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ano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日光浴远离佝偻病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13:34:04 | 只看该作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人多因被病犬咬伤后而受感染。本病以兴奋、恐水、怕风、流涎、咽喉肌痉挛、全身瘫痪为特征。

本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儿童患狂犬病比成人多,因儿童喜欢追逐犬类,对行为异常的犬类缺乏辨别能力,不知躲避又无自卫能力,故被咬伤的机会较多。狂犬病毒一般存在于狼、狐、豺、野犬、鼠、兔、蝙蝠等野生动物中,家犬、猫、牛、羊、马等家养动物接触上述病兽也易传染上。在动物管理措施缺乏,家养动物狂犬病没有控制的地区,狂犬病易在犬中流行,也可导致人狂犬病流行。动物狂犬病中,犬狂犬病占90%,其他家养动物占5%~10%,其中猫占多数。

被病犬咬伤或病猫抓伤后一般在3个月内发病,短的8天,长的可达1年发病。头、面部被咬伤,伤口深者发病早。病儿开始感觉伤口疼痛和麻木感,随后有发热、多汗、全身疼痛不适、失眠或嗜睡等症状,对痛、声、风、光等刺激开始敏感,较大儿童可诉咽喉部有紧缩感。 1~3天后病儿进入兴奋状态,较大儿童会感到极度恐怖,有大难临头之预兆感,还可有意识模糊、言语杂乱、辨别方向错误及颈部僵硬等脑膜刺激症状,最突出的症状是怕风、恐水。当吞咽食物和水时,咽喉部肌肉出现疼痛性抽动,以后遇到风、声音、气味、光亮、见水或说到水,均可引起咽喉部肌肉抽动。小儿流涎较多,体温可达39.5℃~40.5℃,咽喉部肌肉抽动使病儿感到极度痛苦,不仅无法进食和饮水,还可导致呼吸困难和缺氧,严重者出现全身抽动。病儿常在发作中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存活小儿于1~3天后抽搐停止,逐渐安静,然后出现瘫痪,以肢体瘫痪多见。呼吸微弱不整齐,血压下降,脉搏减弱,四肢冷,常因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

由于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极高,小儿发病过程中反复出现咽喉部肌肉抽动,甚至全身抽搐都可导致脑缺氧,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时可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如患儿抢救存活智力发育肯定会受到影响,故应预防狂犬病的发生。首先要做好动物管理,犬或猫应进行预防接种,动物患狂犬病后应立即捕杀、深埋,不可剥皮,这样可消灭传染源。被犬咬伤或被猫抓伤后应在2小时内及时、彻底地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疫苗,以预防发病。

狂犬病的治疗效果不佳,应采取适当措施减轻患儿痛苦和对症治疗,还要注意预防狂犬病者感染医护人员。病儿应单独隔离,由专人护理,病室应避光,保持安静,周围不要有噪声、流水声。兴奋不安时可给镇静剂,输液供给营养,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是引起死亡的原因,故出现呼吸衰竭时应进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维持呼吸等方法纠正呼吸衰竭。还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病毒药物,干扰素、阿糖胞苷等可干扰病毒复制。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13:34:19 | 只看该作者
微量元素硒缺乏或过量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吗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13:34:26 | 只看该作者
硒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微量元素。硒被人体摄入后经肠道吸收,分布在肝、脾、肾及心脏等脏器中,硒与蛋白质结合并经血液运送到组织,硒参与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可催化还原型的谷胱甘肽转变成氧化型谷胱甘肽,防止过氧化氢及氧化脂对细胞的损害。硒的这种功能可预防和治疗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已经得到广泛证实。有人研究微量元素与小儿智力发育的关系时发现,先天愚型患儿血浆硒浓度下降。还有研究证明,给刚断奶的小鼠喂养缺硒食物13周,结果发现小鼠脑硒水平降低13%,与正常小鼠比较有意义。由此说明硒对大脑早期发育有一定意义。

先天愚型就是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先天性疾病,以智力发育落后为主要表现,患儿具有特殊面容和其他畸形,已经公认的引起本病的原因为母亲妊娠时年龄大 (多在35岁以上),母亲怀孕期接触过放射线和某些化合物引起染色体畸变,或母亲在怀孕期间患病毒感染所致。缺硒与先天愚型的发病关系,是否是母体怀孕期间缺硒引起染色体畸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先天愚型患儿智力明显落后,对患儿及其家庭危害都较大,预防措施除母亲妊娠年龄不要过大,怀孕期间不要接触放射线或某些化学药物,预防病毒感染外,母亲怀孕期间要适当补充硒,防止硒缺乏,对预防本病的发生可能有益。含硒丰富的食物有芝麻、动物内脏、大蒜、蘑菇、鲜贝、海参、鱿鱼、龙虾、猪肉、羊肉、金针菜、酵母等。

硒过量可干扰体内的甲基反应,导致维生素B12和叶酸代谢紊乱,铁代谢失常可继发贫血,如不能及时治疗对小儿智力发育也有影响,预防硒过量和中毒可增加饮食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多吃些牛奶、大豆、蛋、鱼和植物油等食品,可增加硒的排泄,降低硒的毒性。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13:34:36 | 只看该作者
哪些疾病可导致小儿长期低热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13:34:41 | 只看该作者
长期低热是指小儿体温在37℃~37.4℃之间持续2周以上。导致小儿长期低热的疾病很多,概括起来,有因为器质性疾病而导致,也有因功能失调所致。

在小儿长期器质性低热中,以慢性感染最为常见。如小儿结核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鼻窦炎、某些寄生虫病等。这些都是由于感染因素而导致的低热,治疗应该针对引起感染的病原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还有一些非感染因素也可以导致小儿长期低热。如小儿贫血、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及类风湿病等。对这些非感染原因而发生的低热,应该首先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引起低热的原发病。

小儿长期功能性低热的原因,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这类低热的特点是早晨及上午体温高于午后及晚上,常常伴有多汗、乏力、食欲不振、烦躁等症状,但检查无异常体征,理化检查亦无异常所见。对小儿长期功能性低热的治疗目前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方法。中医治疗主要着眼于整体的调整,即调节人体阴阳之平衡,使体温恢复正常。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低热症状,一定要认真进行观察。每天给孩子测试多次体温,并做好记录,以便找出发热的规律,为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家长还应注意观察除低热以外的伴随症状,如饮食如何、二便情况、精神状态、是否出现过皮疹或紫斑等情况,并尽量及早请医生诊治。

医生对长期低热的孩子要认真进行体检,尤其应该注意扁桃体有无肿大,心脏听诊有无异常,肺部听诊是否有罗音,肝脾是否肿大,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等。并且根据家长主诉的症状及体检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理化检查,如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等,以便及早进行正确诊治。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13:34:50 | 只看该作者
小儿发热伴皮肤黄疸见于哪些疾病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13:34:56 | 只看该作者
黄疸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是由于血中胆红质浓度增高而引起。许多疾病都可引起血中胆红质浓度增高而产生黄疸。一般将黄疸分为四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先天性黄疸。发热伴皮肤黄疸的疾病仅见于前三类,三类黄疸各有其特点。

溶血性黄疸:黄疸一般不深,血中游离胆红质(间接胆红质)增多为主。胆红质定性试验呈间接阳性,直接胆红质(即结合胆红质)与总胆红质之比小于0.2,尿液胆红质阳性,尿胆原增高,粪便尿胆原含量增加,并有贫血、造血骨髓增生、脾肿大、周围血液网织细胞增多和出现有核红细胞等溶血性贫血表现。

肝细胞性黄疸:血中游离胆红质和结合胆红质均增加。胆红质定性试验呈双相或直接阳性,直接胆红质与总胆红质之比大于0.4,尿液胆红质阳性,尿胆原增加,粪便尿胆原正常或减少,常有肝肿大和肝功能试验异常。

阻塞性黄疸:黄疸可以很深,血中结合胆红质增高,胆红质定性试验呈直接阳性,直接胆红质与总胆红质之比大于0.4(可达0.6);尿液胆红质阳性,尿胆原缺乏或减少,粪便尿胆原含量减少或缺乏,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增高,并可有皮肤搔痒和粪色淡或呈陶土色。

肝细胞性黄疸而有发热的疾病主要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阻塞性黄疸而有发热的疾病多见于胆囊炎、胆石症、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溶血性黄疸而有发热者见于各种先天和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发作,其中主要有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疟疾(特别是恶性疟疾)、败血症、黑尿热、血型不合所致溶血反应、蛇毒、药物反应、G-6PD缺乏症(蚕豆病)等。可根据病史、体征,有关化验检查进一步鉴别确诊。


1
18
发表于 2010-2-23 13:40: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