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楼主: 薄荷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北京到渥太华 - 一个“问题儿童”的游学双城记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1-9-16 11:01:11 | 只看该作者
按金老师的建议,我们打算鼓励成成多与小朋友一起玩。小学开学后才发现,成成几乎没有课余时间出去玩,而小区内原来偶尔能见到的同龄小朋友也没了踪影。问家长才知,这些孩子有的去了较远的小学住读,有的课外要参加好几种兴趣班,没时间出来玩。小区里连周末也很少见到小朋友。
   在学校,成成“问题”不断,成了挨批评,站办公室的专业户。在家里,尽管理解他的“特殊”,但每晚连续两三个小时守在他身旁督促作业,妻也常常失去耐心,声调越来越高。成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昔日的满脸阳光变得整天阴云密布
32
发表于 2011-9-16 11:01:20 | 只看该作者
10,班主任老师
  
   成成能在小学撑上近两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一位有爱心的班主任 -- 张老师。
   张老师与我们年龄相仿,也有一位上小学的女儿,作为一位同龄家长,与我们沟通比较顺畅。开学不久,张老师就观察到了成成“与众不同”。成成在学习上完全没有困难。语文、数学的授课内容他基本全已掌握。但在纪律问题上,他却常常突破底线,不仅做不到循规蹈矩,还常常有离开座位,顶撞老师等严重违纪行为。 为了让她谅解成成的“不良行为”,我们把成成的情况以及金老师的建议告诉了她。此后,张老师不仅自己为成成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还充当起与其他老师做解释和沟通的桥梁。
   张老师与我们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她多次家访,甚至有一次在她女儿生病的情况下,还到我家向我们详细介绍成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分析成成的问题,寻找帮助他的方法。张老师注意到成成在学校吵闹或跑出教室等“大问题”经常都由一些“小问题”诱发,比如,对上课内容失去兴趣, 与老师有不同意见等。张老师在课堂上会随时观察成成的表现,在他“不良情绪”的酝酿期就提前介入,轻轻地敲敲他的课桌,或让他回答问题。这些方法都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更为难得的是,张老师经常与其他老师交流,向他们介绍成成的情况,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包容。开学没几个月,学校很多老师,甚至几位校长都知道了张老师班上有个“特殊的孩子”。一次,成成回家说:“我今天和校长聊了半个多小时”。 我们很吃惊,询问后才知道,成成当天在学校“闹事”,被校长看到,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地做了长时间的沟通。成成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还认为是在和校长聊天,让我们哭笑不得。
  
33
发表于 2011-9-16 11:01:28 | 只看该作者
一年后,张老师对成成的了解已非常深。她在一封邮件中写道:
   “我早就发现成成在课堂上涌现出来的思维火花,计算的神速和准确,我感到这个人才不能被埋没。 师生都对他的特殊才能表示佩服,并多次鼓励他。??????
   说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在我们的接触中,我觉得师生间的感情累积是最重要的。我还要给他更多的爱来满足他的心理需求,因为他比别人要得更多;我还要把这种爱转化为多种形式,让他既有多种展示的机会, 也要有逐渐接受自我的机会, 如:让他评价自己的课堂表现; 事先让他说说如果发生错题现象该怎么办等等, 我尽量避免诱因的出现,把他的情绪稳定在一段时间,我想我周围的老师、领导也会配合我的!
   他的情商我们要慢慢培养,完美的他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我想这不是错, 是一种心态而已。其实, 对待工作, 我们都应该这样。但是,我们也要对自己适当宽容一些, 否则,我们什么都不敢去做了。适度、不去苛责自己和别人, 不把事情看满,总是留有一定的余地,才会使事情越做越好。”
  
   我在回信中说:
   “ ?????? 我们作为父母,为孩子付出是理所应当的。而张老师对成成,远不仅仅是教给他知识,还在各个方面关心他,爱护他,包容他,周末还和家长做这样深入的交流,我们真是很感动。
34
发表于 2011-9-16 11:01:41 | 只看该作者
尽管有金老师的帮助、张老师的爱与付出,以及学校多数老师的理解与包容,成成在学校的表现依然没有好转,“问题”越来越多。
   张老师是学校最了解成成的人。在张老师的课上,成成多数时间表现良好。如果成成在其他老师的课上出了问题,只要张老师及时赶到,大多能化解,使事态不至失控。但身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张老师工作非常繁重,不可能随时随地关注成成。面对其他老师时,成成“出事”的机率较高,张老师对此无法控制。比如,期中或期末考试一般由非任课老师监考,张老师每次都担心成成在考试时出“状况”。这种担心屡屡变成现实。一次,成成在考试开始前未举手经老师同意就大声提问,被监考老师严厉批评,引起成成吵闹。张老师在另一间教室监考,听到后心急如焚,却无能为力。
   尽管多数老师能够理解和包容成成,仍有一些老师有不同看法,认为应该对孩子们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他们强调,对孩子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严肃对待,否则不利于孩子认识错误,改正缺点。个别老师甚至觉得张老师的一些做法有袒护孩子之嫌。
   另一些时候,我们的努力会遇到“传统理念”或“体制性”障碍。
   成成喜欢数学,但在数学课上常常因为对授课内容没兴趣,进而引发其它的纪律问题,如东张西望,或离开座位。我们给成成书包里放了一本他喜欢的奥数书,并向老师提议,如果成成在课堂上有不遵守纪律的迹象,希望可以允许他看奥数书,以免影响其他同学。不久,我们得知,老师把书收了。一位教师朋友知道此事后说,孩子在课堂上公开看课外书,既不尊重老师,又会让其他小朋友模仿,实在有违传统理念,多数老师都不可能接受。
   从上小学开始,成成大量课外时间都被家庭作业占据。当然,其中部分原因是他自己不愿做,不好好做。他经常需要在奶奶和妈妈的轮流监督下,到深夜才能完成作业。家庭作业对成成的负面影响有三方面:一,孩子常常因为做作业不能按时睡觉,长期睡眠不足。二,做作业的过程也是与家长斗争、吵闹的过程,对孩子情绪有很大负面影响。三、由于缺乏睡眠,挨批评,成成第二天更容易情绪不稳,闹脾气,导致恶性循环。为此,我们和老师商量,能不能让成成少做,或不做作业。比如作业中不少内容成成已经掌握,他没有兴趣反复练。老师对此很为难,认为小学低年级的作业相对较少,如果不能坚持,养成好习惯,以后高年级或中学会更难适应。此外,成成虽已基本掌握所授知识,但不牢固,一些简单的运算有时仍会出错,所以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夯实基础。另外,老师还提到,平时的练习也是为考试做准备。考试成绩不仅关系到孩子以后升学,也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考核老师的重要依据,所以老师不可能在这种问题上掉以轻心。面对这样的理由,我们只好作罢。后来,为了让成成集中注意力完成作业,我们甚至把他喜欢的所有科学类书籍藏了起来。客观地讲,我和妻不是迂腐之人,知道为了让孩子重复练习那些他已掌握的课本知识而禁止看自己感兴趣的书是多么荒谬的事。但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别无选择。到加拿大后,我发现,我们以前面对的这些问题,要么本身不是“问题”,要么学校都有系统化、机制化的应对措施。
35
发表于 2011-9-16 11:01: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关心,儿子4岁半,在这里上幼儿园,父母没太多压力和焦虑,人是社会的一只小蚂蚁,很难不适者生存,但这里我用2年时间明白了,也许在国内一辈子都困惑的,幸福是哪里来的? 追求无限和珍惜有限,追逐是一种精彩,认真做好几件事何尝不是? 有感而发
36
发表于 2011-9-16 11:01:55 | 只看该作者
12,问题升级
  
   2009年秋天,成成进入二年级后,情况越来越糟。看到焦虑不堪的妻子和愁容不展的儿子,我逐渐放弃了工作之外的交际应酬,加入到对儿子的“教育”中。
   我四处搜集儿童教育的书籍,甚至托朋友从国外带书。我的业余阅读几乎全是儿童、教育、心理学等内容。急躁状态下的恶补并没有让我“速成”为一位儿童专家。囫囵吞枣的学习,似懂非懂的理论,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断,使我很快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我坚信,“恒心” 和“毅力”是孩子必备的品质,而培养这种品质的过程不可能总是和风细雨式的。想想自己小时候和其他小孩,没少挨打挨骂,不也好好地“长大成人”了吗。亲身经历表明,必要的“惩罚”是可行的。我认为,成成的“问题”长期没有好转的原因是,奶奶、妈妈和老师对他太温柔,导致他越来越有恃无恐。 现在需要我用“严父”的威厉,去平衡过去单一的“慈母”教育的弊端。我下班后开始加入监督儿子做作业,周末带他去练游泳,成成在学校“闹事”时,我也及时赶去处理。我给儿子制定了一系列硬性指标,比如完成作业的时间,在学校的行为准则,成成一旦越线,就会有“严重后果”-- 轻则取消本已少得可怜的自由玩耍和看课外书的资格,重则罚站,打屁股。
37
发表于 2011-9-16 11:02:01 | 只看该作者
成成会反抗我预料到了,但反抗的强度超出我的预期。我开始以为,以成成的聪明,他应该会自己掂量后果,相机行事。但实际情况是,我每次管教都会引发事态升级。聪明的儿子好象并不能聪明地利用规则维护自身利益。面对儿子的反抗,一方面被自己管教失灵所刺激,同时也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我常常气急败坏,对儿子施以更强力的“镇压”。教育有时变成了怒吼和恐吓。最终情绪失控的不只是儿子,还有我。
   我主张对成成实施“严厉”教育还有另一个理由:尽管金老师建议家长和学校理解和包容成成,但成成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只为他而存在的小圈子里,他身边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他的“特殊”,或者不认同对他的“特殊待遇”。我担心过度呵护会让他更难学会和适应与其他人“正常相处”。我认为成成与少数老师的对立情绪表明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就在我们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中,成成的表现却距我们的期望渐行渐远。
   二年级后,成成开始厌恶上学。早上起床后,他总是磨磨蹭蹭,在家长的反复催促下才出门。我早上只要没有重要的工作安排都会送他到学校。后来老师告诉我们,成成进了校门后有时并没进教室, 经常在上课铃响后老师才发现他躲在校园角落里,把他拉进教室。
   由于在家里和学校总挨批评,成成不仅情绪越来越敏感,而且开始自卑。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即使在得到表扬时,他也会习惯性地说,“我不行”。
38
发表于 2011-9-16 11:02:21 | 只看该作者
成成日常生活中慢慢出现一些奇怪的行为。在学校,他常把帽子拉得低低的,好象羞于见人。当老师批评他时,他有时会捂耳朵,或钻到桌子下躲起来。在和老师的争辩中,他变得越来越“不讲理”,常常对刚刚发生的错误行为矢口否认。
   进入2010年,我们几乎每周都会接到老师的电话,在上班时间赶往学校,把成成接回家。 有两次我在国外出差,由于时差关系,半夜接到老师短信,心急如焚。
   焦虑不堪的我们每天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怎么办?”
39
发表于 2011-9-16 11:02:31 | 只看该作者
 13, 穷途末路
  
   从2009年年底起,我们“头脑风暴”般地想了各种常规、非常规的办法,希望能帮助儿子走上正轨。
   儿子各种过激的情绪和行为让我们再次怀疑他是不是有心理问题,需要专业帮助。我在一本书中读到个新名词--“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简称AS)。 这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许多AS儿童智力超常,但不善交际,语言模式象成年人。有些资料称,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可能是AS患者,如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我在网上只能查到些零星的英文资料。为了解详情,我托朋友从美国买来几本相关专著。经历了以往的教训,我们不再轻易地冒充专家,擅下结论,而是把成成带去医院,请专家诊断。结果,专家认为,成成只存在常规的情绪和行为习惯问题,建议通过适当的家庭和学校介入加以引导,完全排除成成有任何心理疾病的可能。专家称,真正的AS儿童症状会比成成严重得多。成成仅有部分表现疑似AS,可以借鉴一些帮助AS儿童的方法。为此,我选择性摘译了AS书籍的部分章节,打印后交给老师参考。(到加拿大后,我在成成学校的手册上看到了有关AS和其它儿童心理和行为障碍的介绍。看来,这些知识已是常识。但在国内,我相信绝大部分老师和家长从未听说过这些词。)
   为了绕开公立学校那些“制度性”障碍,我们考虑过把孩子转到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就读。我了解后发现,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制度外”的选择也非常有限。私立学校很少。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私立学校对纪律和学业的要求并不比公立学校低。而国际学校大多只招收外籍学生。此外,在这块土地上的国际学校多大程度上能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成成是不是真能适应,我心里实在没底。经过一番调研,我知难而退。
   以成成在学校的表现,不仅他自己很不快乐,基本不能正常学习,而且会影响老师和其他同学。我曾打算让他暂时休学,请家教根据他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授课。家里人对这一方案最大的顾虑是,成成本来就不善于与同龄人交往,离开学校会让他更没机会接触小朋友,他会不会变得更加孤僻。而且,成成需要加强的是情商,不是学习。我没有接受这种意见。看到成成在学校和家里的处境,我最担心的是他真可能被“逼”出问题。我需要做的是避免最坏,而不是找一个万全之策。我四处了解家教信息,学着登陆一些大学的网站。这也是我第一次发现水木清华和蛋蛋网这类网站,并在上面发贴。(以前上网只是看看新闻和发邮件。如果没有当初的尝试,我甚至不了解网上论坛是怎么回事,也不会现在趁闲到天涯来发贴。)2010年春节前后,我联系了10几位家教,并“面试”过两位已保送研究生的北大和清华的同学。事实表明,要找一位与我想象相符的家教很难。成成需要的是一位 “全职”家教,但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在晚上或周末做课外辅导。大部分“潜在家教”都在海淀,而我家在南城,每日往返路途遥远。此外,我希望找一位性格开朗,善于与孩子交流的家教,通过协助成成学习喜欢的内容,让他恢复开心。我电话联系和面试过的大学生虽然大多很聪明,但我明显感觉他们擅长的是帮助孩子解题和提高成绩,而很难与小孩真正地交朋友。尽管有种种困难,我一直坚持寻找合适的家教,直到2010年3月决定出国才放弃
40
发表于 2011-9-16 11:02:3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还考虑过让成成的妈妈辞职回家,做全职妈妈兼家教。但过去几年对儿子全心付出却未见成效,让妻没了自信,觉得自己“搞不定”儿子。而且我和妻都是文科背景,儿子感兴趣的却是科学,我们做家教肯定很快就会力不从心。
   情急之下,我们还尝试过一些“非常规”手段。奶奶上寺庙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我们春节回老家上坟时,也祈求先人保佑孩子早日幡然悔悟,痛改前非。经朋友介绍,我们还联系过“高人”,希望借助其“超自然力量”帮助“问题儿童”。
   人近中年,事业顺遂,却被家中七龄小儿逼得手足无措、进退失据,以至求神问佛,实属狼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