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495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治理孩子,试试“限时隔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5 12:4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限时隔离”在国外是非常常规的惩戒和教育方式。而中国传统中的面壁、关小黑屋也都属于这个范畴。只是父母在使用方式上要讲究技巧。

  聪聪妈妈:上周日,我的同事带儿子来家玩。能有小伙伴一起玩,4岁的儿子很高兴。但是他俩没玩多久,儿子就与2岁的弟弟为一辆赛车玩具在房间里打闹起来。我赶忙前去劝解,但是儿子就是死死地拿着那辆他非常喜爱的玩具车不肯给弟弟玩,还大哭起来。同事见状,只得带着儿子离开了我家,连准备的水果也没有吃。我当时非常生气,就把儿子关进了小房间,让他冷静一会儿。没料到,儿子还真的安静下来了,还总是试图从那房间里跑出来。大约过了七八分钟左右,我把他放出来,然后跟他讲道理,该如何对待上门的客人……他竟然听得很认真。

  分析:这种方法在国外是个非常通用的非暴力惩罚技巧,称作“限时隔离”。它指的是当宝宝“犯规”时马上被“罚出场”,在父母设定的地点和时间内,停止一切活动、游戏及违规行为,思考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惩戒和教育的效果。这与中国传统中的面壁、关小黑屋属同一范畴的,只是在使用时要讲究技巧。譬如可以让孩子在餐桌边原地不动,站立3分钟;或是坐进小椅子里,默想5分钟;也可以关进房间,10分钟后才能出来……如果在户外,可以在大树下或者电梯间里静立5分钟。但在实施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问题1:适合多大孩子

  最好根据孩子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方法。对于1岁左右的宝宝,妈妈可以通过制止和暂时忽略的态度,来变相实施限时隔离。譬如当宝宝打人或咬人的时候,要斩钉截铁地对他说:“停!不许咬人!”然后在几分钟之内故意不理睬他。

  提示:不妨掌握这样的时间标准:孩子几岁,就持续几分钟。如对一个只有3岁左右的孩子,3分钟至5分钟就已足够了。

  问题2:何地实施为好

  选择限时隔离的地点,最好掌握这样的原则,既让孩子知道父母在执行纪律,同时也不要伤害他的情感。因为父母在对孩子执行限时隔离时,都是他在发脾气的时候,譬如餐厅、客厅等。如果是2岁以下的孩子,最好选择房间的一角或者楼梯边。当然,也可以把孩子关在卧室里。

  提示:对孩子实行限时隔离时,要考虑孩子的情绪还很激动,所以要确保这个地点是安全的。其次,卧室通常被认为是让孩子感到舒适的地方,也无妨作为“限时”之地。专家认为,只要让孩子离开那个他正在调皮捣蛋的地方即可。

  问题3:孩子不在意咋办

  如果孩子在房间里大笑,并非是他不在意的表现,而只是他的一个小伎俩,他故作镇静企图让父母放弃,父母不必因此而改变方式;如果把孩子关进房间后,他在里面造反。那就给他换个环境,换到一个没有太多捣乱余地的房间里。如果孩子已经3岁多了,那就让他待在那一团混乱里,等到他平静下来之后再带他一起收拾,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开始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了。

  提示:对小宝宝而言,限时隔离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停止不被允许的行为,并且控制激烈情绪,即使父母和他在一起,也不要有目光接触;如果孩子已经3岁,父母可以告诉他,必须在房间里独处5分钟,并把房间门锁上。

  问题4:户外如何实施

  如果孩子确实在公共场所里违反了约定的纪律,那么即使当着其他人的面,也应该让他受到应有的惩戒。不过如果有可能,最好还是寻找一些变通的方式,譬如在私家车里,或是在过道等不惹眼的角落里,时间也可以适当缩短。

  提示:通常在众人眼前站1分钟,在孩子感觉中会相当于在家里的10分钟。

  问题5:能否经常使用

  严格地说,只有当孩子做了不能容忍的行为时,才需要动用限时隔离,譬如他的行为已经伤害到别人和他自己。所有的惩戒方式都不能滥用,不然就会无效。

  提示:父母要坚持标准,平静而坚定地执行制定的纪律,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永远需要被禁止的。

  限时隔离的工具:

  计时器:两三岁的孩子还没有时间长短的概念,可以用一个可爱的计时器,让他了解5分钟有多长。

  小椅子:限时隔离并非一定要关进房间,也可以让孩子坐在一把平时不用的椅子上,让他冷静下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51:00 | 只看该作者
刺激,使宝宝学习能力更棒
作为孩子的父母,你们认为尽己所能发展了孩子的心智。例如:每天讲故事给他们听、为孩子选购了许多益智玩具、带他们去图书馆看书……结果他们在学校表现得非常棒。不过,这些功劳是否都归结于父母呢?最近52位专家的研究结果证明,“遗传因子比环境因素对智商差异的影响要大得多。”



  那么,这是不是表明,父母为促进孩子智能提高所作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北卡罗来那大学的两位学者对贫穷家庭的儿童进行研究。他们把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从他们4个月开始,白天一组在一个托儿中心生活,有教师用歌唱和游戏刺激他们;而另一组没有这些,但在幼儿期获得丰富营养。



  结果到这些孩子4-5岁的时候再进行测试时,经受早期教育的孩子那一组较另一组的智商高出10至20个点。受刺激越多的孩子获益越大,15岁时,他们就显示出较高的读写和运算能力。因此,专家们得出结论:长久、多样的刺激可以促进脑细胞的活跃,神经元更敏感,对视、听等刺激反应更快。每次经历的重复,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便会增加。与此同时,那些没有建立联系和使用的细胞将渐渐搁置。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做到,营造宽松、又富有刺激的氛围,而不必一板一眼。



  刺激孩子的大脑,专家们建议采取以下步骤:



  注视着孩子的眼睛



  婴儿6星期大时,他视线所及的范围大约只有18cm,也就相当于你把婴儿抱在面前瞧他面部的距离。这有助于婴儿脑部内相关性的联系形成一种认知模式,每看一次,模式便增强一次。此举也有助于婴儿分辨周围的世界,区别什么是熟悉的,什么是陌生的,什么是不同的,什么是相同的──对于学习来讲这都是重要的技能。



  说话,说话,说话



  艾米从女儿丽芝出世后就不停地对她说话。丽芝3岁时即能“大段大段地说话”,现在5岁的丽芝已能看简单的书了。心理学教授说,尽早地掌握语言非常重要,因为“语言对促进智能成功地发挥作用非常重要”。实验发现,父母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年里和孩子说话的量,对孩子词汇量的大小有重要的影响。



  来点音乐



  即使妈妈不具有甜美的嗓音,她哼唱的儿歌和催眠曲也能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



  音乐给予孩子的不止是节奏和旋律。加州大学研究人员指出,让3岁的儿童学钢琴或与众人合唱,能有效地改进孩子的时空推理能力。在解决推理问题时,他比没有经过这方面训练的孩子要精确得多,速度快得多。空间推理能力的发展对理解数学和科学非常重要。



  鼓励探索



  只有借助经历和探索,才能使孩子获得和积累知识。



  孩子天生喜欢探索新事物,即使躺在摇篮里,探索新世界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目光盯住不同的物体,他们似乎有无穷的好奇心,靠触摸、放在嘴里尝尝、磨擦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们不妨挑一些玩具给他,不要怕玩具掉在地上,被弄坏,应该允许孩子满地爬着去找。



  常为孩子叫好



  当小家伙第一次学会用杯子喝水时,不妨为孩子的进步叫好:“真棒!”表扬孩子的进步不仅振奋孩子的精神,而且有助于增强大脑各部分的神经联系。在10─18个月期间,大脑正在形成这些神经联系。当夸赞宝贝迈出的第一步时,会使他愉快,大脑释放相应的生化物质,加强神经中枢的功能。相应的,如果我们对宝宝的进步漠不关心,神经中枢联系水平就会下降,小宝宝就会不愿意尝试新事物。



  持续,不间断



  虽然,早期介入非常重要,但并不意味着智力的发展到孩子上学后便就此打住。神经网络的发展要持续到十几岁,尤其是情感的发展。坚持给孩子读书、保持对话谈心、欣赏音乐,这样你就在他或她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智商数也许不会有戏剧性的变化,但孩子取得的成绩却可以突飞猛进。这是由于常年对其大脑的刺激、环境的影响所致。你也许不能培养出爱因斯坦那样的人物,但会使你的孩子思维活跃,反应敏捷。(闻生、梁忠慈编译)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50:39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决定拖着个啥也不懂的小“尾巴”游山玩水是有些麻烦,但只要你听从专家给出的下列几条建议,相信这个假期一定会满载而归。



  一岁以内的小宝宝变化较大,出门在外需要注意的事情相当多,因为愈小的小宝宝不容易照顾,所以如果你决定要带小宝宝出门,



  你需要做好以下的准备:



  1、无论目的地有多好玩,父母最好不要带3个月以下宝宝,或刚病愈的宝宝尽量不要出门,如非要出门最好事先询问医师的意见,并尽量让行程中有足够的休闲时间,以配合宝宝平日的作息时间。
  2、使用配方奶粉的宝宝,出门时,妈妈一定要携带足够多的婴儿奶瓶,一般约需6~7个,使用后须经洗净、消毒才可再度使用。
  3、必须使用煮沸过的水冲泡奶粉,避免饮用饮水机里的水。
  4、让宝宝喝平常固定喝的奶粉,不要随意更换其他品牌,以免宝宝不适应。
  5、准备充足的纸尿片、替换用的衣服以及御寒用的外套、毛巾等。
  6、请医生开一些如退烧药、止泻药、止吐药及感冒药等一般药品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3~6岁宝宝适合的旅游活动



  爬山
  2岁以下的小宝宝不太适合爬山,因为体力无法负荷,再加上走路还不稳定,外出的时候必须要带手推车,有时候宝宝还需要家长抱或背,如过带宝宝外出,对大人而言是一大负担;此外,2岁以上的幼童因为身体的发育比较好,走路也比较稳,可以自行爬楼梯,跑、跳等动作比较不会跌倒,比较适合爬山这一类活动。



  步行
  如果爸妈要带可以自行走路的宝宝步行游山玩水,最多让宝宝持续走路30分钟,就必须让他休息,不要走得太久,以免脚部疲倦,发生肌肉疼痛、抽筋等问题。



  游泳
  如果去海滨旅游,父母带宝宝到游泳池,一定要专注的跟随在宝宝身边,因为可能爸妈一转身、一个不留神,宝宝就容易有紧急的情况;而且父母不熟悉水深,对于这种情况,不鼓励家长带太小的宝宝去游泳。



  球类运动
  带宝宝到户外玩最好尽量选择球类的运动,因为这类运动对宝宝的身体发展有帮助。爸爸妈妈可以带小朋友到公园里,练习让他接球或捡球,这样能够训练手部运动能力及四肢的平衡能力、肌肉张力的训练。



  公园里的游乐设施
  溜滑梯、摇椅、翘翘版、弹簧木马、沙堆,这些在公园里常见的宝宝游乐设施,都很适合小朋友玩,这些运动都可以训练宝宝的平衡感,有一些公园有幼儿游乐区,可以让宝宝试着爬上去,训练他的手脚协调及手眼协调能力。



  外出父母需注意的事项



  游乐设施的安全
  父母带小朋友去游乐园要先注意场地是否安全、游乐的设施是否符合标准?有多大的场地让小宝宝玩乐?如果小朋友在溜滑梯时,父母最好在旁边看,不要离开太远,父母有一些小宝宝在当秋千的时候会害怕,不要让他一个人落单。



  与其他小朋友互动的状况
  因为游乐园通常有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父母要注意小朋友太多的时候,是否容易发生推挤或跌倒的状况,注意宝宝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以减少跌倒或擦伤等情况的发生。



  环境的清洁
  在外游玩之后,一定要注意消毒干净,因为幼儿的游乐园都是公共场所,小朋友在一起玩,除了接触传染、飞沫也会传染,因此,最好注意游乐的环境是否通风良好?注意避免宝宝将公共的物品放在嘴里,一定要留心小朋友手部的清洁工作,避免感染传染病。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50:32 | 只看该作者
假日带宝宝出游完全手册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50:19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呵护孩子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春节成为家长们的话题。走亲访友咋问好,出行安全怎么保证,流行病怎样预防,作息如何调整才能跟上节后送园的节奏,这些都是关注的焦点。早教、幼教专家联合支招,看一看是否能解决你的难题?





  串门:与礼仪同行



  春节即将来临,亲朋好友多串门,这是对孩子实施礼貌教育的好时机。济南欧亚三之三幼儿园李玲园长提出,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礼貌,既可以避免出现尴尬的局面,又有利于帮助孩子增加社会经验,锻炼社交能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应考虑孩子的性格特征、客观的条件和特殊的环境,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可以教孩子学习礼貌用语和餐桌礼仪,体验分享和感恩等。李园长提醒家长,在人多的地方,如果孩子表现出不礼貌的行为,要做一个聪明的家长,维护孩子的“面子”和尊严,不能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地批评、呵斥。可以平静地带孩子到外面或洗手间,以悄悄话的形式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孩子有好的表现,也要及时、明确地表扬他。



  出行:安全意识第一



  走亲访友、乘车逛街,安全意识不能松懈。商场人多不去凑热闹,孩子追逐打闹要适度。此外,一些新型玩具的安全也值得家长注意。



  天才宝贝早教中心专家提醒,出行的安全还包括流行病的预防。乘坐公交车等交通工具时,车上的把手、扶手,座椅后背是公用的,极有可能沾有病菌。摸一摸把手,再抠一抠鼻子,体质弱的孩子很可能就会感染病毒。所以家长带孩子出门,尽量戴上口罩,不要用手接触口鼻。遇有咳嗽、打喷嚏的人,尽量远离。



  饮食:大快朵颐亦有度



  金宝贝早教中心育儿专家指出,每年寒假过后,便会出现不少胖墩。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生长发育,还会拖累大脑功能。过节期间家家餐桌上菜肴丰盛,大鱼大肉比较多,而且零食、糖果等也吃得较多,但活动量比平时要少。这些都是导致孩子节后生病的主因,不仅容易引起腹胀不适、消化不良,而且在一段时间内比较集中地大量进食,还有可能影响大脑功能,出现通常人们所说的“越吃越傻”的情况。



  作息:规律打破不利再送园



  每年春节过后,不少孩子都出现送园难的情况,甚至有些宝宝扎堆感冒,需要就医。欧亚三之三幼儿园李玲园长建议,春节期间家长要注意调整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过节时,孩子们容易打破原有的生活规律,晚睡晚起,白天的午睡也不能保障。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孩子免疫力降低。她提醒家长,节日期间不要过分纵容孩子,给宝贝做个生活上的榜样,起居作息规律,多让孩子吃清淡食物,早睡早起,多喝水,人多少扎堆,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室内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50:12 | 只看该作者
专家:春节育儿莫轻四个细节
9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49:56 | 只看该作者
厦门市教育局日前作出决定,将生命教育列入课堂教学:整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每两周安排1课时生命教育课程,并在多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确保在课堂领域落实生命教育的内容。(新华社2月16日电)



  在儿童非正常死亡率,如其中的自杀率不断增高的今天,生命教育的确应成为儿童的人生必修课。



  “未知生,焉知死。”对现在的孩子而言,他们所缺少的,正是对生命本身的深刻认识,对死亡本身的深刻感知。而如果孩子不认识、不理解生命本身的价值,所谓追求人生理想的实现,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载体和前提;进而,在压力与挫折面前,就难以承受生命之重,因为他们“不怕死”。



  然而,这种“不怕死”的态度,却往往导致严重后果。近年来,青少年自杀问题日益严重,正在演变成沉重的“教育门”。去年5月4日,重庆市4位小学生集体服毒自杀,幸好抢救及时才脱离险境。起因是一个孩子心情不好想自杀,三个好朋友就决定和他一起服毒。这类集体自杀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去年12月,广东东莞、云南晋宁更先后发生小学生用红领巾自杀事件,一时震动全国教育界。



  为什么?追根溯源,就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和教师共同忽视了最本质的问题,那就是:热爱生命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核心。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既让孩子认识什么叫生,以及自由的生、幸福的生,又让孩子认识什么叫死,以及无意义的死、无价值的死。只有对生与死的认识足够深刻,孩子才能直面压力,并在此过程中学会敬畏生命。真正的教育,从来都是长跑性质的历练,而不是短跑性质的竞赛,笑到最后才笑得最灿烂。



  就生命教育来说,还有一种更深刻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死亡教育。



  长期以来,很多国家的学校普遍开设死亡教育课。如在英国小学的课堂上,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或护士,对学生谈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门课帮助学生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学会在非常情况下对情绪的控制,因为很多人自杀是以情绪失控为起点的。



  但,由于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文化传统,死亡教育很难被认同。据报道,有老师给学生布置生命教育作业,让学生为自己做一篇悼词,先假设自己死了,再用悼词的形式,追忆一生,以此感悟生命的珍贵。此举立即引起父母们的强烈反对,老师只好放弃。



  而其实,近年来儿童自杀率的不断攀升说明,儿童迫切需要死亡教育,而开展死亡教育的最佳时期,就是青春期萌动前,内容包括:介绍死亡知识,让儿童亲自扮演死者、伤者、孤儿等,从情感上体验与死相关的情景,对各种与死相关的打击、挫折、损失有准备,以此培养其良好的人格和人性。



  生命教育才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死亡教育只是生命教育的特殊形式。所以,对死亡教育,父母不应盲目反对。青少年只有在情感、人格等方面健康发展,才能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可贵,真正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8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49:44 | 只看该作者
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49:11 | 只看该作者
有些父母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胆子太小,依赖心太重,老是担惊害怕,甚至和别人交流起来也出现问题。要解决孩子胆小的毛病,首先一定要找准“病因”。一般来说,问题出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有些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怕磕着、怕摔着、怕有任何不适意,总把孩子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使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当孩子逐渐长大时,保护的惯性照样持续,没能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适当“放飞”,结果是孩子离开大人就害怕。其次,有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做某些事,就用狼啊、虎啊、鬼啊吓唬孩子;其他如大众传媒中的一些画面、一些故事讲了可怕的内容,或者生活中某些偶发事件,如着火、跑水也都会吓着孩子……这些经历,在孩子心理上留下可怕的阴影,造成孩子胆小。其次,有些孩子从小很少与人交往,除了父母、长辈,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极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这样,使孩子交往能力萎缩,怕见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



  针对孩子的问题,父母应该认清自己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可以预先告诉孩子可能出现的变化。要马上抚爱受到惊吓的孩子。你要慢慢地跟他说话,轻轻地拍拍他或紧紧地抱住他,这样做会让他感到安全。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减惧”的环境:



  1、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并让孩子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2、端正父母教育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树立起纠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发展;



  3、平时,处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她)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他(她)自己想法解决。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问不管使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



  4、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孩子敞开胸怀,开拓眼界,还要教给孩子适当的技能,如唱歌、绘画、手工等,使孩子坚信自己并不笨,从而增加自信心,敢于参加小伙伴的活动;



  5、鼓励孩子与人接触交往。可以多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别人表示的对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乐,孩子也会注意与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龄伙伴多接触,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中来,让他做小主人。平时注意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49:04 | 只看该作者
胆小”不是天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