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巴比刚生下来的时候,爷爷巴柏就是他最亲密的朋友。巴比学走路的时候,巴柏耐心地说着,“先左脚,再右脚。”一步一步教会了巴比。突然间,巴柏中风住医院了。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巴柏虽然回家了,却不会走路,甚至不认识巴比……一切都让巴比十分害怕,直到他鼓起勇气亲近巴柏、帮助巴柏。终于有一天,爷爷在巴比说着“先左脚,再右脚”的引导下,重新学会了走路……。略带自传性质的描绘,关于浓浓亲情与友情的故事,读来令人感动、难忘。
专家推荐:
爱的出发和回归
◎ 徐 榕 童书编辑、儿童阅读推广人
祖孙之间,总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亲近。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认为,也许是因为“孩子来自另一个世界,而老人马上要去另一个世界了,两者都与另一个世界相近,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走在生命的初始和归途,以血脉亲情为纽带,祖孙之间总能产生温馨的交流,生成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在图画书《先左脚,再右脚》里,我们似乎很难确定,祖孙之间,究竟谁是真正的“引导者”。
巴比最要好的朋友,就是他的爷爷巴柏。“巴比学走路,是靠巴柏帮忙”,“巴柏和巴比最喜欢做的事,是玩一盒很旧的木头积木”,“巴柏让巴比坐在大腿上,讲故事给他听”。
“抓着我的手,巴比。”蹒跚学步,“先左脚,再右脚”,爷爷是孙子的靠山。爷爷引导孙子起步,展望生命的辽远,爷爷自己也透过孙子返观生命的本真。坐云霄飞车、吃热狗、拍合影、录音带……在温暖的日常生活里,爷爷为孙子打开了世界的大门。一块一块垒高的积木,搭建了祖孙间亲密的关系,也搭建了属于他们的期许——关爱,默契,相伴永远。
衰老和疾病,不是通过大人的安排就可以让孩子避开的。“巴柏住院了”,“他的病就是大家常说的中风”。巴比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不想吃东西,晚上也睡不着”。巴比心里藏着对爷爷罹病的痛楚和焦虑,也藏着对猝不及防的生活事件深深的疑惑。他无法理解,健硕的爷爷、形影相随的伙伴,怎么突然间就浑然不识家人、不知自己的所在呢?
对于5岁的巴比来说,身体与心灵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爷爷的疾病,成为他心灵成长的契机和转折。中风后的爷爷,身体的活动虽然停止了,但内心的世界依然敏感和丰富,“巴柏的脸上有一滴眼泪”,“巴柏的嘴角扬起浅浅的微笑”。
“巴柏一定要好起来才行!”蹒跚学步,“先左脚,再右脚”,孙子是爷爷的支撑。孙子引导爷爷起步,回归安康的生活,孙子自己也完成了内心成长的起步——惜爱亲情,懂得给予和担当。巴柏先是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慢慢地会摆动手指,自己拿汤勺,然后开口说话,再到一直可以走到草地的尽头,在艰难挣扎的病痛中,爷爷依然引导着孙子,让孙子依靠自身的力量获得心灵的成长。爱的出发和回归,每一步的迈出,都是共同付出真实情感的努力。一块一块垒高的积木,构建了祖孙间情感的回忆,也构建了属于他们的信念——勇气,坚持,脚踏实地,跨过障碍。
那块关键性的大象积木,印刻了巴比(Bobby)和巴柏(Bob)名字中共同的字母B,象征着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这块积木画在了书的首尾,成为故事开始叙述的第一个符号,也成为祖孙共同拥有的美好时光的印证。
《先左脚,再右脚》来自作者汤米•狄波拉儿时与外公之间的真实故事,它让我们懂得知惜——站在距离亲人最近的位置,用最平常、最心安的方式去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合上这本图画书,想起小时候奶奶教我包粽子的情景。奶奶包的三角粽子模样好口味好,大人孩子都喜欢。奶奶包粽子的时候,会用大手帕包住头发,她说:“头发掉进米里,包出来的粽子就勿诚心了。”卷叶、盛米、裹叶、捆绳,水灵灵的翠叶在奶奶的手指间曼妙舞动,一眨眼就变成了一只亭亭玉立的粽子。我笨拙而急切地跟从着,包裹的粽子不是露馅,就是松松垮垮,或者身材不匀称。学了好几个端午节,最终仍没能学成出师。
此时此刻,我被图画书中浓浓的隔代亲情所包裹,格外想念奶奶和她的粽子。仿佛有一种莫名的力量驱使,我跑出去买了干粽叶和糯米,依照记忆里的规程一一准备就绪,为了诚心,再戴上一顶塑料浴帽,收拢发丝。卷叶、盛米、裹叶、捆绳,也许是因为有了成人的手劲,也许是因为倾注了深深的思念,一只,两只,三只,粽子渐渐成形,内心也丰盈起来。粽香从厨房一直弥散到所有的空间,对奶奶的思念也弥漫在脑海的每个角落……多么希望她能尝一尝她教我包的粽子啊!
遗憾的是,我没有汤米•狄波拉先生那么幸运,在想要感激和回报祖辈的时候,却没有机会了。与这样一本图画书相遇,是在内心走向成熟过程中的一次驻足,我知道,奶奶温和而持久的目光,一直在天上遥望着我的每一次起步和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