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曼说:“巴赫之于音乐正如创教者之于宗教。在同行中,巴赫赢得了独一无二的崇拜。在交响迷中有马勒崇拜、布鲁克纳崇拜、莫扎特崇拜、贝多芬崇拜以及法国的柏辽兹崇拜。而在作曲家中,批评家们说存在着巴赫崇拜。
行家们一般将巴赫的音乐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管风琴作品时期
器乐作品时期
声乐作品时期
管风琴作品时期
他的第一个创作时期开始于在魏玛9年的生活。他在当时被公认为是较好的管风琴师,写作了大量的管风琴作品。代表作有《d小调托卡塔和赋格曲》,《c小调帕萨卡利亚与赋格》、《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等。其中通过动漫《柯南:战栗的乐谱》变得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就是《d小调托卡塔和赋格曲》了。
♪《d小调托卡塔和赋格曲》
这首管风琴作品是巴赫在1708年创作,全曲分为托卡塔和赋格二部分,前后二部分的音乐形象十分统一,全都以同一个乐思作为基础。
托卡塔豪迈奔放,就像一首 表情夸张的宣叙调。赋格曲的主题与托卡塔有着内在联系,陈述严谨,层次分明,就像河流发源地的一小部分支流,越到下游越汇集,河面越发开阔。赋格曲非常接近主调风格,没有固定对题和复杂的横向曲调线,但在结尾部分是在降B大调和弦终止,仿佛又回到了托卡塔,使整个乐曲更加统一和完整。
器乐作品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巴赫在1717-1723年间科登为撩拨第二亲王担任乐长期间,这是他主要的器乐曲创作时期。在此期间,巴赫主要写了小提琴作品,古钢琴作品,协奏曲等等。而其中的《勃兰登堡协奏曲》,虽然在巴赫一生浩如烟海的作品目录中并不醒目,但却是管弦乐作品中的典范之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大乐团的保留曲目。
《勃兰登堡协奏曲》包括六首大协奏曲,它们是巴赫同类作品中最伟大的杰作,也是他自由发挥其技能的最佳范例之一,被后人称为是所有合奏协奏曲中最优秀的作品和巴洛克协奏曲的典范。《勃兰登堡协奏曲》中较为辉煌、且受人喜爱的是第二首。
♪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号BWV 1047 (F大调)
这首协奏曲的领奏乐器组用了长笛、双簧管、小号和小提琴,由于小号的加入,音乐呈现出金色的辉煌。
巴罗克时期的小号是未加滑管或孔键的自然小号,由于号身上没有改变音高的装置,演奏者在吹奏的极高音区里使用了更多的泛音,以适应音乐的要求。在高音区上吹奏使小号的音色更加嘹亮高亢,很威严很辉煌,这种小号也被称做尖声小号。巴罗克时期的小号手全凭嘴上功夫和腹中气息控制音高,吹奏难度很大。
声乐作品时期
最后一个时期是在莱比锡,这期间他创作了超重量级的圣咏音乐:经文歌、清唱剧、受难曲、神剧及《b小调弥撒曲》。其中最突出的是巴赫1747-1749年间创作的《b小调弥撒曲》。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说:“《b小调弥撒曲》只能产生于一个走向生命极致的人的灵魂。”
♪巴赫b小调弥撒曲BWV232-第一部分之“二重唱”
该曲包括传统的《天主矜怜颂》、《荣福经》、《信经》、《至圣经》、《羔羊经》五个部分,分为24首分曲,其中包含15首合唱,6首独唱,3首二重唱。
《b小调弥撒曲》那种对和平的祈求,对安宁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间的忧虑、对苦难人的同情,激起了当时长期处于分裂战乱的德意志人民的强烈共鸣,其意义远超一般宗教仪式音乐。巴赫精致多变的多声部复调手法,使音乐起伏交错,来表达壮阔的群众性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