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297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种溺爱方式毁掉孩子一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3 17:3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种溺爱方式毁掉孩子一生】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以下十种典型的溺爱方式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1.特殊待遇;2.过分注意;3.轻易满足;4.生活懒散;5.祈求央告;6.包办代替;7.大惊小怪;8.剥夺独立;9.害怕哭闹;10.当面袒护。
宠爱自己:溺爱的心理真相


溺爱是毁灭性的教育方式,它会压制而不是助长孩子的成长。对这一点的共识应该不成问题,只怕天下多数父母都知道溺爱不好,真正的问题是:
明明知道溺爱不好,但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溺爱行为呢?

看起来,溺爱仿佛有那么一点伟大的味道,因为从现象上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无限制地在给予自己。

“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荣伟玲说。

她断言说:“溺爱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内在的小孩’向外的投射。溺爱的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荣伟玲说,因为刚发生的两件事情,让她醒悟到,如果她做了妈妈,只怕也会是一个溺爱的妈妈。
她是在一家咖啡店接受采访的,在等待记者时,她买了一个比较昂贵的小糕点。但买了之后,她觉得这个糕点不是买给自己的,而是买给另一个人,但另一个人是谁呢?她略微思考了一下,找到了一个答案:单位同事9岁的儿子。
没有孩子的荣伟玲很喜欢这个小家伙,她在白云心理医院的家里有一个礼盒,里面总放着一些诱人的糕点,但她从来不吃,总是留给这个小家伙或其他孩子。最近几个星期,因为工作太辛苦,一天晚上下班后,她想纵容自己一下,于是打开了这个礼盒,但一刹那间,她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句话:“我吃这么好的糕点,太浪费了吧。”最后,她去了医院的小吃店随便买了点糕点犒劳了一下自己。

“那些糕点为他而留,咖啡店的这个糕点也为他而买。”她说,“但我突然间问自己,那个小家伙喜欢吃咖啡店的这个糕点吗?答案是,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个糕点的口味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就在这一瞬间,我明白,它其实是为我‘内在的小孩’而买。”

领悟到这一点后,荣伟玲知道该纵容自己一下了,于是她消灭了这个小糕点,但心中仍然有一点隐隐的负罪感。

“这个负罪感是我‘内在的父母’在说话,他说,你这么大人了,不该这样惯自己。”荣伟玲说,“那些溺爱的父母也一样,他们‘内在的父母’也告诉他们,爱自己不对。既然如此,他们就只好去拼命爱孩子。”

这听起来很好,但问题就在于,当父母溺爱孩子的时候,他们很容易会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尤其是成长需要。溺爱的父母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永远都不要长大,一辈子都做他们“内在小孩”的被投射对象,否则就会感觉到失落,就像是丢掉了什么似的。

荣伟玲说,之前她无数次憧憬过,要是她有个女儿,一定会经常带她去糖果店、糕点店……让她吃遍自己喜欢吃的所有糕点,而自己看着她吃就非常满意了,“这其实是我‘内在的小孩’在满意。”

“虽然我自认是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虽然我理智上知道溺爱不好,我也一次次地给别人做过咨询。”荣伟玲感慨说,“但如果没有这些领悟,我一样会成为一个控制不住溺爱行为的妈妈。”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问题专家。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了?


夫人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打碎了一只碗,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了?夫人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你嫌他笨手笨脚了,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为他谋得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位。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


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夫人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袁荣亲说,0~2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育安全感,2~4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育他们的自主能力。但可惜的是,许多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他们习惯了0~2岁时为孩子解决一切问题的习惯,现在也为孩子包办一切。譬如,孩子要去拿一个10米外的玩具,他们不忍看着孩子蹒跚、缓慢而笨拙地行走,于是自己大步流星走过去,把玩具拿来递给孩子。看起来,他们做了件爱孩子的好事,但实际上,他们剥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


华莱士将溺爱称为是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他描绘说:

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真爱与溺爱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他成为他自己的过程,爱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而成长。


真爱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他不同方式的爱,0~2岁期间,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2~4岁期间,尊重孩子自主的探索,但又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在他面前……这种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中心的真爱会让孩子成为自爱、爱别人、有鲜明的自我意识、健康的自主人格和高度创造力的人。


与真爱对应的是溺爱。这看似是自我牺牲的爱,其实是懒惰的爱。0~2岁期间,父母以孩子为中心,他们怎么爱都几乎不会犯错。但到了2~4岁,他们仍然这样做,甚至直到孩子成人了,他们也仍然一成不变地以这种方式去爱他。最终,这会导致毁灭性的结果。要么,溺爱下长大的孩子缺乏自我,他们只是包办式父母的简陋复制品;要么,他们的自我无限膨胀,他们的内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并最终成为别人的噩梦。


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的父母是在满足自己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仿佛不可指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7:38:24 | 只看该作者
认真读完了这一篇文章。我觉得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读一读,所以转载于此
我也在检讨,也许我并不太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是在用自己认为好的方式来爱她。有时候可以说很溺爱,特别是在物质上。我喜欢给她买漂亮的衣服,精美的玩具,带她去玩一切她想玩的东西。其实很多时候,是我自己特别喜欢这些玩具或者说衣服。
所以,我们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爱孩子,为她的未来打算。而不是以自己的感受出发,打着爱孩子的旗号来爱自己
3
发表于 2012-8-13 18:20:1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4
发表于 2012-8-13 23:38:34 | 只看该作者
真是篇好文章,谢谢分享~父母都是想要给孩子最好的,这是人之天性,不必自责,问题是怎样把握好这个度~这是值得每一位父母都认真反思的问题。不过,如果中国不是独生子女,也许问题还不会这么严重吧。一堆孩子的话,想溺爱都不可能了,呵呵。日本的妈妈都很有分寸,有些甚至在我看来都“狠心”,小孩子冬天穿那么少在外面放着玩,任凭鼻涕过河,但人家也不生病。反倒是国内给捂得严严实实还老感冒。有时候大人偷下懒,别管那么多,未必是坏事。还有尽量不要让老人带孩子,太容易惯坏了~
5
发表于 2012-8-14 09:00:16 | 只看该作者
认真读完了这一篇文章,感触很深很深,孩子承载着父母的希望,父母的爱,父母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凡事要有个度,对于孩子不可太过于娇惯,也不可一位的批评指责。教育孩子真是一门很深很深的功课,是一项大工程啊。
6
发表于 2012-8-14 10:03:3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学习了
7
发表于 2012-8-14 19:19:46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值得思考
8
发表于 2012-8-20 11:28:05 |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可以溺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