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335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养幼儿生活常规很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1 09:3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宝贝 于 2012-10-11 09:38 编辑

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开始,生活和学习就有了安排和规范。从小培养孩子生活科学常规,对孩子一生都有益。请看本文针对培养幼儿常规给出的建议。 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常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班级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应该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呢?
  常规的意义

  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一系列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科 学的生活秩序。如,幼儿睡眠、起床、进餐都有固定的时间;幼儿玩完玩具后应该放回原来的地方;吃饭要洗手;水杯应该放在贴有标志的地方等等。

  常规的作用
  ●培养生活规律
  从幼儿个体的发展来看,建立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促进身体健康。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儿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作息没有规律,而在幼儿园则是按照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作出符合科学的合理安排,幼儿生活在其中,就能逐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时间观念和有组织、有条理的办事能力。

  ●建立安全感

  人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感到安全,幼儿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按照一定的程序做事。合理的常规为孩子创造了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活,他们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中自然形成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
  ●培养自律能力
  自律是指控制自己,并遵守一些共同制定的规则的能力。这种能力可通过遵守一日生活常规来逐渐培养,如幼儿在听故事、进食、午睡或者自由活动的时 候,需要控制自我欲念,做到进食不说话,排队不乱挤,不强抢别人的玩具、不伤害别人等,渐渐地,遵守规则就会成为孩子们的自主行为。

  小班的常规教育

  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时,首先要明确常规不等于紧箍咒。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被要求排队的孩子一旦没有老师的监督,就会横冲直撞、争先恐后、难以 自控。这说明有些不合理的规则束缚了孩子,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正确的儿童观的基础上制定常规,将其看成保证幼儿身心发展所需的“润滑剂”。 如,老师讲故事时,不是让孩子们排排坐在远离教师的地方,而是参差不齐地围坐在老师身边,气氛很融洽,关系很亲切。用这样的方式组织活动,孩子们显得十分 愉快,也很配合,这正是良好的常规教育的外在表现。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要求。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常规应该简单、明确,适合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有适合幼儿的能力要求,才可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才愿意去做。

  制定和使用常规时的注意事项

  ●常规应该是积极的
  常规是在明确幼儿行为标准的基础上着眼于行为习惯的培养,而这些习惯又是建立在一定的自觉性的基础上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幼儿将常规转化为习惯后,他们就能轻松自然地去履行既定的各项要求,也就不会因此而压抑幼儿的主动精神了。

  ●制定常规需向幼儿解释理由

  解释理由能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对他所做的要求,如:“你应该和某某一起玩积木,小朋友之间应该友好分享,这样某某会很高兴。”

  ●教师在描述规则时

  应用积极的正面语言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描述规则的时候尽量用清楚明确的语言来加以表达,并且要从正面来讲述和 要求孩子,以免引起误会。如,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教师不应该说:“不要用别人的毛巾”,而应当说“用你自己的毛巾,上面绣着你的名字”,这样更容易使幼儿 理解。

  ●教师要按一日生活的顺序制定常规

  教师在制定常规时应当考虑到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量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常规。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幼儿较多的获得自由活动的机会,尽量避免呆板的活动。

  ●耐心的讲解和示范必不可少

  初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活动内容都还不熟悉,也不习惯按一定的要求去行动,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出耐心的讲解和示范。比如,在教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时,教师可以配合歌谣来示范,使幼儿印象深刻,继而完全掌握。

  ●常规的建立需要反复练习

  小班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对于新的常规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常规的建立需要依靠反复练习。因此教师要持耐心细致的态度,帮助幼儿在适应新的集 体生活的同时,逐步习惯按照常规的要求去做。班级老师和保育员之间也应该相互配合,采取一致的标准和要求,促使幼儿自动、自主地遵守常规。

  ●督促检查与个别教育并重

  在整个幼儿时期,由于心理发展的特点,行为上的反复较多,所以对于初步建立起来的一日常规,教师还要督促检查,做到持之以恒。另外,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注意对个别幼儿进行单独指导才能使常规教育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孩子的良好地习惯还是早培养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09:37:0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做家长的也应该重视起来,孩子刚入园前我们也应该做些准备

早一点认识幼儿园

  家长应对幼儿园有较全面的认识,了解孩子入园的细节,带孩子认识幼儿园,让他们喜欢上幼儿园。

  全面了解幼儿园。家长要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规模、办园特色、教师情况、作息时间、接送须知等内容。关注其中的一些细节,在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

  参观幼儿园环境。为了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家长可以常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走走,让孩子知道这就是自己要去的幼儿园。看看幼儿园里漂亮的大型玩具,看看哥哥姐姐在上面快乐游玩,让孩子产生去幼儿园的欲望。家长还可带孩子进入幼儿园参观,熟悉班级环境,让丰富的玩具、漂亮的环境设计、舒适的小床吸引孩子,减少孩子入园时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浏览幼儿园网站。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建有自己的网站,栏目齐全,内容丰富。家长可以常和孩子一起浏览幼儿园的网站,欣赏幼儿园里孩子们快乐的活动画面,向孩子介绍活动的内容,告诉他们:“宝宝马上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也可以在这里看见你的照片了。”慢慢地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向往。

  早一点熟悉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有诸多不同,家长应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孩子熟悉幼儿园生活,逐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调整作息时间。孩子在家与在幼儿园的生活规律有所不同,例如在家孩子不想午睡,可以不睡,或晚一点睡,可在幼儿园有固定的午睡时间。家长需要了解幼儿园作息制度,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使孩子的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有较好衔接。

  培养规则意识。有些孩子在家以自我为中心,随意性强,规则意识差。入园前,家长可以提前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共同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好吃的大家分享、好玩的大家一起玩、玩具要收归等。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言行一致,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提高自理能力。家长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家里,家长通过关注孩子的动作与神情了解孩子的需求。入园前,家长可以适当延缓自己的回应,让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我要喝水、我要小便……当孩子能够说出自己的需求时,家长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家长还要教孩子学习简单的生活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孩子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重要基础,如自己握勺子吃饭,洗手,擦嘴,穿脱鞋子和简单的衣服等。在家里,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先去尝试,要教给孩子准确的操作方法,孩子在做的时候,家长要有耐心,学会等待,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孩子自理能力强,适应新环境也就较为容易。

  早一点产生安全感

  孩子在家,时时刻刻都有家人陪伴左右,并得到他们的细心呵护,家人给了他们很大安全感。来到幼儿园,对老师、小朋友和环境都不熟悉,因此,家人要提前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重视第一次家访。很多幼儿园都会在幼儿入园前组织老师家访。家访是父母、孩子与老师沟通的好机会,家长要安排出时间,尽量家人都在家。家长要考虑好咨询老师的话题,要如实反映孩子的喜好、自理能力及一些特殊情况,如孩子有过敏史,过敏源是什么,孩子平时不愉快时会有攻击性行为,其他的特殊关照等。家访中,家长、老师和孩子最好一起拍摄合影,家中留几张,平时可以经常让孩子认一认,尽快熟悉自己的老师。幼儿园班级里老师也会贴一张,以便孩子入园后能看到自己和老师的照片,这样逐步让孩子产生安全感。

  常和小朋友交往。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和准备一起入园的小朋友交往,让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分享玩具、食品,帮助他们建立友谊,成为好朋友。当孩子们来到幼儿园,找不到自己的亲人时,还能和自己熟悉的小伙伴一起玩。

  关注特殊的孩子。对于个别特别恋家的孩子,家长要事先和老师沟通,准备一些孩子喜欢的、平时常用的物品,让他们带在身边,如有的孩子不肯独自午睡,可以让他带个喜欢的玩具,陪他一起睡,有的可以带上孩子在家午睡时盖的小毯子,让他们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早一点模拟入园情景

  孩子从熟悉的环境突然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地方,不知道如何与周围人相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帮助孩子减少负面心理,入园前,家长可以模拟入园情境,让孩子早一点适应。

  模拟分离情境。早晨入园,孩子与家长分离很痛苦。家长可以创设与孩子分离的机会,让孩子与其他人在一起,也就是让孩子有与父母分离的经历。可以让他独自在小朋友家做客,逐步淡化孩子对家人的依赖性。可以把孩子交给同事,并告诉孩子过会儿来接他,家长和孩子告别时,要拥抱一下,挥挥手说再见,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暂时离开自己了。

  模拟上课情境。家长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模拟上课,妈妈当老师,孩子和爸爸当小朋友,也可以让孩子当老师,让孩子产生自豪感。家长还可以利用家里的空间,创设一些与幼儿园类似的活动区域,引导孩子做一些模拟练习,如娃娃家游戏,点心店游戏等等,帮助孩子逐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模拟入厕情境。幼儿园的厕所蹲厕较多,部分女孩子会不适应。入园前,家长可以让孩子事先练习蹲厕,家长要解除孩子的紧张心理,告诉他们在幼儿园里蹲厕比坐厕要干净、方便,扶着小把杆很安全。入厕时,鼓励孩子自己拉裤子,当孩子成功时,及时鼓励,让他产生自信心。

  入园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不适应其实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家长放松心态,带着孩子一起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可以缩短孩子的入园适应期,开始全新的幼儿园生活。
3
发表于 2012-10-11 14:16:41 | 只看该作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呦!
4
发表于 2012-10-11 19:04:31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哦~~我也很赞成要棒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和秩序感
5
发表于 2012-10-11 19:22:18 | 只看该作者
早一些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同学,这一点对于顺利入园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我觉得提前上亲子班或者早教课还是很有必要的
6
发表于 2012-11-19 11:18:2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头像很哇塞~
7
发表于 2012-11-19 11:18:26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11:12:17 | 只看该作者
哈哈,那就赞一下吧。
9
发表于 2012-12-3 16:42:5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当然了,所以我觉得上亲子园很重要!
10
发表于 2013-1-17 10:30:23 | 只看该作者
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