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探讨)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虽然一直在去做,但真写成文字,感到完全没有这个力量说出个一二三来,不过梳理一下还是有必要,同时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探讨。
我在幼儿园强调最多的就是不要溺爱孩子,溺爱孩子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包办(做事与思考)、过度关注、过度满足、放纵孩子,等(以前写过专门的有关溺爱的贴子)。 在实际中,许多家长对放纵、过度满足、护短等溺爱形式意识强,但对包办思考、过度关注等方面的溺爱则容易忽视。
溺爱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危害体现在剥夺孩子独立的机会。 在我看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独立。 独立不仅指“小孩子的自己的事自己做”,而且还包办“个性独立,思想自由”。
从小培养孩子做自己的事,这个比较具体。 昨天家访Y时,和Y妈谈起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凑巧昨晚Y晚餐时打破了一个盘子(Y妈说打破盘子的事发生得还不少)。Y妈发泄了一些情绪,最后自己收拾残局。刚好相反,这样的事只是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发展不足,完全正常的,妈妈只要说一声“盘子碎了,是不是吓了一跳?......”,告诉孩子如何打扫,并让孩子自己处理就ok。
对于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处理,许多家长感到总是很难。但到目前为止,我发现幼儿园家长的问题还没有用“同理心+界限”解决不了的。 但因为家长受传统教育而形成的很玩固的习惯,总是有同理心就没了界限(这是溺爱),或是界限时忘了同理心(这又变成了惩罚),而“同理心+界限”则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种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是很困难的,这也就是我认为“不正确的教育孩子,还不如不教育”。 一般的家长对孩子总是过度控制,孩子唯唯诺诺,做什么都弄个标准或比较。 孩子失去了太多自己选择的机会,失去了太多自己决定的机会,失去了太多的思考机会。 孩子的独立不是家长说出来的,而是孩子在一次一次的行动中锻炼出来的,在一点一点的进步基础上积累来的。 这学期,我在幼儿园给大班的孩子开始尝试上课(幼儿园是不主张上课的,孩子们基本上都是自由活动,幼儿园的责任就是丰富环境),但我每次都会告诉孩子“选择参加上课的孩子在图书中心,选择玩玩具的孩子在自由游戏中心”。 参与上课的有时有三四个,有时只有二个,有时也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好的情况有八个孩子的时候(大班共有12个孩子,其中一个是自闭症)。上课时规则就是不能离开位子,而且当老师说“安静”后能保持安静听老师或其他孩子说,但孩子可以在任何时候选择中途退出去自由游戏中心玩。 实际情况是,现在选择参与上课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近来我去三楼取实验器具时,一些孩子都会在二楼叫着“D老师,D老师”给他们上课。
虽然上课这种在家长看来这么大的事,我仍然坚持给孩子们选择的自由,当然我有责任吸引孩子来选择参与上课。实际的情况就是,当孩子们发现上课并不比他们在自由游戏中心枯燥,有的孩子就开始一直坚持上课了。
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老师如何做? 我发现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理论很适合引导孩子,就是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不要想当然地给孩子贴上标签。当我一旦比较熟练地能倾听孩子时,自己发现成人许多时候都在误解孩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今天在“科学实验”课中,孩子们好几次都兴奋得跳了起来,有一次C突然打了T。 这种莫名其妙地被打,T也很吃惊,但我了解C,他当时其实是想对T表达自己的激动和开心。我告诉C:“C,如果你想告诉T好开心,可以对T说好开心。” 后来C说了,而不是用打来表达。
如果成人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发挥自己,遇到孩子的问题能认真倾听,很到位地了解孩子的内心,孩子们就不会在心理有惧怕和担心,他们就会变得更自由,做真实的自已。
中国的传统强调“大公无私”,但现实中我们在行动恰恰相反。如果要培养孩子对社会有责任感,关爱他人,首先得学会爱自己。这里说的爱自己,就是培养孩子从小学会认识自己,做自己有兴趣又对自己有益的事。 然而可悲的是,现在的孩子不但背负着家族的希望,而且在学校被语文和数学和特长班压得没有自己的兴趣,至于是否对自己益,都是家长从小说了算。 一直是家长包办,代替孩子们爱他们,而孩子没有机会学习和在行动中体验“爱自己”;孩子们没有机会为自己负责,一直都是家长为他们负责。
当今的小学教育,林林总总,就是没有让孩子学会如何“爱自己”。 如果只给三个字来描述我的小学教育目标,我会说要教会孩子“爱自己”。
当孩子独立了,认识自己了,爱护自己了,然后就可以谈一谈对社会的责任感。 这既是最高层次的责任,又是最简单且容易实现的,如果孩子已学会爱自己了,因为当孩子走到这一次,必然是在一个“同理心”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同理心”水平肯定是表现不俗的。有着高水平的“同理心”的孩子,社会责任感必然是很强的了。
幼儿园有个孩子T,最近两个星期来,老师和家长都反映出这个孩子在时常运用“同理心”应对问题。我知道这是T妈运用同理心的坚持开花结果了 - T妈在幼儿园是在“同理心-界限”方面坚持得最好的妈妈了。 同理心,是教不出来的,而是孩子在“同理心”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学习来的。
写了这么多,归纳几个简单的文字就是:
. 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家长要抱着欢迎孩子问题的心态,问题是孩子发展的好机会,用“同理心+界限”的办法处理问题。
. 给孩子最大的自由空间,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自由地做真实的自已。
. 引导孩子学会爱自己,做自己喜欢并对自己有益的事。 |
|