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24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一下:周广仁教授如何正确处理弹奏技术与音乐表现的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5 10:19: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个听上去很容易回答!却不容易去做的问题。
  "弹奏技术是工具,是手段,是为表现音乐服务的。有好的技术!就得心应手!便于表现音乐。 但有了好的技术,也不一定能表现好音乐。反之,有的人乐感很好,对音乐也有一些想法,但缺乏技术手段, 结果还是表现不了音乐。所以看来两者都不能偏颇,我们作 为老师必须考虑如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
  学院派的钢琴教学已形成一种模式, 把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不同的教材分成四大类:1、技术训练 (包括音阶、琶音和练习曲)2、复调训练 3、大型乐曲(不同 时代风格的奏鸣曲、协奏曲)4、中小型乐曲。认为通过这样的教材就可以培养较全面的钢琴演奏技能,包括技术和音乐表现)。其实!,材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如何选用教材和如何教。这个问 题就比较复杂了。
  首先要看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什么人,他们学钢琴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应该在几年内完 成学业,他们有多少练琴时间等等。因此,不同的对象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我们音乐学院的钢琴主科学生与副科学生就有区别。教作曲系钢琴副科和声乐系的钢琴副科也有区别,师范院校的学生与音乐学院的学生也应有区别。 也就是说,首先应该搞清楚培养目标,然后选择相应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我在音乐学院教钢琴,学生都是从小学起的,各方面已打好一定的基础, 我的任务应该是帮学生扩充曲目和提高音乐修养。 遗憾的是,常常由于基础没有打好,还要给他们做一些打补丁的工作。 而音乐学院附中阶段应该更重视打基础问题,可是由于孩子 们在附中阶段都爱弹大作品,几乎把钢琴文献中最难的曲子都学了,表面看 上去很了不起, 其实遗憾的是,他们的基础中有很多漏洞。所以虽然技术上去了,但对音乐的理解方面没有跟上。到了大学毛病就暴露了。 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就比较难,学生的程度不齐,年龄大,基础差,学制短,又要出活。在短时间内培养工作能力!真是不容易。
  在这里我只能讲有关钢琴教学的共性问题, 但这与培养对象也分不开。 例如!对初学者我们会要求他每天必须练一点基 本练习。 很多学生不爱练,大学生又说没有那么多时间。那么音阶+琶音究竟要不要练习? 我认为,一定要练,所有学生都应该练。 因为这是最捷径的打基础的教材。既能练手指技术,又能熟悉键盘上各个大小调。为键盘和声、即兴伴奏打基础。 但练基本练习也要看怎么练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且要用心地练,练音阶可带着不同的课题:1、找科学的弹奏方法! 注意声音和放松问题 2、 练手指力量的均匀,特别在转指的时候 3、练手指的灵活性和速度 4、练力度控 制 5、练触键、连奏、断奏等。对初学者来讲,首先是熟悉键盘,慢练,放松。 这对各种类型的学生都适用。 我们的学生一弹音阶就只知道弹快和响,用高抬指敲琴键, 不顾声音有多难听,把耳朵都练坏了。他们认为练音阶就是机械劳动, 这是错误的。练音阶也要有音乐习惯,像机器一样地练音阶的人,以后到了乐曲中也会弹得像机器一样。这是常见的现象。
  怎样对待练习曲?我们一般让学生弹许多练习曲,认为通过练习曲能训练 技术。但在国外也有老师很少用练习曲,他们喜欢通过一定技术性乐曲来训练技术。认为结合音乐来练技术更直接,这种做法要求老师非常熟悉钢琴文献。善于找到不同程度、各种技术课题和不同性质的乐曲。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我认为:在初级阶段多用一些练习曲,如车尔尼849、299, 克拉莫等还是很有用的。 过了中级阶段,不必弹那么多练习曲了。应该多弹些各种各样的乐曲, 从中提高技术, 学会技术在乐曲中的运用。 练习曲也应该弹成乐曲,而不是纯技术的练习。对一些深程度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一些乐曲片断练八度和双音。这在李斯特的作品中有很多,没有必要专门练习八度练习曲,但肖邦和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的练习曲不同。它们本身就是高难度技巧的乐曲,需要长期磨练,技术和音乐并进,到完 全表现音乐为止。
  复调训练对学钢琴者确实是必不可缺的内容, 因为钢琴本身就是一种多声的乐器。 这是钢琴的优越性, 同时也是它的艰巨性。但是既然要学复调,就必须认真地 学会弹多声部,不能走过场。 哪怕学一条二部或三部的创意曲,也应把声部控制好。要真正有所收获才有用,否则弹多少条都没有用。
  大型作品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对音乐的理解和组织上,需要有很好的结构感,深入地去领会作曲家的意图和作品的思想感情。现在我们的学生一弹贝多芬奏鸣曲就是|“热情“、”黎明“,他们读谱都没有读正确,能理解这些名著的内涵吗? 他们表现得出来吗? 贝多芬创作了32首奏鸣曲,他们 学过几首?对贝多芬的风格有 多少了解?为什么一定要选这些大作呢。 一些学生会说,现在要不弹一些大的#难的曲子就得不了高分"。可是打分的人不都是我们的老师吗? 难道我们的老师们听音乐就是以“大“和”难%为标准的吗? 难道我们没有音乐标准了吗?真是太悲哀了,我们的老师们除了教技术以外, 一定要教音乐。让学生懂得音 乐的分句,音乐的语气和性质,音乐的结构和作曲家的意图以及风格等等。总之,教钢琴的目的,是教音乐,而不是手指体操。 最难受的是听学生弹他们完全不懂的曲子,只有音符,没有音乐表现。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初级教学中太多见了, 怎么办? 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的观念,我们做的是打基础的工作, 把基础打好, 从一开始就抓好,不要急于求成, 不要拔程度,不要贪多嚼不烂。 每学一条教材都要有所收获。不但技术方面提高一点,音乐方面也要明白一点。 要给学生力所能及的教材,使他真正能做好。 不要给他吃力不讨好的教材,费了半天劲还是弹不好。既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和信心,还影响了他学琴的兴趣。
  中小型乐曲是性质多样的!各种风格都有,特别训练人的乐感和音乐表现力。 但就是这方面的训练常常被忽略。由于追求大和难,只要手指技术,看不起小曲,造成我们的学生缺乏音乐表现力。孩子们练习曲弹得多,乐曲弹得少。什么门德尔松的《无词歌》、格里格的《抒情小品》都被看作小儿科,所以不值得学。结果是少走了一个学琴道路上的重要台阶。 不会弹歌唱性,没有层次感,不懂怎样踩踏板等等缺点, 慢慢地就暴露出来了。 音乐是一种语言,用声音表现的语言,它有自己的规律和文法。 我们学习的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表现出来的西方音乐艺术。但由于老师们自己对西方的风俗习惯、音乐文化 了解不多,学习不够,说不出太多道理。因此就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单纯的技术方面,而忘记技术是为表现音乐服务的, 丢掉了目标就失去了方向。 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和表现一些钢琴文献,还需要我们进行很多学习、多听、多看、多分析、多体会音乐的内涵"。同时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
  上面这些说起来都很抽象。 其实问题时时刻刻都存在, 例如古典音乐中的语气问题,两个音的小连线问题,分句问题, 重拍和弱拍问题,三拍子乐曲中的节奏韵律问题,旋律和伴奏的关系问题,旋律的造型问题,和声进行在乐曲中的作用和对音乐表 现的重要性问题,音色问题及每个作曲家的不同的风格特点等等。这些问题在每一首乐曲中都存在,也是我们每一堂课都在重复的问题。但一到具体乐曲学生又不会了, 所以这些不是手指技术问题,而是音乐理解和表现的问题了。
  至于如何打基础,这又是一个专门的课题了。 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应该认真的抓:
  1、正确地读谱、快的视奏能力;
  2、严格的节奏训练;
  3、科学的弹奏方法;
  4、良好的声音概念;
  5、大方的音乐表现。
  我有几点大胆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对一般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如果学制只有两年的话:
  1、搞一点基本练习(五指的、和弦的),主要搞弹奏方法的自然放松;
  2、把大小调音阶弹熟;
  3、多学一些不同性质、不同技术和伴奏型的乐曲;
  4、掌握初级的即兴伴奏知识和能力;
  5、强调能力,不要追求程度。
  二、对有中等程度的学生,除了要掌握较科学的弹奏方法以外, 还要多学乐曲,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不必弹太多 练习曲,技术可以通过基本练习和乐曲来学习。
  三、对较高程度的师大音乐学院钢琴主科学生,当然对技术水平要有更高要求。可多强调一点专业演奏 水平,更应要求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同时掌握科学的弹奏方法和初级钢琴教学法,以便将来从事钢琴教学时不误人子弟。
  四、 对入学时不同程度的学生, 评定他们的成绩时应该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打分, 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来评比所有的学生。 这样可以避免乱拔程度的现象发生。 入学时,可将学生分成几个级别。 两年后每个级别的学生只要能在他原来的基础上升两级就算及格, 甚至给优良, 这样比较科学,让学生能够健康地学知识!

6608733_154447365000_2.jpg (116.01 KB, 下载次数: 207)

6608733_154447365000_2.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