担心,因为他们班很多同学小学毕业上了小升初衔接班,就是小学毕业后的暑假已经系统的预习了初一的课程,而女儿则和我到海边疯玩了一个假期。女儿数学有点吃力,有些知识点老师一问很多同学能回答上来就不再仔细讲了,而女儿却还似懂非懂的,作业出错率就高,老师由此就定位女儿程度不好,其实老师对学生的印象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刚入学时,几乎可以说老师把你定位成什么学生你就很容易变成什么学生。我很着急,害怕女儿跟着老师把自己定位成差生,学生一旦把自己定位再扭转就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我就不断提醒女儿,说她的基础很好只是没上衔接班,前面努力跟上去等大家都同步听课时肯定很优秀,每天和女儿一起检查作业出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并强化训练,渐渐的女儿数学赶上来了,但目前数学仍然是她的短板,期末考试其它科目基本都是班里第一名,而数学只有93分,比班级平均分只高一分。我自己觉得,女儿小学时数学并不差,可能是小升初时临时抱佛脚让她上的奥数班太难打击了她的自信心,再者暑假没有上小升初衔接班使得女儿在初中起跑时又落后了。
女儿入初中这半年的学习,我感到比自己上学还累,明明心急如焚还得装作若无其事,小心翼翼的选择自认为最合适的方法来提高女儿的学习成绩和兴趣,说轻了怕没效果,说重了怕伤害孩子。刚开始为了让她赶上班里进度,我每次都陪她一起做数学作业,不懂的我就反复讲解,做完我再检查,有错的立即改正,进行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样虽然提高了孩子作业的正确率,但同时却培养了孩子的思维惰性,孩子一遇到难题就习惯求助,不利于独立思考,只得改变方法,要求她必须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刚开始女儿不适应,本来她做作业就慢,独立思考花费的时间更长,出错率还高,有一段时间看到女儿作业到夜里十二点多,第二天拿回来的作业本上一个个大大的红叉我都快崩溃了,忍不住又要披挂上阵给她辅导了,好在艰难的日子终于挺过来了,现在虽然女儿还是不大喜欢数学,但总归能自己独立完成作业,而我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就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她对数学的兴趣了,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那时真不该给她报那该死的奥数班啊!
有时我自己也很迷茫,自我反思究竟这样要求女儿到底对不对,这么大的压力孩子肯定不快乐,这样的童年是父母愿意给孩子的吗?当然不是,其实从内心并不是对孩子有多高的期望,既不期望她能成名成家也不指望她能光宗耀祖,能有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一个幸福的家庭就够了,她爸爸甚至不希望她离父母太远,那么因此就降低要求吗?学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学生如此,对父母也是,稍一疏忽孩子的人生就可能转了个弯。想想自己这三四十年,虽然十几年的学习没有能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仅仅让自己比父辈们登高了那么一点点,就好像你本来也会像他们一样生活在一片丛林里,为了生计整日埋头劳作,现在你努力登上了一个山坡,虽然你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但你的视野却比他们开阔了许多,看到了他们不曾看到的风景,生命的广度得到了延伸,这也是一种意义吧,做父母的也甘愿努力把子女举在自己的肩膀上,那怕仅仅使他们看得远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