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366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听的长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 16:5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ocker 于 2015-9-8 17:17 编辑

长笛flute:帕垂克.加洛斯 patrick gallois
     工藤重典 shigenori kudo
宫城数江ai kanzaki
乐团:卢森堡广播交响乐团
      泰勒曼室内管弦乐团
作品介绍与分析
1?西西里舞曲 (弗瑞) sicilienne (faure)
    本曲为法国作曲家弗瑞 (gabriel-urbainfaure,1845-1924)作于1893年3月,大提琴曲,后改编为长笛曲,据说原为戏剧 配乐《贵人迷》的片段,后曾用于其所作戏剧配乐《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
    乐曲为三部曲式,g小调,小行板,6/8拍子。在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衬托下,长笛轻轻地奏出了第一部分主题。这一主题具有典型的 西西里舞曲的体裁特点和浓郁的田园风格。中间部转至降e大调,乐队在高音区柔和地奏出中间部主题,同时长笛采用对位旋律与主题形 成浑然一体的交织。乐曲继续保持西西里舞曲特有的特点和抒情性,但旋律更为委婉流畅,也更具有歌唱性。随后音乐再现第一部分并结 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6:53: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ocker 于 2015-9-8 17:18 编辑

怎么没人顶啊,长笛很好听啊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6:53: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ocker 于 2015-9-8 17:18 编辑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 (claudedebussy,1862-1q18)作于18q0年,1905年修订,钢琴曲,为其早期代表作《贝加摩组曲》中 的第三首。本曲为作者流传最广的钢琴作品,意大利评论家加蒂指出:"那上行琶音是如此轻盈,犹如向天空喷涌的清泉,然后在主属音 的交替中恢复平静,主题在这一背景中延伸扩展,宽广而富有表情。"
    本曲改编为长笛演奏后,突出了长笛飘逸的音色和旋律感。乐曲一开始在行板速度上呈现的乐思温和而幽静,这一委婉的旋律,轻轻波动 、缓缓起伏,描绘了月夜特有的诗情画意。接着,在和弦的晃动下,高音区轻轻奏出富有歌唱性的 "月光曲"。随后,速度稍稍加快,流动的琶音,如同月光荡漾,流畅而舒展。在琶音衬托下,上声部也越来越明朗,着意描绘了溶溶的 月色。最后,再现开头的乐思,以分解和弦织成的柔美结尾终曲。
6?幽默曲op.l01-7(德沃夏克) humoreske(dvorak)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antonindvorak,1841-1904)作于1884年8月,为其钢琴曲集《八首幽默曲》中的第 七首。幽默曲是一种具有幽默恢谐感的器乐曲,流行于十九世纪,规模一般不大,格调高雅,表情变化较大。
    本曲是德沃夏克著名的器乐小品,曾被广泛改编为各种器乐曲。全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旋律流畅优美,穿插于音符之间的短时值 的休止符,使乐曲充满了活泼幽默的色彩。中间部转人同名小调,旋律纯朴动人,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随后音乐再现第一部分结束。
7.爱的忧伤 (克莱斯勒) liebesleid(kreisler)
    作者为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克莱斯勒 (fritz研eisler,1875-1962)。本曲为其小提琴曲集《古典手稿》中的第十一首,也是其中名为《古老的维也纳 歌舞》的三首小提琴小品的第一首。由于克莱斯勒本人就是一位技巧出众的小提琴演奏大师,所以他的作品极富浪漫情调和技巧性。
    乐曲运用了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三拍子节奏和速度。全曲始终贯穿着略微伤感的情绪,旋律的起伏好似情感的波动,悠思绵绵。 主题a是一个具有维也纳古风格的圆舞曲旋律,朴实柔和十分动人。主题b仿佛是对往日的无限追忆,恬美而略带伤感。音乐再现主题a 、b后进人尾声。
8?练声曲(拉耪玛尼诺夫) vocalise(rachmaninov)
    本曲由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 (sergeirahmaninov,1873-1943)作于1912年,?原为独唱曲,为同年所作《浪漫曲十四 首》中的最后一首,题献给苏联女歌唱家涅日达诺娃。本曲在1915年9月21日修订,后被改编为各种器乐曲。
    练声曲原指专供练习歌唱的歌曲,无歌词,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后来也指以相同形式写成的艺术歌曲,本曲属于后一种。乐曲采用 各自反复的二部曲式,主题旋律委婉舒缓,犹如轻轻拂动水面的秋风,温和而略带愁思,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歌色彩。第二部分起伏较大 ,奏出了叹息般的抒情旋律。结尾时,伴奏声部再现开头的主题,最后在高音区连绵不断的长昔中徐徐终曲。
9?野蜂飞舞 (里拇斯基-科萨科夫)themghtofbumblebee(rimsky-korsakov)
     本曲为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nikolairimsky-kors酞ov,1844-1908)作于 1900年,原为管弦乐曲,是其所作《沙皇萨尔丹的故事》中的幕间曲。歌剧脚本取材于俄国诗人普希金(1@7qq_1837 )的同名童话诗,剧情为:萨尔丹沙皇出征时,皇后米莉特里生下了王子萨顿。皇后的两个姐姐出于嫉妒,写信向沙皇诬告皇后生了个怪 物。萨尔丹沙皇听信谗言,下令将皇后与"怪物"装进木桶,投人大海。皇后与王子漂至一个荒岛后,王子从鹰掌爪下救下了公主变成的 天鹅。公主为答谢王子,帮助他化身野蜂去报仇。野蜂无情地蟹刺妒妇和昏庸的沙皇,后来沙皇终于醒悟,找回了皇后和王子,王子和公 主结为夫妻。这首幕间曲以野蜂飞舞的音乐形象,为即将开始的野蜂复仇的情节作铺垫与道染,常常单独演奏。
    乐曲具有"无穷动"的体裁特点,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组成的半音上下级进的"滑行音阶",模仿野蜂飞舞的嗡嗡声,曲调忽强忽弱,类 比盘旋上下的野蜂时近时远的动态。接着另一主题由跳进的音程构成,强而有力,似乎带有怒气冲冲的人格化色彩。最后乐曲茬千脆利落 的尾声中结束。
l0.梦幻曲(舒曼) taumerei(schumann)
    本曲为德国作曲家舒曼(robe「nschumann,1810-1856)作于1838年,为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 。作者曾在写给未婚妻、钢琴家克拉拉的信中写道:"由于回忆起你的重午时代,我写下了这部作品。"作者对这部套曲十分满意,他还 在信中说:"我非常喜欢它。看来,它在演奏时会给人们以极好的印象。至少,首先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感受。"《梦幻曲》是这部套曲中 最著名的一首,也是作者所有乐曲中最著名的作品,常单独演奏,也被广泛改编为各种器乐曲。这首乐曲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懂慢,它如 梦境般的诗情,使人联想到幸福生活的种种情景。
    乐曲为f大调,4/4拍子,由四小节上行后逐渐下行的旋律构成,速度缓慢,节奏平稳,整个旋律起伏匀称;渗透着宁静的某想色彩。
    后面的音乐只是这一段美妙如歌的旋律的变化重复。这段音乐素材,总共出现了八次,每一次起旬的末尾都有些变化,使音乐表情细腻动 人。衬托旋律的和声丰满而并不复杂,使乐曲增添了一缕温和的情绪。与这支旋律相呼应并有时交织在一起的对位声部,既自然又表情丰 富。精练的音乐语言,鲜明的音乐形象,引人人胜的表现力,使这首给人们以美好希望的抒情诗长久流传。
11?旋律(格鲁克) melody(gluck)
    本曲为德国作曲家格鲁克 (christophwillibaldgiuck,1714-1787)作于1762午,原为管弦乐曲,为其歌剧《奥菲欧与尤 丽狄克》第二幕第二场中的舞曲音乐,由小提琴和长笛主奏。剧情取自希腊神话:奥菲欧因爱妻尤丽狄克不幸逝世,痛不欲生。爱神阿莫 尔为:其真情所动,允许奥菲欧迸人地府将妻子带回人间,并嘱咐渡过某河之前不得回视其妻。;奥非欧来到地府,引亢悲歌,凄楚枪侧 ,众女鬼感而生伶,准许奥非欧将妻子领回。在奥"菲欧带领妻子返回的路上,尤丽狄克苦苦哀求丈夫回首一顾,奥菲欧执意不从,尤丽 狄克以为丈夫变心,心灰意冷,不想复生。奥菲欧忘了爱神的禁令,回头一顾,尤丽狄克即又死去。奥菲欧痛悔不已,悲伤至极。爱神伶 其苦难深重,使尤丽狄克再度复活,一对爱侣终于重返人间。此剧第二幕第二场,描写奥菲欧迸人复仇女神把守的地狱之门,来到尤丽狄 克所在的幸福之谷。这时,音乐奏出这一优雅而咯带伤感的舞曲。
    乐曲采用d小调,慢板,3/4拍子。一开始的主题旋律缠绵幽婉,徐缓如歌,带有明显的咏叹调特点,而不时出现的小二度音程使柔和 的旋律蒙上了淡淡的哀愁。在乐曲发展中,略带激动的曲调,起伏不安,仿佛在倾诉无尽的思念和痛苦。最后,经过反复和发展,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缓缓结束。
12.天鹅(圣-桑) lecygne(saint-saens)
    法国作曲家圣-桑 (saint-saens,1835-1921)所作,是其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第13首,原为大提琴所作,经常单独 演奏。
    乐曲一开始,钢琴奏出恬静的波浪式琶昔,使人联想到水波激艳的湖面。接着在小行板上出现温婉舒展的旋律,端庄而高雅,表现了天鹅 在荡漾的碧波上浮游的神态,也把人引人一种纯净崇高的境界。
13?罗密欧与朱丽叶爱的主题 (洛培)lovethemefrom"romeoandjuliet"(rota)
    为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主题,电影公映后其旋律不烃而走,家喻户晓。其结构简单,旋律流畅优美,质朴感人。
(因为文字是扫描的,会有些不准确,请谅解)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6:53: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ocker 于 2015-9-8 17:18 编辑

2?《黛依丝》冥想曲 (马斯内)thais'meditation (massenet)
    这首曲子有时也译为《沉思》,法国作曲家马斯内 (julesmassenet,1842-1912)作,小提琴曲,原为所作三幕歌剧《黛依丝》第二幕中第一与第二场之间的间奏 曲,后来经常单独演出。歌剧取材于法国作家法朗士(18牡-1924)的同名小说,于1894年在巴黎首次演出。剧情为:亚历山 大城容貌艳丽的名妓贷依丝整日寻欢作乐,过着奢华的生活。青年修道士阿塔纳尔决心拯救其灵魂。在他的布道和劝说下,黛依丝终于斩 断情缘,扳依上帝,随阿塔纳尔跋涉荒野,迸人修道院。阿塔纳尔与黛依丝分别时,发现自己已深深地爱上了她,痛苦而不能自拔。数年 后,阿塔纳尔突闻贷依丝病危,急往探视,向她表白了炽热的爱情,并劝她重寻人间欢乐,但为时已晚,黛依丝面对其其中的天使,瞌然 长逝。阿塔纳尔陷入悲痛与绝望之中。这首幕间曲主要表现黛依丝在阿塔纳尔的劝说下,产生了寻求安宁的愿望。
3?圣母颂 (古诺)ave-maria (gounod)
    法国作曲家古话 (charlesfrancoisgounod,1818-1893)作于1859年,原为声乐曲 (女高音、管弦乐队与管风琴),后被广泛改编为各种器乐曲。圣母颂系天主教颂歌,歌词较固定。十九世纪后出现的《圣母颂》歌词大 都由后人创作,但古诺仍沿用教会原来歌词,但在曲名上注有"附在巴赫第一首前奏曲上的宗教歌曲",即以巴赫这首世俗乐曲作为伴奏 部分,这说明本曲已不再是纯粹的宗教作品。乐曲优美动听的主旋律与伴奏声部——巴赫的前奏曲相辅相成,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才华。
    乐曲采用行板,4/4拍子。一开始轻轻奏出巴赫c大调前奏曲开头四小节的分解和弦式音型,形成整个乐曲恬静的基调。随后呈现主旋 律,这一旋律悠长宽广,犹如缕缕退思,充满了对本来的懂惧。崇高的情绪,纯净的气氛,随着乐声的流动而深化。乐曲反复一遍之后, 在充实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4?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op.66(肖邦)antaisie-lmpromptuincsharpminorop.66(chopin)
    本曲为波兰作曲家肖邦 (fredericfrancoischopin,1810-1849)创作于1834年,原为著名的钢琴曲。但在肖邦生前并没 有发表。音乐研究家们认为:肖邦之所以没有发表它,是因为他感到这首曲子的第一主题和作曲家莫舍列斯的《降e大调即兴曲》的第一 主题有些相像的缘故。但是肖邦的主题比莫舍列斯的主题要丰富得多。肖邦是因为不想给人以谈论他袭用别人的主题的话柄,才没有发表 这首幻想即兴曲的。
    即兴曲是十九世纪初,由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首创的一种音乐体裁。它是指一种形式简洁自由、结构完整、具有即兴性质的中小型器乐独 奏曲,常常是用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写成,乐曲往往能把作者的感情直接体现出来。幻想曲也是一种用复调手法写成的即 兴独奏曲。它的主题多采用民歌、舞曲或浪漫曲,结构较自由。肖邦一生共写过四首即兴曲,都是在他创作成熟时期创作的。这四首曲子 都没有明显的体裁特征。《升 c小调幻想即兴曲》是其中创作最早的一首,写于1834年,编为作品六十六号。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的第一段,是激动的快板。从织体上讲,它是一种钢琴指法练习曲,在左 手弹出一个四拍八度长音之后,主要是弹分解和弦。有手从第五小节进人,全是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旋律,十分轻巧,表现如同行 云流水般的思绪。这里用长笛的连音和吐音来表达,别有风味。
    中段转为降d大调。它是如歌的小广板,旋律流畅,温柔迷人,韵味深长,好似对幸福的回忆和幻想。它被人们认为是肖邦最优秀的抒情 音诗之一。这个优美的旋律反复一遍之后,又进行了发展。最后,它又回到升。小调上,引出再现部。这时,在情绪上比第一段更加激动 ,直到后半部,感情才慢慢平静下来。尾声再次出现中段优美如歌、温柔安详的主题。
5?明月之光 (德彪西)clairdeellmne(debuss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