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于文化学习的兴趣一直很高。可对于练琴却似乎不是很情愿。去年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在孩子练琴时和孩子闹别扭。有一次居然把一根筷子都给敲断了。那一阵孩子也是软硬不吃。好几次孩子都是边哭边弹琴,嘴里还边念叨“坏妈妈”。在那些日子里,孩子再也不帮我挤牙膏、放洗刷用水了,甚至有时故意帮孩子爸爸挤好牙膏,以示对我的无声抗议。在那段日子里,我自己也几乎快疯了,心想真想让孩子放弃学琴了。
可学了这么久,放弃又谈何容易。只有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天疯了一样地上网,见了钢琴论坛就发帖,一发帖便问怎么办。虽说在网上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但也着实让我郁闷的心情得到了舒缓。网上有许多孩子在练琴时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有些比我的孩子还更严重。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孩子并不是最糟糕的。慢慢开始冷静了下来。
开始时,为了缓和与孩子的矛盾,孩子练琴时,我便回避。每天规定孩子练琴的时间,应该达到的要求。前两天还算管用。到第三开始,孩子便开始应付了事。每天练十五分钟,便称已经练好了。老师一回课便糟透了。手型不对,节奏不对,甚至音都弹错。这才发现逃避也不是办法。
于是孩子练琴时,开始开办演奏会。我当报幕员,孩子当然是“钢琴家”啦。“下面由小小钢琴家颜宝宝为大家演奏一曲***。”孩子一鞠躬上琴,煞有介事地弹。每结束一曲,鞠躬下琴。我这个报幕员还得充当拉拉队,一手拿俩鼓掌器“唏哩哗啦”拼命摇旗呐喊。如是这般也只有两三天内有效。
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渐渐找到了一些让孩子在学习中寻找快乐的方法。而且每种方法还要因“时”制宜。在练琴的过程,我也是绞尽脑汁,设法让孩子在练琴的过程中寻找快乐。这里所说的因“时”制宜指的是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时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年级入学考试时,发现孩子口算能力较差。因孩子上幼儿园时,很多孩子参加了珠心算兴趣班,我家孩子却没有。所以在起跑线上就输给其他孩子一筹。为了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我不动声色地找来两副扑克牌。孩子一做完作业,便假装很兴奋地说:“宝贝作业做完了,我们来玩游戏吧?”一听玩游戏,孩子顿时来了精神:“好啊!玩什么游戏?”“妈妈这里有两副扑克牌。我们一人手里拿一副,把牌洗乱了。我们从对方手里随意抽出一张,同时翻开两张牌,算出两张牌的数加起来等于几,相减等于几。如果谁先算对,这两张牌就算谁的。然后再接着抽……最后谁的手里牌多就算谁赢。”“好啊!那如果我翻到‘J’怎么办,如果是大王怎么办?”“这好办。‘J’就是11,‘Q’就是12,‘K’是13,小王14,大王15。”孩子非常热衷地钻进我的“圈套”。兴致勃勃地玩了起来,当然我经常要假装输一两次,让孩子感觉与我势均力敌。如果让孩子赢太多,孩子没了斗智,如果孩子总是输,会没了信心。只有势均力敌,孩子才觉得有挑战性。如此这般,一年级上学期玩了半年。直到孩子能脱口说出答案。慢慢地故意让孩子赢几回。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保持孩子的玩这个游戏的兴趣。半年过后,觉得孩子口算并不存在大问题时,我也懒得玩了,每次孩子提议玩这个游戏时,我却兴趣不高了。是不是有点“过河拆桥”的成份呀。这个方法呢也只适合那些口算能力较差的六七岁的孩子。
今天练琴时,孩子一开始心情不好。因孩子在做数学作业时,对于“锐角”、“钝角”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不是太好,为此我试图把这部分知识为孩子再讲解一遍,孩子却不虚心,总认为自己会了,听的时候心不在焉。那一瞬间,我又失去了耐心,拿书拍了一下孩子的头。孩子为此有些生气。一上琴,孩子就弓着背,有气无力地弹着。心想这样练琴哪还有什么效果。我使出了惯用的伎俩,用手掌贴着孩子背说:“哦,宝宝这里有‘气’,来,我帮你排出来。”说着我用手掌在孩子背上自上而下直至孩子的小PP“恩,可以了,宝宝放个PP,就没‘气’了。好了,心情好了吧!”我每做这个动作,孩子便会哈哈大笑。一笑过后,练琴便更有精神了。车尔尼599没什么问题,因为上周重弹的曲子,只有装饰音弹得不太好;考级也问题不大,仅有一两处停顿;巴托克弹得不理想。孩子每次都在第二行的第三小节开始有问题,而且一有问题便从头开始重弹。来回了近十次,都是如此。为了节省孩子的时间,想叫孩子先专练有问题的小节。可孩子不愿意,每次非要重弹。这时,我急中生智地喊起来:“宝宝,我们开始攻山头吧!这里有三座大山(曲子的后面三行因孩子每次卡在第二行,每次重弹,所以后三行基本没机会弹到。)妈妈派你去攻这三座山头。”说完我用铅笔,在孩子曲谱旁边画了三座连绵的山峰,一座比一座高。象征着山头一座比一座难攻。“为什么要攻山头呢?”孩子来了兴致。“因为山有敌人啊。我们要去抢占高地。这些山头可都是易守难攻的哦。每个音符就是一个敌人。你弹对了,就算你攻下来了。”孩子嘿嘿笑着开始单独练后面三行。第二行弹对了,可第三行又出问题了。孩子笑着说:“攻下了一座,还有两座。”很快孩子后面两行也没问题了。我假装递过去一奖牌:“奖励给进攻冠军颜宝宝。”孩子看一眼并不存在的奖牌乐不可支。为了巩固,我叫孩子再练一遍。“敌人不是已经被我赶跑了吗?怎么还要练呢?”孩子疑惑。“可能山上还有土匪呀!赶紧清查一遍。”“明天再来清土匪。”“不行。明天再来,万一这几个土匪又招兵买马了怎么办。又会卷土重来的。”孩子又嘿嘿嘿笑了起来,边笑边弹。很快便把三座山头攻克了。“好了。我们把所有战场再清查一遍。从一行开始吧!”这次孩子完整地弹了这曲,基本没有问题了。接着换了一本书,孩子问:“妈妈这座是什么山头?”“这是太行山。还是派你去攻吧?太行山很冷哈。记得穿好棉袄。”“我已经穿好这个啦。”孩子指了指身上的毛衣,便开始弹了。这曲比较简单错了一个地方。“哇,好厉害啊!一下就把敌人赶跑了。赶紧把最后这个敌人干掉吧!”第二遍基本没错,而且手型也不错。“妈妈这是什么山头?”“这是乌龙山。下面是乌龙山巢匪记。”孩子一看这曲是《秧歌舞》:“不对,妈妈,现在应该是庆祝胜利的时候。你看是秧歌舞。”“哦,对对对,赶紧扭起秧歌来吧。”说着孩子弹琴,我在一边扭秧歌。孩子把后面的曲子叫做《攻打泰山》。“哇,这么艰险的地方呀。小心点哦,泰山可是很险恶的哦。”“没问题。”孩子在练这曲时,小手指不小心翘了起来:“不行不行,这次没用大刀,改用刺刀了。你看我被刺伤了。不过没问题。被砍一刀就去医院,被砍三刀就去八宝山。这是毛主席说的。毛主席不是被埋在八宝山了嘛。”待孩子弹完这一遍才纠正孩子:“不对。周总理是在八宝山。不过毛主席在人民纪念堂呢。还躺在水晶棺里哦。”“为什么周总理就要埋了,毛主席就不用埋呢?”“不太清楚哦!可能是他不愿意住在八宝山吧,也可能是人民觉得他太伟大了。”“那肯定是人民觉得他太伟大了。电视里演了,毛主席自己说的被砍了三刀就去八宝山。”这次扯远了。最后几首曲子,孩子也是笑声不断,并一直展开自己的想像。孩子如果弹的是上升的阶,孩子便说进攻了,如果是下降的音阶,孩子说撤退了。当弹柱式和弦时,孩子称自己一刀砍三个敌人。如果弹错了又自称自己被包围了,受伤了……时间不早了,想让孩子早点休息。孩子却不过瘾。又抢回最后一本书,说是里面还有个残留敌人,其实是孩子有一个地方没弹好。最后还另外弹了一曲以前学过的曲子宣称庆祝全面胜利。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孩子今天练琴的效果出奇的好。最重要的是孩子非常快乐!
看来要让孩子保持学习的热情,我还得设法帮助孩子在学习中寻找更多的快乐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