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楼主: 粉粉王国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开学日记超级长哦,慢慢欣赏。已经更新到25天了。对家长们很有帮助!!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3:27:29 | 只看该作者
 帕夫雷什幼儿园 开园第12天(星期五 2010.08.13)总结
  
  
  一、主要情况汇总 (更多的细节,由老师记载,总结主要是指出老师的不足和下一步如何做促进孩子的发展)
  
  1. 予信吃完早餐后,说:“不吃了”(比前几天吃得少)。老师问:“予信,你今天吃得有点少呀,你是再吃一个馒头还是吃两个呢?” “再吃一个吧”。
   --评:有时,我心有不忍,这种选择看似是给孩子选择,其实本质上是成人的一种诡计。但为了孩子能多吃一点,有时也只能退一步了,而且如果这时真的不选择说:“一个也不吃了”。我们还是会尊重孩子,不会强迫吃。
   既然这种策略,孩子并不反感,而且行之有效,我告诉老师,可以根据对孩子的食量观察,结合孩子当时的进食,可以把老师的希望数作一个选项,在其基础上加一,作第二选项。例如:如果孩子平时吃3个馒头,但今天吃一个就不吃了,那么老师希望(在观察到孩子的精神和平时一样的情况下)再吃两个,就可以说:“你今天吃得还欠一点,你是想再吃2个呢,还是想再吃3个呢?” 根据孩子的脸情反应,老师可以适时调整,孩子没有明显不好的反应,就维护原策略,如果有抵触情绪较大,可再降低标准。
  
  2. 予信进“图书写作中心”,问老师:“我可以帮你放好鞋子吗?”
   --评:其实进“图书写作中心”,我没有要求第三次换鞋了,不过看来,孩子有觉得“图书中心”干净一点好,因为他们进来看书多是坐在地毯上的。因此,今天要求老师做出榜样,今后进“图书写作中心”都脱鞋,并把鞋子摆在固定位置。孩子换鞋与否,随他们自己的希望,不作要求。
  
  3. 亦轩今天进“图书写作中心”取湖南地图,老师主动问:“你需要帮忙吗”。 亦轩:“帮我取下地图”,得到地图后,亦轩说了声:“谢谢”。
   a. 亦轩以前在幼儿园不会说礼貌用语,这是第一次主动说“谢谢”,可喜。
   b. 老师在这里帮助“过度”。 亦轩是一个比较胆小的孩子,这时,老师可以观察一下,稍等一下让他自己主动开口提出需要帮助,以锻炼他的勇气,如果他僵持时间稍久,老师可根据他的表情,可问他:“亦轩,有事吗?”
  
  4. 予信今天第一次画香蕉。
   --评:孩子以前都是用颜色画抽象画,今天第一次画实物,是新的情况。 老师今后需多鼓励孩子进行创作,画画也是思考,也是表达。
  
  5. 予信、予爱卖水果,亦轩卖火车票。
   a. 今天予信卖水果的游戏进行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兴致也高,但老师记录得并不是详细,或许是老师参与得比较多,没有时间记录(因为我们还没有使用录音设备),也或许老师重视不够。
   b. 孩子的数的构成,仍是近一阶段游戏中需要着重引入的玩素,让孩子在游戏中认识数的构成。
   c. 降低难度,循序渐进。 暂时把“大额钞票”收起来,只保留面什1元2元的钱,而且商品价格限在5元以内。
   d. 今天都是孩子卖,老师买,这样孩子做的多是减法,难度大了一点。 可暂时调换角色,老师卖,孩子买,这样就是加法。
   e. 我们既然要在孩子的游戏中加入新的元素,但又要考虑到让孩子体验到成功,因为难度的适宜度如何把握非常重要,简单了,是重复,太难了,孩子泄气。因此难度适宜处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这要求老师对孩子的当前水平有详细的记载,进行分析并了解。
  
  6. 予爱当医生,给人看病。 予爱才两岁,显然对体温没有概念,每次都说:“3度”。予信说:“感冒了要打针”,而予爱则给病人拿来药和水,让“病人”吃药。
   --评:予爱对“当医生”游戏挺有兴趣,老师应该注意在游戏中,给孩子示范语言,并根据孩子的表现,适宜配合,让游戏能开展长一些,以提高予爱的专注力。
  
  7. 予爱今天说了几次“公的,母的”,还说:“他有小朋友,是公的;他没有小朋友,是母的”。
   --评:予爱一直就有性别的意识。 予信当医生时,她多数时候都说:“我当护士”,还常说:“女孩子没衣服,羞羞”。
  
  8. 予爱也喜欢玩切水果疏菜,今天玩的时候说:“西瓜不可以切,是掰的,柠檬不能切,是掰的...”。
   --评:孩子在游戏时的语言,往往让人出乎意料。
  
  9. 亦轩今天玩火车游戏时,又撞了一下老师,没说对不起。另一老师提醒后,说了对不起。
   --评:较之昨天,亦轩还是进步了,昨天亦轩回答:“你应该离开这里”。 从各方面来看,亦轩的社会性发展都有待提高,但他又是一个敏感的孩子,老师在干预时,又需巧妙,不能勉强他,只能调整环境,设计一些游戏环节来让他有社会性的需求--所谓“需求”是进步最大的动力。
  
  10. 予爱今天吃饭时爱游戏,吃了一口,然后跑开。老师拦住她问:为什么呀? 她又跑回吃,然后又跑开,如此循环。
   --评:因为这是第一次,还不能明白予爱这么做是为什么。 仅是为了好玩? 需进一步观察。
  
  11. 亦轩每天早上来都会告诉老师天气情况,因为他经常看天气预报节目。因此老师拿出地图,表演了“天气预报”。本以为他对天气预报热情,会上台自己也能表演,但一开始拒绝。 后又认为,他不知道如何做,然后几个老师又进行了示范,他还是拒绝。但他坐着听老师的“天气预报”相当认真。
   --评:说明,亦轩对天气预报兴趣是蛮浓的,但当需要他表演时,他就开始退却了。 亦轩的社会性之劣势,现在成了他参与更多游戏,发展认识的一个大大的拦路虎了。虽说,我们不断鼓励,而且针对他最喜欢的火车游戏,每天都增加新的元素,而且也成功地把予信拉入游戏。 当然亦轩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然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更多的努力,在一点上帮助他。
  
  12. 亦轩今天下午开始的时候又拒绝集体游戏,含笑开始的策略是和他谈条件(说:你来参加游戏,我就送你去火车站)。
   --评:我们的教育理念其中之一就是“尊重孩子”。 和孩子谈条件,其实就是变相的威胁“不如何,就不能如何”,这种教育手段是要完全杜绝的。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做什么,或可向孩子直接说明,或可改变环境让孩子产生兴趣,或可抓住时机让孩子成为发起者,等等,但绝不本成为“权威专制者”。
  
  13. 今天亦轩在和老师表演“天气预报”时,予信过来干扰了两次,说:“黑板不是用来挂地图的,是写字的。” 老师的处理方法,就是假装生气并说:“予信,我很生气,你把地图扯下来了”。
   --评: 老师的这种方法是想表现出我平时主张的,老师孩子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让对方了解,这样帮助孩子学会移情。但老师这么做,有两个不足:
   a. 可以不用表达自己的感受解决问题,可以让孩子了解黑板不仅是写字用的。“予信,这两个圆形的磁性石,你知道是做什么的吗?(当然成人知道是可以挂图的)”,可以由此来引导孩子的认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b. 如果即使在孩子做了上一步之后,孩子还是干扰(按予信的易变通的性格,不是会发生的),就可以说:“予信,你把地图扯下来,地图都快坏了,我与亦轩正在表演‘天气预报’,这让我很生气,因为我们现在因为没有地图不能做表演了”。这样对予信说清了原因,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说:“我生气了”。孩子只有知道明白原因后,才不会迷茫成人“为什么”这样表现。我们在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感受时,也会鼓励他们学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3:27:47 | 只看该作者
二、今天主要问题
  
  1. 老师“溺爱”孩子,也就是说帮助孩子过度。
  
   无论我们开展什么活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都不能脱离我们的教育目标:“培养自信,会思考,独立,有责任心的健康孩子”。与此相背驰的,都是要仔细思考,要改进的。 从小培养一个“独立,有责任心的孩子”,意义重大,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 而一个习惯的养成,就是靠一次次的行为并为此而体验到自我成功的强化日积月累做到的。为此,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
   我们不仅不能放过锻炼孩子的每一次机会,而且还要经常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孩子产生一些需求,但并不给予完全的支撑,只有当孩子在缺少必要的帮助就泄气而可能丧失信心之时,才可以出手,但也一定是适宜的。
  
  
  
  三、今日亮点
  
   初次小试“水试验”
  
   这两天在一直在思考如何从三岁以上的孩子引入“科学探索”。 我们幼儿园以“项目”教育为自己的特色,但完全靠孩子的“兴趣”还发展项目,势必有时会“断流”。因此,老师也需要发起“项目”,我想以“科学探索”为宜。一方面这方面的项目,现在有许多成熟的实践并有书籍且项目体系完善,一方面“科学探索”对孩子的“独立,思考”的培养是相当有益的。
   今天上午,用不锈钢碗盛了一点水,放在烈日下,并让孩子参与。下午时,老师又让孩子观察,结果“水不见了”。 下午亦轩拒绝参与,予信与老师的对话如下:
   予信(下称信): 没有了。
   老师(下称师):咦,为什么没有了?
   信:可能流走了。
   师:这个碗没有洞啊。
   信:流到别的地方去了。
   师:是怎么出去的呢?
   (信望着外面思考)
   信:倒出来的。
   师:没人倒啊。
   信:是它自己流出来的。
   师:予信,我们再装点水,看看它能不能自己流出来。
   (老师与予信在洗手间装了一点放在桌子上,然后端起)。
   师:有没有自己流出来?
   信:没有。
   师:那是怎么不见的呢? 水怎么消失了?
   信:水消失了,可能是风把它吹走的。
   师:今天没有大风啊(注:这个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实验)
   信:它自己飞走的。
   师:水可以自己飞吗?
   信:不可以。
   师:那是怎么消失的呢?
   信:会的。
   师:它和太阳有什么关系呢?(注:提示过早)
   信:太阳把它晒走了。
   师:太阳怎么把它晒走的呢?
   信:太阳很厉害呀。
   师:那我们星期一再装点水放在太阳下看看怎么消失的。
  
   *注: 今天这个小试验,老师的提问基本上到位,下星期一如何实验,并且如何把孩子在水的兴趣引入一个层次,需作设计。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3:27:5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讨论
  
   “自然后果”如何用?
  
   今天亦轩和予信都表现了对“地图”的不爱惜。 实际上,在他们玩火车时,也是如此,但火车耐摔,而地图不耐用。在对他们表达几次“你要把地图拉坏了啦,一旦坏了,玩火车游戏时就没有地图了。” 亦轩说:“我玩火车游戏不需要地图”。 “你们确信不需要地图?” 两人都说:“是的”。 我把地图卷起收好。
   在后来亦轩玩火车时,问我:“老师,上不上火车?” “上,我要去北京”。 “我开车了” “火车司机,你知道怎么开车去北京吗?” “我知道,笔直走的。” “我不坐你的火车了,你没有地图,你方向不对。”
   后来,只要亦轩问我上不上火车,我都会说:“你没有地图,我希望上司机有地图的火车”。 希望提醒他对地图的需求,但他没有提到需要地图。
   为了,让亦轩爱惜地图,我打算再继续几天这样的坚持,看他是否明白对不爱惜地图的“自然后果”。
  
  
  五、今日分析
  
   关于“水实验”
  
   对于一个3岁多的孩子,科学实验的意义,不在于孩子学会知识,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思考,孩子的语言表达。 通过孩子今天的“小试水实验”,可看出,一个小小的实验,孩子的思考及语言表达都是比一般简单游戏更深一个层次的。
   看来,对3岁的孩子引入“科学探索”是可行的,而且有益的。 问题只是如何设计来让孩子对“科学”保持兴趣,又能引导他们深入“探索”。
   既然,我们重视过程,因此,老师要注意不必急于告诉孩子答案,或是帮助孩子找到答案。 在孩子进行时遇到“不提供帮助”不无法继续时,巧妙的提问或许是好的支撑。
  
  
  六、有特继续深入(进一步计划)
  
   1. 卖买水果
   2. 卖买火车票
   3. 天气预报
   4. 开始让孩子玩水,对水的认识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3:28:12 | 只看该作者
帕夫雷什幼儿园 开园第15天(星期一 2010.08.16)总结
  
  
  
  一、主要情况汇总 (更多的细节,由老师记载,总结主要是指出老师的不足和下一步如何做促进孩子的发展)
  
  1. 予信在玩的时候很少咳嗽,但在睡觉时咳嗽得较多一些。 不过,予信的精神看起来挺不错。
   --评:妈妈与老师都要注意。 今天嘱咐老师,要给予信多擦汗,并提醒他多喝水。
  
  2. 予信平时玩具归位的意识比较好,但今天却表现得有些异常。每次都要老师提醒几次才能把玩具归位。
   --评:没有观察到其他原因,应该是因为生病的原因引起的,需继续观察并提醒。当然孩子生病时还是比较平时要显得脆弱一些,因此要求老师这时要更细心一些,观察孩子的肢体语言的表达。
  
  3. 予信与亦轩玩了买卖水果的的游戏,老师的干预主要是引入5以内的加减。 5以内的减运算吃了,而5以内的加法,当是m+1时,孩子的概念清楚。
   --评:数的构成,需要从熟悉增1开始,逐渐到增2,增3类推。 因此,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这种表现情况是正常的发展。
  
  4. 予信今天的脾气比之前稍大一点。
   --评:我认为是生病的原因,往日予信是一个大方礼貌的孩子。 因此老师一方面要理解孩子这样表现的原因,一方面在关键的行为也不能因此而放松要求,但可以和孩子交流更有技巧,更有耐心一些。
  
  5. 亦轩今天(星期一)没有哭。 前两个星期,每个星期一,早上来的时候,他都要哭一会儿。原来认为,是周末两天而造成有星期一这个过渡期,看来问题不是这样。
   a. 亦轩对幼儿园环境熟悉了。
   b. 亦轩开始参加集体活动了。
   c. 亦轩开始与同龄的予信一起游戏了。
   d. 亦轩表现更主动了。
  
  6. 亦轩今天早餐后,并没有像往是一样,一来就玩火车游戏,而是在所有的分区巡视了一圈。
   --评:我对亦轩这种变化感到好奇而高兴,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说明他对环境更敏感,这会让他更加细心地注意到周围的环境,有利于他开展更多的新的游戏,并加入同伴的游戏。
  
  7. 亦轩做火车的烟囱。
   --评:这是亦轩第一次在玩火车时,做烟囱。 难道他这次在周末坐火车注意到了烟囱?说明他注意到了更多的细节。 我们以为他玩了两个星期的火车游戏,几乎难以再玩出新意来,看来不是这样。孩子玩一个游戏,只要老师提供合宜的帮助,孩子自己会不断加入新的内容,让孩子对同一事物了解更深入。
  
  8. 亦轩今天看到两个家长和一个新来的孩子,说:“我不喜欢那么多人”。
   --评:亦轩对陌生的人还是抱着拒绝的态度。 亦轩现在与幼儿园的几个孩子相处的进步每天都看得见,但他对陌生的人和环境,还是没有改变,我不知这种先天的“内向型
  气质,在老师与家长的努力下,能有多大程度的变化。
  
  9. 亦轩今天的社会性进步:
   a. 亦轩参加了每次集体活动。
   b. 主动与予信一起玩积木。
   c. 和予信一起玩火车游戏,并给予信的车加油。
   d. 午睡前,主动要求老师讲故事(以前不敢说,都是老师主动)。
   e. 亦轩主动帮老师洗玩过泥巴弄脏的玩具,在老师说过“谢谢”后,并能说“不谢!”
   f. 亦轩主动帮予信捡撒在地上的玩具。
   g. 亦轩在下午唱歌时,第一次拿了一件乐器一起合着节拍。
  
  10. 家辉今天上午没睡觉,午睡时,自己咳嗽醒来就拒绝再睡了,并哭了一会儿要妈妈。
   评:觉得家辉今天还是与他病了有关,比较离不开老师。
  
  11. 予爱在老师的鼓励下,能与陌生很好地打招呼。
   --评:予爱一直不害怕陌生人,这是一个很好的气质。
  
  12. 予爱今天没有叫“妈妈”。
   --评:与变轩一样。 前两个星期一,予爱与亦轩都表现出“多少离不开妈妈”。当时我们讨论认为星期一是过渡期,现在通过两个孩子的情况来看,这种过度期即使有,也没有我们原来认为的这么显式。 主要是因为孩子对幼儿园熟悉的程度问题。
  
  13. 予信今天喝完水后,没有把水放回位。老师就把予信的水放了回去,但想起园长的话“不要为孩子包办做事”,又把予信的水拿回来了,并希望孩子自己放。予信说:“我不想放,我在辛苦地叠房子”。 老师说:“我知道你在辛苦的叠这么高的房子,但你刚喝过的水,需要送回家呀”。老师的话音未落,予信就把水放回去了。
   a. 老师意识到“不要为孩子办做事”。这很难得,“孩子的事,孩子自己做”这种责任心,一定要从小培养,否则孩子大了,则需要花十倍的气力,还不一定成功。
   b. 予信说出:“辛苦”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到,但我以前对予信说过几次。 不管他模信谁的话,在这里,都用词非常贴切。因此,老师的说话水平,还要花大力气提高。
   c. 老师在予信拒绝放水后,回答孩子用到了“移情”,虽然回答的用语不够漂亮,但孩子爽快地合作了。 说明对孩子的理解,孩子更愿意配合。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移情”,那么老师更应该做一个“移情”的榜样。
   d. 这件事,老师的处理方式很好,但细细看来,老师的语言还很欠缺。 例如最的“移情”式回答,如果这样会效果更好:“正在辛辛苦苦地修建高楼大厦,如果中途被打断,的确让人挺难受的。但前一件事还没有完成的话,过了一会儿很容易忘记,只需一分钟,现在马上做完,就可以完全安安心心地叠房子了”。 三岁多的孩子,语言能力很强了,老师如果在孩子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可以说稍多一点,让孩子可以进行模仿。
  
  14. 予爱在玩新积木玩个时说:“顶楼”。楼修好,推倒,并说:“地震”。予爱边修连说,老师问了几个“为什么?”,最后予爱说:“不要和我说话”。
   --评: 在这个事件里,老师干预过多,提问过多,但提的问题不仅雷同,而且没有太多的意义。 因此,老师提问的技巧,就如孩子和孩子沟通的语言能力,都仍然是老师的弱势。 老师还需加强自身的语言素养。
  
  15. 家辉表现出害怕“猴子、螳螂、狼、恐龙。 并且他今天在“图书写作中心”还咬了“猴子(玩具)”。
   a. 家辉还没有两岁,很容易对一些东西产生害怕,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让他有更多的安全感。不能因为有时他一时哭闹,成人在束手无策之下,就用吓唬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只会为后来造成更多的问题。
   b. 家辉“咬”的事情,老师没有向家辉示范好“被咬”的感受。 我给家辉直观地示范过好些次,他都能很好地理解。因此,老师还是不要慌张,鼓励“被咬”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咬“猴子”事件中,老师可以抱着猴子(假扮猴子,摸着被咬的部位,作痛苦状)说:“我被咬了,好痛呀,予信快来,请给我上点药。”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3:28:30 | 只看该作者
二、今天主要问题
  
   1. 今天新来了一个孩子(奥宇)在这里试读,妈妈走后,与其他小朋友玩了一会儿积木,后又去“艺术中心”玩泥巴。 问题就发生在这时,另一位家长带着一个孩子来看看幼儿园,并也在“艺术中心”玩泥巴。 奥宇在用手捏泥巴,因此这位家长就把奥宇暂时没用的切泥巴的小刀拿走了, 奥宇一下子就哭了。
   上午哭了一小时,吃午饭后,哭了1.5小时。
   午餐后,哭得特别厉害,哭着“找妈妈去”。 我抱着他,到幼儿园的外面四处玩了玩,一会儿和他听“蝉”鸣,一会儿追蝴蝶,一会儿,又和他一起与小蚂蚁。 在这样玩着的时候,他停止了哭,但只要一停止玩,又开始想起妈妈,不哭着叫妈妈。
  
   奥宇的是第一次进幼儿园,在家照顾得比较好,因此对新的环境很不适应,并且胆量不大。 最关键的是,今天奥宇来,几个老师并未注意到奥宇需要暂时特殊照顾(一直到他熟悉这里),在开始时,奥宇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让老师们误以为他没问题。 哪知在他的东西被拿走后,问题一爆发就难以解决了。
  
   孩子正在玩的玩具,他会视为他自己的,一旦被抢,就会感到被冒犯,容易生气。
  
   奥宇这样胆小的孩子,更需要安全感,开始最好有妈妈陪着列一两天,老师加入其中。这时,老师要注意观察,满足他的需要,让他感到他时刻被关心,在这里是安全的,并由此慢慢对老师产生信任感。 这时,他就会开始融入幼儿园生活中了。 但老师今天没有做到这一点,也是我没有事先想到这一点,因此未给老师提醒。
  
   如果奥宇明天来了,老师就要特别注意了。
  
  
  三、今日亮点
  
   1. 亦轩的进步
  
   今天,亦轩变化特别地大,从主动与予信玩游戏,到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并主动帮助老师和同伴。 在今天老师的交流完后,特别嘱咐老师,要根据亦轩的优点,给他安排一点小小的任务(最好是每天都要坚持的),这样:
   a. 可以把他的优点加强
   b. 培养他的责任心
   c. 在每天他独立完成这项目任务后,老师对他的工作给出丰富具体的描述,让他体验“成功”,提高他的自信。
  
   2. 予信,家辉,予爱对音乐的喜欢。
  
   今天在上午的集体活动时,是听音乐跳舞。我拍了几张照片,可惜没有摄影机,要不然看看“予信,家辉那种投入的样子”,真是开心。 可以规定时间,让孩子们做节律操。这样,一可以锻炼身体,二可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感觉。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3:28:41 | 只看该作者
四、今天讨论
  
   如果遇到像“奥宇”这样哭的孩子,如何做?
  
   除了在“今天主要问题”中提到过的一些注意事项外,大家都没有想出特别的法子来? 因此,建议妈妈先陪读两三天,让孩子熟悉一下环境和同伴。另外,通过今天奥宇哭的事,让我亲身真实地了解到孩子对一些“小虫子”的兴趣。
  
  
  五、今日分析
  
   事件:
  
   予信与予爱玩游戏,一会儿,予信抢了予爱玩的所有玩具。老师对予信说:“我看到你抢了予爱正在玩的车”。妹妹过来想抢回,但未成功。予信见予爱过来抢他的车,有些生气。老师对予信说:“你要跟妹妹说什么?” 予信一时性急,就打了老师一下。老师说:“你刚抢了予爱的玩具,现在还打了我。你需要对我说什么?” 予信说:“对不起”。 老师:“希望你称呼我后,跟我道歉”。 “对不起,老师”。
  
   分析:
  
   今天予信不在状态(因为生了病)。 老师的总结中说道:“我觉得他还是有些霸道”。 实际上,予信抢予爱的玩具好多次,我鼓励老师去“鼓励予爱表达自己的感受”;其实同样,予爱也经常抢予信的玩具,这时一个相互的行为。 也许老师觉得予信比予爱大,应该要做得更好一些--这是不理智的想法。
   老师还是有一些观念扎根不深,情急之下,就忘了我说过的一些经典做法--“鼓励孩子之间协商,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这个事件里,老师是用了描述性方法。但这里其实也一定程度地“强调”予信的“坏事”,而且并没有给予信提醒“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里应该鼓励予爱(受害者)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强调予信的“坏事”。
   老师在最后一句话“希望你称呼我后,跟我道歉”--这里是典型伪装的权威式语言,是不应该出现的。 当然老师毕竟实践才两星期,不免还会犯一些这样好样的错误。同样,这里老师最好的还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人打了我,我心里感到难过,现在没有心情陪你玩游戏了,我需要一个人单独呆一会儿,让自己静一下。等五分钟,我心情好了一点再过来”。 这时,如果有其他老师注意到这件事,如果在予信没有反应的情况下,提醒(或鼓励)做什么。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3:28:59 | 只看该作者
帕夫雷什幼儿园 开园第16天(星期二 2010.08.17)总结
  
  
  *注:今天晚上因为公司开会,因此幼儿园没有开会讨论,通过老师的记录进行总结。
  
  
  一、主要情况汇总 (更多的细节,由老师记载,总结主要是指出老师的不足和下一步如何做促进孩子的发展)
  
  1. 今天早上,亦轩把自己带的玉米给家辉和老师吃,往日他从来都不会和其他人一起分享。
   --老师评:a. 吃不下了? b. 大家互相熟悉后的表现?
   --园长评:其实,亦轩最近的进步每天都看得见,学会分享是他的又一进步,当然也是对大家依赖的结果。 老师要通过描述语言给予肯定性鼓励,让他自己体验到与人分享的喜悦。
  
  2. 上午的集体活动,亦轩自己主动要拿一种乐器,并提醒大家都去拿乐器。
   --老师评:昨天是在老师的鼓励下才拿,今天主动拿,又是一种进步。
   --园长评:亦轩气质上还是内向型的,胆量仍然还不如予信,但这几天的确进步惊人。主要原因,他对幼儿园,对老师,对同伴已很熟悉并信任,因此,他敢于表现自己,因为他知道,老师永远都是支持他的。
  
  3. 上午吃点时,亦轩和平常一样先吃。不同的是当他吃了几块后,见碗里剩下不多了,便对老师说:“我不吃了,给他们留着。”
   --老师评:这句话让我很意外。
   --园长评:亦轩这几天进步很大,但这一句话也的确让园长吃惊,一个3岁多的孩子已经能考虑到别人了。 因此,幼儿园更应该在多多营造这种氛围--孩子之间,成人之间(老师之间,园长与老师,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成人与孩子之间(老师与孩子,家长与孩子)。我不知亦轩这种进步是如何(是原来就有的品质只是现在才表现出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孩子后天从环境中习得的--正所谓环境是最好的老师。
  
  4. 亦轩今天还了一些帮助他人的事:
   a. 洗手时,当予信拿着篮子玩具准备归位时不小心撒落,亦轩过去帮忙捡起。
   b. 午餐时,亦轩第一个上楼,帮其他小朋友把凳子摆好。
   c. 给幼儿园的花草浇水
   --园长评:这第三点,正是昨天针对亦轩的优点,老师给他的任务,希望借此通过来让他对这件事负责锻炼责任心和毅力。
  
  5. 亦轩今天画火车时,没有画上轮子。老师:“你不是说要画轮子的吗?” 亦轩:“轮子我不画,等它自己翻车”。
   --园长评:或许应该直观地让亦轩知道“翻车”的危害(找资料)
  
  6. 亦轩与予信玩游戏。 予信:“我的房子坏了,我没房子住了”。 亦轩:“你住我的汽车房子吧”。
   --园长评:就在几天前,老师鼓励亦轩与予信一起玩游戏时,他就会说:“我不和他玩”。可现在亦轩像变个人似的,老师应该:
   a. 给予具体描述性鼓励
   b. 创造更多的机会,来让亦信表现自己(就如昨天为亦轩设计的“给花草浇水”任务)
  
  7. 予爱早上在“艺术中心”用蓝色的笔画画,老师:“予爱,给老师介绍一下你的画吧”。她微微笑着说:“我画的地球”。老师:“地球啊,地球上都有什么啊?” 她不说话。老师发现问题难了,就分别指着画不同的部位问是什么,予爱一一回答:“这是线...,这是妈妈....”
   --老师评:予爱小小年纪画了一幅关于地球的画,觉得不可思议。
   --园长评:地球对于一个2岁多一点点的孩子,应该是相当抽象的。予爱应该通过电视还是其他的途径听说过“地球”,至于对地球有什么样的概念,需要进一步了解。
  
  8. 予信早餐后喝了水走进“艺术中心”,看到自己以前的画。
   予信:“这是给你的信,看看吧。”
   老师:“哦,这是写的什么?能帮我读读吗?”
   予信:(看着画一的字正确地读出)“给你,自己保留吧。”
   亦轩(走进来):“这是什么?”
   老师:“这是予信的画。”
   予信又看着画给亦轩读了一遍。
  
   --园长评:现在,孩子画画,随意画的较多,带有想法画的很少。因此,老师要引导孩子多画自己做的,想的,见的,经历过的,并配上文字。孩子对自己的文字会更感兴趣,这样孩子不仅可以通过画画来思考并表达自己,也可以认识汉字。
  
  9. 予爱荡秋千。 在早餐前,予爱要玩秋千,老师问:是玩3下还是4下? 予爱说:2下。 吃早餐时,予爱说要2个馒头,老师帮着盛了2个馒头。
   --老师评:这是两次了解予爱对数的了解的情况,或是让予爱对数了解的机会。但都包办的,今后应该注意。
   --园长评:老师能有这样的认识,说明在不断思考和总结。生活就是教材,寓教于生活,正是我们所主张的。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机会,促进孩子的发展。
  
  10. 昨天的讨论本是针对亦轩,给他布置任务“给花草浇水”,予信也参加了。
   --评:予信表现出以兴趣为导向--感兴趣的事,很有激情,不感兴趣的事就非常冷淡(有时哪怕是他的责任)。 一方面,应该更多的根据他的兴趣设计一些活动,另一方面,在他一些表现比较弱势-“在现某些责任方面”也应该给他一种巧妙的安排,加强的“责任心”的培养。
  
  11. 家辉今天情况:
   a. 能分开说5个字的话,比之前有进步
   b. 吃饭完全独立完成
   c. 玩具归位很好
   d. 完全清楚左右手
   e. 会说一些礼貌用语,但不能准确使用
   f. 仍然害怕球,上星期被球打了一下的后果还有影响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3:29:14 | 只看该作者
 二、今天主要问题
  
   1. 今天对家辉的情况记录不是很清楚(虽提到家辉今天进步了许多)
   2. 老师的记录有待规范,和进一步细致
   3. 老师的语言示范仍需努力提高
  
  
  
  三、今日亮点
  
   *空
  
  四、今天讨论
  
   *今天有事,没有讨论
  
  五、今日分析
  
   今天的水试验(老师评:没有什么成果)
  
   10:18老师带予信用不锈钢碗盛了点水,予信自己把水放在室外。吃完午饭后,老师和予信看了上午放的碗,他发现水少了一些。下午起床后他自己跑出去把碗端进来给老师看。
   信:还剩一点点。
   师:为什么只剩一点点了呢?
   信:还剩一点点。
   师:那些水去哪里了?
   信:流走了。
   师:流去哪里顾?
   信:流去上海了。
   师:我们试试看它能不能流走。
   信:(似乎想起上星期的试验)晒走的。
   师:为什么会晒走? (园长注:“怎么晒走的? ”的提问会不会好一些?这样,孩子就可能会说出一些形式来,老师并可以让孩子画出来并配上文字)
   信:太阳太大了吧。
   师:为什么太阳可以晒走它?
   信:因为大太阳很利害啊(与上星期原因一样,不同的多了一个“大”)
   师:要是不出太阳会怎么样?
   信:不出太阳不会晒走,没出太阳就会有很多水。
  
   *园长注:孩子做实验,最主要的是过程,他的思考。本次试验虽说没有上星期有成就感,但孩子仍然是有了思考的。 此次试验的关键点,还是老师在有些地方的提问不够好。当然,看来,孩子对这个试验还是有兴趣的,可以继续进步,但下一步得进行事先设计,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今天的明显的提问错误。
  
  
  
  六、吃睡情况
  
   亦轩: 早餐(一根玉米,5个水饺,半碗稀饭,半个馒头)
   中餐(半碗稀饭,菜,2个馒头)
   午睡: 12:50-15:00
   予爱: 早餐(9个水饺,半个馒头)
   中餐(少半碗饭,2个馒头)
   下午点心(馒头1个)
   午睡: 13:05-15:00
   予信: 早餐(5个水饺)
   中餐(少许饭,菜,2个馒头) (吃得不好)
   午餐: 12:55-15:00
   家辉: 早餐(7个水饺)
   中餐(一碗饭)
   下午点心(馒头半个)
   午睡:13:36-15:16
  
  
  
  七、有特继续深入(进一步计划)
  
   水试验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3:30:18 | 只看该作者
帕夫雷什幼儿园 开园第17天(星期三 2010.08.18)总结
  
  
  一、主要情况汇总 (更多的细节,由老师记载,总结主要是指出老师的不足和下一步如何做促进孩子的发展)
  
  1. 予爱早餐喝面汤时,汤洒落了一些,她说:“予爱汤洒了哦”,她看着桌上的汤,老师说:“我们需要一块抹布”。她说:“抹布”,找到抹布后,她就拿着抹布擦好了桌子。
   --老师评:感觉予爱反应挺快,稍加提示后知道怎么办。
   --园长评:我以为都是第一次的提示,还可以模糊一些,让她自己说出需要抹布。例如说:“予爱,我看见汤洒在了桌子上,怎么办呢?” 如果予爱这时没有反应,再进一步提示:“予爱,你需要一块抹布吗?”
  
  2. 予信和予爱今天在玩玩具时哼了儿歌,予爱唱的《两只老虎》,予信唱了《唐诗三百首》。
   --老师评:这些都是接送时放的歌曲,予信与予爱的记性很好,而且很大方。
   --园长评:老师看来认为他们这两着是在接送车学的,也许是在家学的呢。 当然,老师这么想也有其理由,因为之前没有听他们唱这两着歌。不过,在哪儿学的不重要,予信与予爱的确很适应环境,表现大方。
  
  3. 在“艺术中心”画画时,予信画在脸上了,予爱家辉看见了也画在了脸上。
   --老师评:孩子的模仿能力强,但他们不知道什么可以模仿,什么不可以模仿。
   --园长评:正因为如此,好的榜样对孩子的成长相当重要。 今天予信画在脸上的颜料,比较难以洗掉,如果明天来园还有的话,可以给他照一张相,下次可以把照片洗出来,配上字,放在予信的文件夹里(哈哈,文件夹正在筹建之中),这样当予信翻看时,可以提醒他自己的此次经历。我主张让孩子自己明白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以此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
  
  4. 上午吃点心予爱拿香瓜给家辉,家辉本来要在老师肩膀上睡觉的,老师就是:“予爱姐姐给你香瓜吃哦”。家辉马上竖起头来,接了予爱给的香瓜。予爱对老师说:“我给家辉弟弟了”。老师第一次没有听见,她又说:“我给家辉弟弟了”。老师说:“嗯,我看见予爱拿了一块香瓜给家辉弟弟了。”
   --老师评:予爱这种分享的行为值得关注。 予爱可能是看见家辉没有吃,或是看见碗里快要没有香瓜了。
   --园长评: 我主张对孩子好的行为用描述性语言来肯定孩子的行为,以此鼓励,而代替“表扬,例如:予爱好棒,知道分享了。”。 但老师在这些描述性的语言可以加一些感情色彩的词汇。 这样,一来示范给孩子,丰富孩子的语言环境;二来可以让孩子更明白地知道这是老师喜欢的行为。例如说:“予爱给了家辉一块脆甜的香瓜,家辉好高兴呀。”
  
  5. 家辉与予爱今天玩乒乓球持续了5分钟左右。 往常他们没有在一起玩过这么久的游戏,有时还会发生一些小小的冲突。一开始予爱在玩,家辉看见了就抢,予爱给了他。老师说:“家辉和予家一起玩吧”。家辉把球传给予爱,予爱把球传了回去。他们开心地玩了起来,还搬着小凳子坐着玩。球不小滚进了卧室的床下,两人同时爬在床边找球。予爱说:“够不着”,老师提供了帮助。
   --老师评:家辉能与予爱一块玩,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因为他的表达能力欠缺,喜欢抢东西,其他几个孩子都有些怕他。予爱能大方让着他,并和他一起玩,这样会极大的提高家辉与大家相处的能力。
  
  6. 予信早上进教室发现黑板上有字,问老师:“这是什么?” 老师说:“你看看”。然后他拿黑把字擦掉,擦不到的地方就自己搬来了凳子。
   --老师评:予信的独立性较强,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我”的失误:予信发出了想识字的信号,“我”没有引起重视。
   --园长评:孩子在需要的时候,其实是挺喜欢识字的,因为这样可以满足他的好奇心“这到底是什么呀?” 老师不仅要善于捕捉这样的机会来教他们识字,而且还要创造这样的机会。
  
  7. 予信在玩动物结婚时,由于予爱将一只动物放回了篮子。予信告诉予爱不要,予爱不听。他就打了她的头,予爱没有哭。
   --老师评:予信是怎么了解结婚的? 予爱只要在没有被打痛都不会哭,是否有点习惯了被打?
   --园长评:予信与予爱的冲突的确挺多的,冲突发起多是予爱要“捣乱”予信的游戏而且不听“予信的劝阻”。(这个问题,等会儿讨论)
  
  8. 老师在读《临时妈妈》书时,予信看到了封面的字,立刻读出了“临时妈妈”。
   --老师评:予信记忆力很好,昨天还读出了自己所有画上的标注(字)
   --老师评:予信能读出自己画上的字,并不能完全证明他就认得这些字。 但这一情况说明,他(三岁多的孩子)对识有兴趣,有需要。这个问题老师要细心观察,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
  
  9. 早上来到幼儿园便向老师提出“吃早餐后要浇花”,并在早餐前为大家把凳子摆好。
   --老师评:暂时看来亦轩能坚持做好事。
   --园长评:一次次“好”的行为就为成就一个人的态度,这样的“好”行为需老师的鼓励。我在记录中没有看见老师对亦轩给花浇水的情况。这就失去了一次好的机会鼓励亦轩,如果说:“亦轩给花都浇了水,我好像听到花在说:‘我吃饱了,会长得更漂亮,谢谢你’”。 鼓励孩子,不仅要使用描述性语言,而且要注意描述性语言也可以变化,可以加入更多的感情,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心理会强化“我这样做,是好事”。 我们重视孩子自己内化的“自尊”,而不是外界的评价。
  
  10. 予信清楚4路和5路的路线。
   --老师评:说明予信的空间关系能力挺强的。
  
  11. 亦轩今天上厕所,发现有老师在,没敢进去,就尿了裤子。
   --老师评:亦轩胆子小,尿了裤子不敢对老师说。 老师有责任,在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并且在平时没有让孩子了解到有两个厕所。
   --园长评:这完全100%是本园长的失职。 因为孩子少,一直没有把两个厕所严格区分男女厕所,孩子们一直和老师都用一个厕所,女老师在厕所,造成亦轩(男孩子)不敢进去。 如果标明男女厕所,告诉孩子们,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
  
  12. 家辉在与他人交流有进步,可以更多地明白他人说的话了。
   --老师评:不能因为“成人估计孩子听不懂”,就和孩子交流少了。孩子的能力总是超出我们的想像。家辉现在是语言关键期,家长与老师要多和他交流。
   --园长评:老师总结得到位,但在实践中,还是有不少与孩子沟通的机会没有把握住。
  
  13. 家辉今天能主动正确地对别人说:“谢谢”
  
  14. 前几天家辉“骗”老师上厕所,老师就“自然后果”让他尿了一次裤子,现在家辉现在知道“真的想尿就叫老师,不想尿叫了老师会有问题了”。
   --园长评:这是前两天,针对家辉多次“骗”老师,商量的办法,看来“自然后果”是对孩子在说明情况后,还不能受到限制可以采取的比较好的办法。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3:30:30 | 只看该作者
二、今天主要问题
  
   与其说“今天主要问题”,其实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还没有真正有比较好的机会来开展项目”。 也许是孩子太少了,项目不便于组织,但还是需要敢于尝试,本周还剩下两天,老师需要把“水消失”的小试验继续尝试;本周末,需要设计一个项目在下周开展。
  
  
  三、今日亮点
  
   *无
  
  四、今天讨论
  
   予信与予爱和亦轩的冲突
  
   情况:
   予信今天与予爱和亦轩都发生了冲突,但并没有主动说“对不起”,而且在老师的第一次提示之后,也没有说,只有第二次才会说“对不起”,而且感觉并不认真。
   讨论:
   问题: 予信往日的表现给人感觉是相当礼貌,只要做错了一点点事,都会主动说“对不起”。为什么近几天(或说今天),出现了打人之后,并不想说出“对不起”了呢?
   1. 原来在说“对不起”时,是单方面的问题,不是冲突,他能认识到问题,所以会说:“对不起”。
   2. 今天的了予爱后,他认为是予爱的错,因为她破坏了他正在玩的游戏。
  
   怎么办?
  
   有老师认为应该告诉予信:“你做错了,你要向予爱道歉”。 在成人的评判标准中,的确予信做错了,我们需要让他认识到他的错。但让予信认识到自己的错只能是他自己,而不能我们来告诉他。 由老师告诉他“你错了”--其实老师当了裁判(在我们的理念中,老师不能当权威或裁判)。那么如何让予信自己能认识到他的错误呢? 还是回到我们的教育信仰“幼儿园的每一个孩子都不会‘错’”,他们只是在探索世界中遇到了问题。 要让他明白问题所在,还是需要鼓励冲突中的“受害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同理,当予信是受害者,也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告诉谁对谁错。也许这种法子发生效用的时间比较长,但教育就是要有耐心(通常说到教育者要有耐心时,多指做工作是要细心和坚持得住,但耐心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我们把教育重在长远的解决根本问题之上,而不是临时性快速解决问题”)。
   因此,老师不要动摇自己的信仰,不要急于求成。不能因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就病急乱求疾,如果临时性解决问题,不仅蒙蔽了自己,而且到最后,问题演变成了不可解决的坏习惯,就更难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