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5215|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3 18:5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看到论坛上,有太多父母为孩子“学什么不学什么”感到疑惑,尤其是对所谓国学。看上去,孔子这句话离回答这个问题很远,没关系,慢慢来。
  
  学习是什么?没有大道理,作为人的原初行为看,就是后人模仿前人。学是模仿前人的交流技能(比如语言文字)和思维方式(比如逻辑),习是模仿前人的行为模式。没有写学习知识技能,因为这是现代理解,不是当初儒家的内容。不要把这种人的社会实践,搞得很复杂。当然这是原初状态,作为后人能不能自有所得,或者说创新理解和运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呢?这就是我上面写下的这句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8:55:39 | 只看该作者
先说说模仿。语言、文字,作为人学习的主要工具,是首先需要学习的技能,假如就从听、读、认、写这些基本技能看,学什么不重要,能成功的模仿很重要。如何能让孩子成功的模仿?一、靠孩子自己的兴趣;二、靠坚持不懈。我常常听见父母们说,孩子四岁时能认多少字,会背多少诗,但是,到了小学前,又在抱怨孩子都忘了。是孩子的问题吗?不是,是家长的问题。我们都说,孩子是白纸,但孩子不是写字上去就擦不掉的白纸!而且,孩子自己的记忆会排斥那些被强加的东西。为什么孩子对于玩具的名称、对于游戏的人物,记得很牢,但是对于那些家长很希望他们记住的,却记不牢呢?因为兴趣有差异,有了兴趣孩子还会主动复习。复习是对记忆的不断强化,在早期教育中比什么都重要。
  
  1、创造条件,让孩子去接触、去听、读、认、写一切他感兴趣的事物。不要怕所谓孩子学“坏”。孩子的自律是靠规则教育培养出来的,是自觉抵抗诱惑,不靠没有诱惑。比如,“女人是老虎”的教育,最后会怎样?
  2、要引导孩子的兴趣。比如男孩子喜欢汽车武器,那么就多识认武器、汽车的名称。女孩子早期教育,问题明显比男孩子要少,但还是要注重她自己的兴趣开发。
  3、孩子最直接也是最多的模仿对象,是自己父母,家长要以身作则。指望孩子自己去学,家长不跟着念念读读,如果真能这样,你要感谢上苍。自己主动学习,这种自律,大多数家长都不具备,而你的孩子已经先天具备了。我就不说破真相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8:55:46 | 只看该作者
上面说的是早期教育。观点很明确,读四书五经也罢,读十四行诗也好,三字经、弟子规、甚至金庸琼瑶,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让他读、认、写。孩子普遍的兴趣是故事书,对抽象的不容易感兴趣,所以,比如故事会之类,只是家长站在自己角度认为的不入流。再如,不读琼瑶书,将来孩子依然可能爱得死去活来失去理性,这和琼瑶姐姐的书是没有关系的。那些书在适当的时候,在恰逢其时的时候,才会有助涨助跌的作用,所以前人说什么“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之类(其实我还是不赞同这种堵的教育方法,我赞同疏)。
  
  写的太长。解释一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8:55:55 | 只看该作者
 光模仿学习前人经验,不自我思考会罔。罔有两个意思:蒙蔽或没有,都可以用在解释中。只知模仿前人(以前人的正确为正确),不主动思考,就被前人蒙蔽了,自己一无所有。其实前人没有欺骗后人,是后人自己蒙蔽自己。
  
  光自我思考,不模仿学习前人的经验会殆。殆也有两个意思:懈怠或危险,也都可以用在解释中。光自我思考,只知思量“对错”“好坏”,不学不习,这种空想只会让自己懈怠(丧失践行的勇气)。当然我更赞同解释成危险,因为空想不学是儒家的大忌,被称为“独”,而君子慎独。
  
  可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是所有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期望),需要自觉地学而思,需要主动地学而习。在此过程中,人也在不断的自我改变,自适应于时代。这种习惯需要从家长就开始养成,然后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传递。老是去想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的“正确”,这是自己把自己蒙蔽了。
  举个例: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8:56:0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孩子听了桃源三结义的故事,也要和别的小朋友做生死不改的兄弟,这是模仿。家长可以问他:以后你答应小朋友的事情,是不是也应该做到呢?这是在启发他模仿后的思。
  
  厚积薄发,这是知识积累的必备过程。看过一千首诗词,强于死记硬背十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是被人逼着背万卷书。家长自己都没学深学透过,就敢毅然排斥这学那学,只会让孩子的学习之路越走越窄。
  
  要说到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比中国传统文化更系统和更全面的了。孩子未必要学所谓国学,家长却需要向至圣先师学学“学习之道”。孩子如果养成了自我学习的习惯,作为中国人,长大后会忽略国学吗?
6
发表于 2011-8-23 18:56:38 | 只看该作者
多少家长在抱怨应试教育把孩子教死了,但不是还有那么多家长同样在讨论“应学”教育吗?没经历过西方教育,就感凭感觉说这条路才是正确的,呵呵,这个推论其实来源于,这种家长认为自己的受教育经历是失败的。不仅逻辑推论错误,而且他们忘了,“教学”“教学”,学才是主要矛盾。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常识,没有教也可以学成材,但没有学再怎么教都不可能成材!
  
  中国古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只写“劝学”的文章,没有“劝教”的道理
7
发表于 2011-8-23 18:56:44 | 只看该作者
古语有云:爱之深,责之切。我这样理解那些外寒内热的人,当然,也反过来理解了一下自己。我有心吗?奇怪,可能我的感情也跟我注意力一样,属于特别专注的吧?
  
  刚刚看新水浒(听我们一个进修大夫的推荐看的,那厮也是个我佩服的人,真是个永不停止的工作机器啊!)的前几集,的确有点意思。靠之,说了几句我同事的闲话,忘了该说什么了,囧
8
发表于 2011-8-23 18:56:50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我这张帖子,是想告诉家长们,应试教育的弊端是可能导致“学而不思”,这个弊端不是由学习内容决定的,是由学习方法决定的。
  
  现实是,当中国开始广泛宣传素质教育后,有些家长却在用“思而不学”去矫枉过正。即一知半解,仅靠舆论靠好坏判断,去决定孩子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捣乱知我,核心是开放的胸怀。家长有开放的胸怀,乐于学习,孩子不会差。只有知道和学习了123,才能靠自己去判断1怎样、2怎样、3怎样,才能靠自己去选择去取舍。童年时,越是被家长禁锢的孩子,长大后越是逆反,因为以前没有选择,长大后为了多个选择支(未必合适),都会与家长翻脸。男孩尤其。
9
发表于 2011-8-23 18:56:58 | 只看该作者
 举个“学而思”的事例: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行,若以行来论,家贫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行不论心,若以心来论,世间无完人。
  
  前几天,我贴了这两句话在别的帖子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能不能再多想一点呢?完全可以。比如思考到人的社会行为上。
  
  把具体的孝和淫拿掉,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具体的行为方法:
  
  对于善,表扬和称颂,是可以个人心证的,只要个人价值判断即可。因为这对于他人无害。
  对于恶,批评甚至是责骂,必须是实证的,要指出事实,不能靠个人感觉,因为这对于他人有弊。
10
发表于 2011-8-23 18:57:07 | 只看该作者
你们看,中国古人就知道,罪行指控是必须讲证据的,而不是凭价值判断和个人好恶乱来。真能明白这个,并以此去规范孩子的行为,孩子以后就会懂得情感的赞美和事实的批判,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各有其适用的领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