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26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正的莫扎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4 10:1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是莫扎特诞生 250 周年,世人对这位才华横溢作曲家的误解正渐渐消散。  

有关莫扎特的记载,数量之多无人能及。许多古典音乐电台都在早晨安排了莫扎特音乐时间。在纽约市曼哈顿的高水平乐迷面前,仅仅莫扎特享有一年一度的个人音乐节:Mostly Mozart。许多人相信(虽然只有很少的科学证据),如果为子宫里的宝宝播放莫扎特的音乐,宝宝日后会更聪明,更有音乐感,甚至可能成为像莫扎特般的天才。
在我们的印象中,莫扎特是一位典型的天才、得天独厚而作曲易如反掌的神童。他恃才傲物,而且就像好莱坞影片《莫扎特传》中所描画的那样是反文化的反叛者,喜欢穿奇装异服、讲下流笑话、和低三下四的人混在一起。后来,他终于逃不过被人误解的厄运。一些才华不如他的人在宫廷乐师萨列里领导下,设计陷害他。结果,他被听众离弃了,去世时身无分文,给送到一个公共坟场下葬。
但是,根据我们对莫扎特生平的了解,这些先入之见绝大部分是错的。他不穷,也从未曾缺乏知音。作曲对他来说并非总是易如反掌。他不是一个满嘴下流话、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然而,他的确是一个天才。

莫扎特是一位创作力惊人的作曲家,在短短 35 年的生命中,他谱写了 600 多首乐曲,足以灌制近 200 张 CD。几乎每一年,他完成的乐曲都比披头士乐队在其整个音乐生涯中录制的歌曲还要多。他对他那个时代的每一种主要音乐形式都很擅长,一共创作了 41 首交响乐、27 首钢琴协奏曲、26 首弦乐四重奏、21 出歌剧、17 首钢琴奏鸣曲、15首弥撒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莫扎特作品会只不过是他的“中期”作品。
这些作品都是非同凡响的原创音乐。莫扎特发明了现代钢琴协奏曲(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炫耀他的精湛技巧)。他后期的交响乐作品气势磅礴,响亮恢宏,为贝多芬指引了方向。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异彩纷呈,他的好朋友海顿赞誉他是“我所知道的最伟大作曲家”(海顿是弦乐四重奏的开山祖师)。莫扎特凭着他的伟大作品(尤其是他那些成熟的歌剧),获推许为人类最动人艺术的缔造者之一,与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荷兰大画家伦勃朗等人齐名。权威的《新格罗夫音乐及音乐家词典》将莫扎特评定为“西方音乐史上最多才多艺的作曲家。”
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莫扎特是职业作曲家,也是欧洲有名的音乐教师。他毫无疑问是历史上最望子成龙而严格的父亲之一,为了栽培才华横溢的儿子,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社交活动。为了宣扬自己的神童儿子,老莫扎特到处跟人说,小莫扎特天生懂得弹钢琴和拉小提琴,完全不用学习。其实,他一天到晚督促幼小的儿子刻苦练习。在作曲方面也是如此。普林斯顿大学的音乐学家伯恩汉姆在提到莫扎特早期的小步舞曲时,打趣说:“显然当时他父亲常常帮他做作业。”
莫扎特也占了地利。他的出生地萨尔茨堡虽然是个小城,但位于欧洲音乐区的中心。莫扎特的少年时代有大部分时间在欧洲各文化重镇之间穿梭往来,足迹遍布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法国、英国,并且在那些地方学到了当时流行的所有音乐形式。  

莫扎特虽然在旋律创作方面有过人才华,但为了寻求音乐上的突破,往往必须苦苦思索,甚至在进入了创作成熟期之后仍是这样。他用了三年时间,才写成他那六首最精彩的、献给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乐曲。在创作他的第一出伟大德语歌剧《后宫诱逃》之前,他曾经三次尝试写歌剧,却都半途而废——尽管此前他已写过 12 出歌剧。
莫扎特六岁已是钢琴能手,18 岁成为优秀作曲家。他在许多方面都很受人称颂,尤其是他的即兴创作能力。他的记忆力超人,任何歌曲都只要听过一次就能重写出来。他还能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作曲,例如有一首乐曲是在赌钱时写的,另有一首则是在玩草地滚球时完成的。  

尽管大多数伟大音乐家都是神童出身,但神童长大后能成为优秀音乐家的寥寥无几,更不要说杰出作曲家了。莫扎特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具备了一切的有利条件。
莫扎特成年之后便定居于维也纳。当时他并不是一个生活贫困的遁世者,而是一个花钱如流水的 18 世纪雅皮士。不过,他在生计方面仍然讲求实际,从来不会免费为别人作曲。他一年的收入大概至少相当于今天的 10 万美元,而他把挣来的钱都花在豪华公寓、美食、仆人、舒适马车、华丽服饰和家庭等方面。他的心爱之物是一件亮闪闪的红色丝外衣。他并不蔑视贵族,反而希望与他们为伍。
在莫扎特生命的最后几年,由于战争和经济衰退,维也纳的音乐生活中断了。同时,他的妻子康斯坦策还疾病缠身。他不得不向朋友借钱,于是后来人们传说他一贫如洗。如果他能多活几年,他大概会步朋友海顿的后尘,前往较容易赚钱的伦敦。当时莫扎特的音乐在欧洲各地都大受欢迎,他很有可能已被认为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他去世后被葬在一个公共坟场,但这并不是因为他穷,而是因为根据宫廷法令,凡是平民,死后一律如此。
然而,对这位艺术家的中伤和误解流传至今。在现今这个世界,我们仍然坚信“天才必定命运多舛”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归因于比莫扎特晚一代的贝多芬为自己建立的形象。莫扎特是 18 世纪启蒙运动的人物。他知道自己的音乐比当时大部分的音乐都更出色,而且对此毫不讳言。不过,他并没有因为拥有非凡天才就孤高不群并摆出浪漫主义英雄的架势,而且他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这样做。在他最伟大的作品如《魔笛》和《费加罗的婚礼》等中,莫扎特将我们内心最通俗和最高雅的音乐感觉都唤起了。他在音乐中表达了种种最微妙的人类情感变化(爱、妒忌、责任感和机智),而且既真挚又富于同情心,非任何其他歌剧可以比拟。正如钢琴家罗伯特莱文所说,莫扎特的音乐“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自己”。难怪世人对莫扎特的热爱始终不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