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482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欣赏巴赫的作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24 15:5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小朋友学琴都对巴赫的作品望而却步,不只小朋友,甚至很多成人也不知如何欣赏巴赫的作品,反而感觉枯燥无味。他的音乐多有宗教意义,并且将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发挥到了极致。那我们应该如何欣赏巴赫的音乐作品呢?

复调与抽象
     复调音乐是多元的,每个声部都是地位相等的旋律,并互为彼此的和声与节奏。复调音乐的基本创作理论是对位法,而对位的各个旋律之间的速度,节奏,调性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就变化的可能性,对位法比和声学更为复杂艰难。复调音乐的旋律不具歌唱性,通常也不情绪化。以复调音乐类比视觉艺术,这旋律似乎勾勒出有一定规律的图案,但这图案并非现实物体的具象。如果要问某首复调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或倾诉了怎样的故事,显然是找不出答案的,因为这音乐是纯粹的形式,而非情绪、画面或故事的载体。若想初步的了解巴赫的复调音乐,可以从最平易近人的《哥德堡变奏曲》开始。Glenn Gould的1981版和1955版一起听,前者安宁沉静,摄人心魄,后者年轻气盛咄咄逼人。 继而可以再听下肯普夫(Kempff) 演奏的版本,这一版的特别之处在于去掉了装饰音,听上去干净、淡定。 席夫(Schiff) 的版本也备受推崇,他被认为是最接近原意的巴赫。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佩拉西亚(Perahia)的版本,温暖的演奏。

感性与内敛
     艺术终究不可能是纯粹理性的,一个显然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巴赫好听吗?为什么我听巴赫觉得食之无味?” “不好听”可能是很多爱乐者对巴赫浅尝辄止无法深入的原因。个人以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没有接触到巴赫好听的作品,从大部头的作品入门却高山仰止;其二是审美风格的变化导致现代听众对“好听”有不同的期待。针对这第一个原因,我愿在此做一些推荐,介绍一些我认为十分好听的巴赫作品。这些作品以小调为主。就直观和感性的“美”或“好听”而言,我总觉得小调更具触动人心的力量。一方面是悲剧相对喜剧更易使人感动,幽暗感伤的旋律更易引起听者情绪上的共鸣。另一方面,人总是在逆境之中更多的去感受思考。
巴赫所做的优美旋律数不胜数,略微做推荐如下:
1、平均律第一卷BWV846,序曲
2、平均律第一卷几乎每一首小调曲目的序曲,尤其是BWV849,BWV853,BWV855,BWV857,BWV861,BWV867
3、哥德堡变奏曲BWV988,第16首(变奏15),五度卡农
4、哥德堡变奏曲BWV988,第22首(变奏21),七度卡农
5、哥德堡变奏曲BWV988,第26首(变奏25)

     而对以上的第二个原因,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巴赫比较旋律化和情绪化的作品,相对于之后的浪漫派,感情也并不浓烈。巴赫始终不会热烈奔放,大悲大喜,任由感情肆意宣泄。其情绪的表达始终被理性控制,呈现出一种克制内敛,古朴雅致的境界。此外,部分巴赫作品的技巧可能是十分困难的,但巴赫从不炫技。其作品难在清晰的表达并行旋律,展现织体复杂丰富的层次,处理纵向和声与横向旋律间的关系。巴赫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更好的表达音乐的构思,而不会为技术而技术。由于情绪的内敛和技术上不够炫目,听多了浪漫派的人很容易觉得巴赫的作品不够“过瘾”。
     克制和内敛是高贵的品质。任何时候都能以理性控制情绪,而不是为情绪所左右,是成熟的表现。欣赏巴赫,必须理解这样的审美取向,学会用头脑去聆听,并时时保持对全局的掌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5
发表于 2016-6-30 11:39: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一下,了解巴赫和复调音乐
4
发表于 2016-6-27 14:33:4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并了解一下如何欣赏巴赫的作品,有利于更好的演奏
3
发表于 2016-6-27 14:26:03 | 只看该作者
弹奏巴赫的音乐经常会让孩子感到头疼,用心感悟会发现巴赫音乐的魅力
2
发表于 2016-6-24 15:55:05 | 只看该作者
巴赫的确要用心去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