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楼主: 月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婴儿食谱及制作方法(三)?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2-22 17:07:12 | 只看该作者
胎儿从母体娩出时,必须通过骨盆。除了由子宫、子宫颈、阴道和外阴构成的软产道外,骨盆是产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娩的快慢和顺利与否,都和骨盆的大小与形态是否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正常范围内骨盆各径线,其长短也有一定的差别,目前在各种种资料中描述的骨盆径线值,是许多正常骨盆的平均数值。
  胎儿能不能通过骨盆而顺利的分娩,既与骨盆的大小有关,也和胎儿的大小有关。骨盆虽然形态正常,如径线小,胎儿虽正常也可能难产;然而当骨盆形态异常,而各径线都足够大时,分娩不一定困难。若骨盆大小正常,而胎儿过大,
  胎儿与骨盆不相称时,也会发生难产。若胎儿较小,即使骨盆小一些,也能顺利分娩。骨盆有大有小,胎儿也有大有小,即便是经产妇,每次妊娠的胎儿大小也不相同。
  因此,为了弄清骨盆的大小和形态,了解胎儿和骨盆之间的比例,产前检查时要测量骨盆。有的医院在初诊时就测量骨盆,大多数的医院在妊娠28-34周之间测量骨盆,也有的医院在妊娠37-38周时,还要做一次鉴定(其中包括外阴消毒后的骨盆内测量或是经肛门测量骨盆),必要时进行X线骨盆测量,以判断胎儿是否能经阴道分娩。
12
发表于 2010-2-22 17:07:29 | 只看该作者
孕妇什么症状才需要报告医生
13
发表于 2010-2-22 17:07:34 | 只看该作者
孕妇在怀孕期间所经历的大部分身体反应都是正常的,虽然这些反应都很不舒服。它们只不过是怀孕所产生的结果。但是尽管如此,还是很容易让人担心是不是一切都正常?那么,你怎么能够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不正常呢?
  虽然真正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是十分罕见的,但你应该知道什么时候是出现问题了。
  以下就是一些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具体表现:
    阴道出血或有其他污迹
  提前破膜(也就是通常所谓的“破水”);其具体的表现有可能是液体的滴流、不停止的滴漏或大量的涌出。在未满37周前的破膜都被视为提前破膜。
  持续的腹痛或提前子宫收缩。
  在第20周后,胎动异常或停止时间超过24小时。
  持续时间长达两、三小时的剧烈头痛。
  视力障碍,如视力模糊或复视
  晕厥或眩晕(在怀孕的早期感觉到头重脚轻有可能只是一种正常的妊娠反应)
  体重的增长每周超过两磅(0.908公斤),而且不是因为吃得过多。
    胸腔里面胃上面的位置有剧烈的疼痛。
  面部、双眼或双手有肿胀或虚胖(浮肿水肿)。妊娠期间手脚肿胀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还是应该严密监控。
  连续几天呕吐,而且每天呕吐超过2~3次,尤其是发生在第一个三个月后,因为这个阶段清晨的恶心呕吐应该已经好转了。
  感染的迹象(发烧、打寒战,小便的时候有烧灼感、或腹泻)。
  如果你有上述任何一种症状,请立刻联系医生,这样你就不用太过担心了;如果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医生会立刻进行处理的。
14
发表于 2010-2-22 17:07:45 | 只看该作者
告诉你数胎动的方法
15
发表于 2010-2-22 17:07:50 | 只看该作者
胎动是反映胎儿宫内安危的最敏感指标。正常胎动计数标准为:每12小时大于10次。
  一般要求孕妇每日数胎动3次,每次1小时, 正常胎动至少每小时达到3 次或以上。每动一次计数一下,有时会有一连串的胎动,那么就算作一次,隔开5~6分钟再动算另一次。
  数胎动的方法:一般从怀孕的第28周开始数胎动,直至分娩。每天早、中、晚固定一个自己最方便的时间数3次胎动,每次数一小时。数胎动时可以坐在椅子上,也可以侧在床上,把双手轻放在腹壁上,静下心来专心体会胎儿的活动。用钮扣或其他物品来计数,胎动一次放一粒钮扣在盒中,从胎儿开始活动到停止算一次,如其中连续动几下也只算一次。一小时完毕后,盒中的钮扣数即为一小时的胎动数,将3次数得的胎动数相加,再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数。如果你无法做到每天数3次,也可以每天晚上胎动较频繁时数1小时,然后乘以12,一般来说应在20次以上。
16
发表于 2010-2-22 17:08:02 | 只看该作者
名人育儿:杨澜的教子养女经
17
发表于 2010-2-22 17:08:11 | 只看该作者
杨澜:可以不成功,不能不成长    你一定要有成长的意愿。成长和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不同:你创造它,你活出它。
   所以杨澜不觉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须要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为此,杨澜身体力行,努力培养孩子具有几种习惯和品性:爱好运动、慈悲为怀、善于表达和富有幽默感。

  ——杨澜


  1、不敷衍、不马虎,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件小事
  1996年,杨澜在美国生下儿子;2000年10月20日,杨澜在上海又喜得一个六斤多重的小女儿,圆了她想要“美国儿子中国女儿”的妈妈梦。因为工作缘故,杨澜不能时时陪在孩子身边,不过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杨澜都在他们身边。两个小家伙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杨澜坚持用母乳喂养;孩子出生后的几年时间里,杨澜也一直自己带他们,虽然有点辛苦,可杨澜觉得很值。
  杨澜至今记得儿子一岁多时的一个场景。那是儿子出生后,杨澜第一次比较长时间地出差,要离开儿子五天。那天回家时,杨澜发现儿子脸上的表情特别有层次,先是把脸转过去,憋了半天之后才委屈得哭出了声,最后把杨澜自己的眼泪也带出来了
  儿子当初这个无比丰富的表情,重重地定格在杨澜的心里,她意识到孩子幼小时期不能离开母亲;三岁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如果不小心造成了损失,以后会很难弥补。后来,她下定决心扔下所有工作,命令自己在家做了整整一年的“全职妈妈”。
  对于当初自己的这个决定,杨澜至今感到分外欣慰,那一年太值了!
 可是,矛盾不可能每一次都能调和。女儿吃奶才三个月时,刚好遇上申奥,杨澜必须得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来回跑,怎么办?心中有百般不愿,也曾想方设法努力挣扎,可最后还是不得不提前给女儿断了奶。说起这件事,杨澜依然一脸无奈。幸亏如今已上小学的女儿能体谅理解,还会开玩笑地说:“我也为申奥做过贡献哦!”  妈妈确实不是万能的,但至少可以做到这一条——面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不马虎、不敷衍,这是杨澜给自己定的规矩。现在她每次出差,一定都会在出发前极其详细地告知两个孩子:会去多久,什么时间回家,上午还是下午,吃过晚饭还是深夜……
  杨澜很忙,可谓一个空中飞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成为孩子钢琴学校里出勤率最高的家长之一,还能在儿子八岁之前陪着他游历了十五个国家,真让人惊讶。如今的杨澜经常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飞来飞去,但为了多一点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每次出差,她都会安排儿子到机场接送。回到家中,杨澜即使再累再忙,都会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专心致志地和他们说话,认真倾听他们说的每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的世界。孩子们都很聪明,知道妈妈辛苦,是挤出时间来陪他们的。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杨澜会与他们玩拼图、讲故事,会和他们打闹,也会和他们一起看电影。前段时间看《别惹蚂蚁》,一边看一边和孩子一起大叫,童趣带给杨澜很多的快乐。
18
发表于 2010-2-22 17:0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可可 于 2010-2-22 17:10 编辑

2、不紧张、不苛求,让孩子在现实中成长
  孩子长大了,该上学了,上什么样的学校呢
  在这些事情的关注上,杨澜和当下大多数父母很不一样。按条件,杨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贵族学校、特色学校,或更有利于学习外语的国际学校。可是,无论在上海还是北京,杨澜都坚持为孩子选择普通的公立学校。.
  儿子如今已上小学五年级,那么多年过去了,杨澜从来没有给他请过一次家教,也从不做任何校内功课的额外辅导,甚至不要求他的学习成绩一定要在班里拔尖。杨澜清晰地记得,唯一给孩子安排的补习班是学习中国书法
  杨澜有这样一个原则,无论孩子们今后去哪儿,做什么,他们是中国人这点是绝不能变的,所以必须要让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渗透进他们的血液里……
  杨澜还做了权衡和比较,相对来说,中文比英文难学,假如孩子从小没有一个中文写作环境,就难以学好中文。因此,孩子小时候需要重点补充的课程不是奥数,不是英文,恰恰是如今许多父母忽视的中文。
  杨澜选择让孩子上公立学校还有一个“私心”,就是想让孩子接触到最真实的生活,也生活在最接近社会现实的环境中,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才是真实可靠和有益的。1
  谁都知道,当前,应试教育使学生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每一位母亲都很担心孩子能否适应。还好,杨澜儿子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能在班上保持前三名。说起儿子,杨澜一点也不掩饰对儿子的赞赏。
 当初给儿子起名字时,杨澜夫妇曾开玩笑地说,就叫“吴(无)所谓”好了,不知是否有这个玩笑的缘故,儿子对自己的成绩排名、个人的利害得失,真的有些“无所谓”。班里许多成绩好的同学一般都在课外参加奥数、英语等多项补习,儿子小小年纪居然能坦然面对,能够告诉妈妈:“我可是在参加一场不公平的竞争  其实,绝不是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比如,杨澜会鼓励儿子去竞争当班长,用自己的压岁钱为患白血病的同学捐款,积极为班里同学服务做事,这都是杨澜十分看重的事情。儿子要做一个好班长、好干部,他得努力让自己各方面都优秀,自然也包括学习成绩……
 有一次,儿子在学校和班里一个不守规则的同学发生了争执,结果引来了重拳回击。儿子悄悄地把那位同学拉进厕所“私了”:两人先是打了一架,打累了,儿子道歉说自己当初劝告方式不对,但本意是为维护班级的荣誉,因此请同学谅解,最后两人握手言和……当儿子把这件事告诉妈妈时,杨澜大加赞扬了一番,赞扬他能独立解决矛盾而不是动不动就向老师告状。杨澜说,和孩子讨论他们关心的事情,其实是妈妈最应该集中精神认真对待的,因为这往往是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的最佳时机  一位心理专家说过:“无论你多么小心,你的孩子都会留下一些心灵创伤。”所以杨澜一直告诉自己,做妈妈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对孩子有太多苛求,很多情况下,父母和孩子是一种最自然的关系,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好。
  杨澜也希望孩子能多一点艺术熏陶,于是从小安排他们学习弹钢琴,没料到,同在一个家里,儿子和女儿的情况大相径庭:儿子学了不到一年就开始不耐烦,打了退堂鼓;尽管有哥哥的“坏榜样”,可女儿打一开始就迷上了钢琴,天天都会要求多弹多练,完全不用别人催促……杨澜意识到,真的不该将成年人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许多时候,不必在意孩子的选择是否和自己一致,太刻意的父母可能会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适得其反。
 有一次,儿子学校开联欢会,老师事先和杨澜沟通,请她在会上做一个三分钟的发言。连杨澜自己也没料到,经历过无数大场面的她,居然会为这三分钟演讲无比紧张,生怕不能让老师满意,又怕家长们会觉得自己矫情,更害怕给儿子丢脸。儿子看出了妈妈的担心,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的认真,在她最终讲完下来后,儿子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杨澜由此得出结论:“其实孩子也会非常在乎父母做事的态度。”
19
发表于 2010-2-22 17:14:46 | 只看该作者
2、不紧张、不苛求,让孩子在现实中成长  孩子长大了,该上学了,上什么样的学校呢?)  在这些事情的关注上,杨澜和当下大多数父母很不一样。按条件,杨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贵族学校、特色学校,或更有利于学习外语的国际学校。可是,无论在上海还是北京,杨澜都坚持为孩子选择普通的公立学校`
  儿子如今已上小学五年级,那么多年过去了,杨澜从来没有给他请过一次家教,也从不做任何校内功课的额外辅导,甚至不要求他的学习成绩一定要在班里拔尖。杨澜清晰地记得,唯一给孩子安排的补习班是学习中国书法。  杨澜有这样一个原则,无论孩子们今后去哪儿,做什么,他们是中国人这点是绝不能变的,所以必须要让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渗透进他们的血液里……
  杨澜还做了权衡和比较,相对来说,中文比英文难学,假如孩子从小没有一个中文写作环境,就难以学好中文。因此,孩子小时候需要重点补充的课程不是奥数,不是英文,恰恰是如今许多父母忽视的中文。   杨澜选择让孩子上公立学校还有一个“私心”,就是想让孩子接触到最真实的生活,也生活在最接近社会现实的环境中,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才是真实可靠和有益的。  谁都知道,当前,应试教育使学生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每一位母亲都很担心孩子能否适应。还好,杨澜儿子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能在班上保持前三名。说起儿子,杨澜一点也不掩饰对儿子的赞赏。
 当初给儿子起名字时,杨澜夫妇曾开玩笑地说,就叫“吴(无)所谓”好了,不知是否有这个玩笑的缘故,儿子对自己的成绩排名、个人的利害得失,真的有些“无所谓”。班里许多成绩好的同学一般都在课外参加奥数、英语等多项补习,儿子小小年纪居然能坦然面对,能够告诉妈妈:“我可是在参加一场不公平的竞争!”  其实,绝不是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比如,杨澜会鼓励儿子去竞争当班长,用自己的压岁钱为患白血病的同学捐款,积极为班里同学服务做事,这都是杨澜十分看重的事情。儿子要做一个好班长、好干部,他得努力让自己各方面都优秀,自然也包括学习成绩……
 有一次,儿子在学校和班里一个不守规则的同学发生了争执,结果引来了重拳回击。儿子悄悄地把那位同学拉进厕所“私了”:两人先是打了一架,打累了,儿子道歉说自己当初劝告方式不对,但本意是为维护班级的荣誉,因此请同学谅解,最后两人握手言和……当儿子把这件事告诉妈妈时,杨澜大加赞扬了一番,赞扬他能独立解决矛盾而不是动不动就向老师告状。杨澜说,和孩子讨论他们关心的事情,其实是妈妈最应该集中精神认真对待的,因为这往往是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的最佳时机。  一位心理专家说过:“无论你多么小心,你的孩子都会留下一些心灵创伤。”所以杨澜一直告诉自己,做妈妈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对孩子有太多苛求,很多情况下,父母和孩子是一种最自然的关系,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好  杨澜也希望孩子能多一点艺术熏陶,于是从小安排他们学习弹钢琴,没料到,同在一个家里,儿子和女儿的情况大相径庭:儿子学了不到一年就开始不耐烦,打了退堂鼓;尽管有哥哥的“坏榜样”,可女儿打一开始就迷上了钢琴,天天都会要求多弹多练,完全不用别人催促……杨澜意识到,真的不该将成年人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许多时候,不必在意孩子的选择是否和自己一致,太刻意的父母可能会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适得其反。
 有一次,儿子学校开联欢会,老师事先和杨澜沟通,请她在会上做一个三分钟的发言。连杨澜自己也没料到,经历过无数大场面的她,居然会为这三分钟演讲无比紧张,生怕不能让老师满意,又怕家长们会觉得自己矫情,更害怕给儿子丢脸。儿子看出了妈妈的担心,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的认真,在她最终讲完下来后,儿子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杨澜由此得出结论:“其实孩子也会非常在乎父母做事的态度。”
20
发表于 2010-2-22 17:15:11 | 只看该作者
称职父母帮孩子挡掉疾病的绝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