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晚,正一琴行的艺术交流中心除了聘请石叔诚为艺术总监,还与百名岛城钢琴老师签约,号称琴童可以在签约老师中自由选择老师,其董事长初政起告诉记者:“这是我们针对目前青岛的钢琴教育市场比较混乱而推出的一项举措,签约的老师首先由我们艺术中心在教学资质上进行把关,并且根据入门基础、升级提高、直升艺术院校等各个层次向学生进行推荐。”
以前,有说法称青岛有10万琴童,初政起说青岛家庭的钢琴保有量在10万架以上,但根据对目前青岛每年参加器乐考级、接受音乐培训等学生的统计情况来看,目前青岛学器乐的孩子即广泛意义上的琴童有约5万人,其中学钢琴的比重最大,有1.5至2万人,“这是目前仍在持续学钢琴的人数,还有很多孩子短暂学过两三年就放弃了。”
初政起认为面对庞大的学钢琴的孩子,青岛的师资力量却参差不齐,“有一些老师是毕业于全国各大音乐院校或师范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但也有很多老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培训,所以也有一些拉小提琴的、拉二胡的都在教钢琴,而很多家长也难以辨别老师的真实水平。”
作为一个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调音师,初政起说自己还发现不少家庭都缺乏钢琴的保养、使用知识,“很多钢琴多年不调音,孩子每天就在跑音厉害的钢琴上弹奏,这对孩子的耳音、乐感都会有损害。”
音乐退步:对“噪音”缺乏鉴别力
青岛学音乐的孩子在人数上乍一听不少,但石叔诚认为这还远远不够:“现在全世界一年钢琴产量不到40万台,中国人消费了38万台左右,好像很多中国人在学钢琴,通过手机也都能听到音乐,电视上的音乐选秀节目也不少,但不少人去听音乐会时,却依然意识不到自己不是来聊天、谈恋爱的”。
石叔诚说我们在音乐素养上欠账太多,在他学音乐的上世纪50年代,在公交车上都能听到很多大学生在唱一些优美的歌曲,“我的很多歌就是在公交车上学会的,但现在我们的音乐环境退步了,在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公园、车站、机场,经常能听到在播放一些非常难听的音乐,有时是因为音乐本身是劣质的、低俗的,有时是因为播放器的问题,我家隔壁有个幼儿园,几十年都在播放难听的音乐,有时候声音都变形了,还放很大的音量”,石叔诚说在多数情况下,对这些“噪音”,人们却缺乏辨别力。
学琴歪路:只知摁琴键不懂欣赏
这些年来石叔诚经常在全国各地进行钢琴教育的推广和公益讲座等,他注意到,很多中国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刻意讲究技术,却忽略了音乐本身的魅力,“很多音乐教师都是教学生手指、手腕动作要如何,还有家长把我的演出拍成视频,放大后让孩子学我的指法,这让孩子学琴成了受罪,不少孩子学着学着就丧失了练琴的兴趣。”
“我遇到过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莫扎特奏鸣曲》演奏得不错。我问她弹的是什么调?她说不知道。我说是C 大调,我要她弹奏C 大调音阶,她不会。她就是按照曲谱一个音一个音抠出来的,她把弹钢琴当成了学电脑练打字一样”,石叔诚说:“现在音乐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音乐当成听觉上的艺术,虽然钢琴有琴键,摁准了就成,容易上手,但如果一个人学了很多年钢琴,仍然不具有辨别声音的耳朵、理解音乐的耳朵,那么这些年是白学的。”
石叔诚认为,很多家长称自己是音盲、乐盲,迫不及待希望孩子能有音乐专长 ,却往往舍本逐末过于注重技术或揠苗助长地去考级,让很多孩子在比演奏得多么快、多么响,而不是理解音乐里的层次、情感和音色的变化,“听莫扎特的作品要能理解莫扎特,听贝多芬的作曲要感受贝多芬,这样才真正懂音乐。”文/
3月18日晚,著名钢琴家、《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者之一石叔诚先生来青受聘正一琴行艺术交流中心的艺术总监,并将在青举行公益讲座,与家长和孩子们交流如何理顺练琴与享受音乐的关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石叔诚说之所以有很多孩子会厌烦练琴,是因为在音乐教育中,经常让孩子像摁电脑键盘那样去摁钢琴键,“这是在用眼睛去弹琴,而不是用耳朵、用心去感知音乐的魅力,过于重视手指、手腕等技巧练习,让孩子活受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