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完全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还是让孩子正规得学一门乐器,在这个问题上,我纠结了很久。实在是因为之前听过太多关于学琴的不愉快的事情了。
朗朗本人及他父母主演的电影《郎朗的歌》中,对他差点因为钢琴而自杀这段往事首次做了毫无保留得还原再现:9岁来北京考中央音乐学院的郎朗意外的遭到了钢琴老师的当头棒喝,“钢琴老师不喜欢我,每天都在说你不可能成为钢琴家,劝我回沈阳算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求学条件的窘迫曾让父亲的精神陷入了一种濒于崩溃的地步,他在无法面对这一切的时候,给了朗朗三个选择:第一是回沈阳,第二是跳楼,第三是吃药(自杀)。郎朗在听到父亲给自己的选择时,影片反应了他强烈的内心挣扎,“我完全盲目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还真想选吃药,心想跳楼太恐怖了,就说那就吃药吧。等到开始吃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令我讨厌的世界,但我不想吃药,然后我就拿着药扔向我爸,说你吃吧,我才不吃呢。然后我爸开始打我,我也头一次反抗了我爸,然后我开始骂钢琴骂北京,把所有不高兴的事情都骂出来。”
毕竟朗朗还是坦白的,另外一位旅美钢琴女孩,可以用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弹奏出《野蜂飞舞》。记得她妈妈接受记者采访说:“我们某某啊,弹琴从来没逼过她,小时候常常自己就爬到琴凳上去,有时候时间已经很晚了,我们害怕她弹琴吵别人,可是一不留神她就又爬上去了……她喜欢弹琴,对她来说那就是在玩呢!”
其实呢?教过她的一位钢琴老师说:“什么啊?一次大型比赛她弹得不好,没有拿到名次,她妈妈二话不说,揪起她头发就往墙上撞去。”
朋友的女儿,8岁考钢琴八级便取得优秀,可是,学琴的道路也充满了艰辛坎坷。朋友有被女儿气到人完全失去理智的时候,女儿脾气倔,拧起来就是不练,她试过把女儿的腿都掐紫了,当然现在大点了,督促下还是会练,可是,还远远没有达到热爱音乐,热爱钢琴的地步。
学琴总归是一项艰苦的工程,钢琴好点,小提琴更甚。琪琪得站在那里,举着琴经常一拉就是一个钟,一再重复,反复练习,枯燥无味。中途最多休息两三次,每次一两分钟而已。这一切,是没有孩子会喜欢的。
我曾经在博客里转载过《一个逼孩子练钢琴的妈妈的悔悟》,讲的是一位韩国妈妈因为逼女儿练琴而完全牺牲了女儿快乐的童年,以至于母女感情疏离,成年后的女儿碰都不再碰钢琴一下下。
这位妈妈的心意我当然非常明白。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想着给她最好的。学习一门乐器,会让她终生受用。不管对于毅力的培养,气质,艺术的感觉,都会是非常好的训练。
可是,值得为了这个伤害母女之间的感情吗?
有网友说:如果这个人的女儿一事无成,也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让她不工作也能很好生活的老公,她可能就不会这样想了。当人走投无路时,发现自己至少还有一个特长,至少还可以开课。不至于饿死时,就会心存感谢了。
当时我回答他:文章里说得很清楚,她女儿最终选择了当护士因而结识了当医生的先生,而不是没有工作。这个社会越来越进步,文明程度也越来越高,社会保障也会越来越完善。能学得起琴的家庭,都多多少少有点底子的。如果花如此高昂的代价,就为了将来能弄口饭吃,不至于饿死,也太过于得不偿失了吧。
最完美的职业是你愿意为之付出你全部的热情,还能得到优厚的回报。培养小孩子的恒心毅力是一定需要的,但凡事要有个度,如果强行把孩子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就有点过了。
再就是呆呆和我都是100%的乐盲,我好点,起码始个简谱,呆呆更差劲了,简谱都不会。但我一是脾气比较急躁,经常需要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真的很害怕一旦琪琪学琴以后,我会控制不住自己而频频对她发火;二是我的工作有时候需要加班,到底有没有时间陪女儿练琴,所以在学不学琴的问题上他也一直犹豫不决。
最后还是我拍板定了下来:“你放心,我尽量保证不发火,一定抽时间陪女儿练琴。”其实,当时心里已经在想,先把这活揽下来再说呗,总归会有办法的。
后来发生的两件事,让我的担心化为了乌有。
介绍我们学琴的朋友脾气温柔,有一阵她为孩子总是没有提高而焦急,进而说了孩子几句,老师便旁敲侧击道:“Jacqueline学了这么多年的琴,最值得表扬的是她的妈妈,一次都没跟她红过脸。”Jacqueline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之一,上次演奏会押轴的《中国花鼓》就是她拉的。她爸爸是医生,大哥也已经进入港大医学院了。
就在跟琪琪去上第二堂课的时候,我因为琪琪上课时总是扭来扭去,东张西望而训斥了她(其实自我感觉也就是口气稍稍严厉了一点而已),马上挨老师批评了:“琪琪妈妈,由她了,不要这么在意。”上了第三堂课,被老师发现我是个急性子,经常按捺不住提醒女儿要专心,便被暗示“你不用来了,让她爸爸自己带琪琪来就好了。”
就这么着,陪练的人选最终定了下来,我顺理成章的退役,可以安心的在周末的早上睡个懒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