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275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另类童谣”,吓坏了多少家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5 14:5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1年,孙云晓主编的《少年儿童研究》(第一、二期)杂志上,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广泛争议。
  有人认为这些童谣“不健康”“内容乏味无聊,让人担忧”“毒害了孩子”,应该禁止;有人则认为这些童谣展现了当代少年儿童校园生活很独特的一面,表明他们幽默乐观、心灵健康,善于观察和表达,是校园亚文化或亚亚文化,禁是禁不住的。  
  三年多来,尽管话题已不再新鲜,但近日几则有关“另类童谣”的报道还是引来了许多关注和担忧。
  其实,不论童谣的内容是否有教育意义,每一段童谣都充满了美好的童趣,是孩子们对世界认知的一种最直接的反映,大人们完全没有必要为此惊惶失措。他们更多的应该是思考一下,为什么孩子们的童谣会如此“另类”……
1.“背起炸药包,我去炸学校”

  在流行的新童谣中,有很多内容是与学校、老师有关的。其中,绝大多数都不是对学校、老师的热情歌颂,而是恰恰相反,多是充满了对学校、老师的“敌意”,如这首流传很广的“炸学校”:
  “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 小鸟说, 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我去炸学校, 老师不知道。 一拉弦, 赶快跑, 轰隆一声, 学校炸没了。”

  童谣可以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孩子们对这个世界最直观最朴素的认知。一般而言,孩子们多还不具备对善恶的理性分析能力,但为什么就偏偏对学校有如此“深仇大恨”呢:
  据调查显示,学习负担重仍然是目前孩子们的 “ 心病 ”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咨询与研究中心近日对 1000 多名一至五年级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 62 %的小学生经常为学习成绩而烦恼。这一比例随着学生就读年级的上升而上升,到五年级则达到 77 %。

  面对如此沉重的学习负担,没有理由不让天真的孩子们对此心生厌烦,甚至是“仇恨”。

  不仅是学校,还有教师,也成了孩子们调侃的对象:
  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 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  

  教师的素质在一定意义上说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角色和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他们不能在这次变革中很快的进行角色转变,仍然固守着原来的一些“习惯”。——这就为孩子们“另类童谣”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孩子们传唱一些对学校和教师不满的童谣,应该不能成为学校和教师对反过来去“打击”孩子的借口。其实,这些童谣只是孩子们情绪宣泄或缓解烦恼、压力的一种方式而已,并不具有真正的“仇恨”意义。所以,教师更多的不应是借此打压学生,而是应以“真爱”为基础,善待孩子,与孩子们多交流,分析此类童谣产生的真正原因,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4:59:14 | 只看该作者
2.“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鸳鸯成对对”

  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有教育意义。对于个别不太健康的童谣,成人要加以引导。

  不过,在孩子眼里,这些童谣可能更多的具有“好玩”的意义。他们并不会意识到它有多低俗,有多么的不健康。

  这些童谣,有些是他们对自身发展变化的认识,如:
  “一年级的偷 / 二年级的贼 / 三年级的美女没人陪 / 四年级的光棍一堆堆 / 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 / 六年级的鸳鸯一对对。”  

  孩子青春期提前是大人们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情书”“鸳鸯”对孩子而言虽说是懵懵懂懂的概念,但却具有说不清的吸引力。前一阵在孩子中热销的《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引发了社会对青春期性教育的思考。(其实不只是青春期“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应该引起关注。)

  除了对自身生理的认识外,还有一些童谣反映了他们对社会急剧变化中一些现象的认识:
  包青天开飞机,展昭挂着 BB 机。张龙赵虎吃烤鸡,王朝马汉开面的。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盒烟把它交给警察叔叔,说声“给钱”。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咨询与研究中心的调查还显示,与年龄不相称的学习负担,让一些孩子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是心理过度焦虑、情绪不稳定、易紧张、激动。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孩子们会自然不自然的寻找宣泄解脱的方式,而“另类童谣”恰恰让他们感受到了轻松:
  李白乘舟不给钱,一脚把他踢下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会游泳就玩完。
  日照香炉生紫烟,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可惜兜里没带钱。
  春天不洗澡, 处处蚊子咬, 夜来大狗熊, 谁也跑不了。 春天不洗澡, 处处蚊子咬。 抹上大肥皂, 蚊子快快跑。

   大人们在遇到紧张压力的时候都需要自我调节,何况十来岁的孩子们呢?童年对他们而言应该是无忧无虑、五光十色的,但现在却被“学习成绩”“兴趣班”压的抬不起头来,没办法,他们只能从这些童谣中找寻一些乐趣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4:59:28 | 只看该作者
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对于“新童谣”现象:
  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认为,沉重的学习压力,不尽如人意的师生关系,尚未改革到位的教育教学方法等,是引起学生诸多不满的众所周知的原因。孩子们通过童谣的形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从心理学角度看,是种自我防御机制,能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放松。唱这类童谣的孩子大多都有一个较为平和的心境。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陈会昌教授说,童谣自古就有,是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出现这些童谣的原因应该有两点,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为了减轻摆脱压力,编一些校园童谣来说一说,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另外,现在的孩子个性开放,他们生活环境多元化,自由度也超过以前,他们压抑自己的程度比我们少。

  著名儿童诗人高洪波说,新童谣表现了当代孩子智商高、会观察、语言幽默、心灵健康的特点,表现了他们健康的生活态度。小孩子唱一些对大人不满的童谣,我们不必如临大敌,童谣只是提醒我们还存在哪些问题。有些童谣并无什么意义,只是音律铿锵,节奏明快。其实,宣泄压力或幽默本身就使童谣包含了某些意义。

  “另类童谣”不是洪水猛兽,也许根本就不“另类”,它们更多的是孩子们心灵的声音。我们应该以一种理性的姿态给“另类童谣”一些宽容和理解,并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上思考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童谣变得如此“另类”……
4
发表于 2009-4-16 14:54:01 | 只看该作者
不仅是学校,还有教师,也成了孩子们调侃的对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